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唐代帝王陵墓中有数以百计的陪葬墓,这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是罕见的.本文对唐陵陪葬墓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唐陵陪葬墓呈现出前多后少的特点.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统治者的政策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君臣关系和综合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西夏陵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总面积50平方公里。规模宏大的西夏陵里究竟有多少座陪葬墓?这个历史之谜最近有了新的进展。不久前考古人员又陆续在陵区内发现60座陪葬墓,从而使西夏陵陪葬墓的总数增加到253座。专业人员还基本搞清了陪葬墓的分布情况。按陵区地貌和陵墓遗存格局将50平方公里陵区自南向北分为4区:1区以一、二号陵园为中心,有62座陪葬墓;2区以三、四号陵园为中心,有65座陪葬墓;3区以五、六号陵园为中心,有108座陪葬墓;4区以七、八、九号陵园为中心,附近残存18座陪葬墓和一座西夏祖庙。253座陪葬墓可分为夯土冢、土家冢、积石冢三…  相似文献   

3.
《击鼓说唱俑》是从东汉墓中出土的俑。什么是俑?俑是具有人物形象的古代陪葬用品。 原始社会末期,尤其是奴隶社会时期,王公贵族死了以后,在埋葬时还要把他们的奴隶、侍从等活人以及墓主生前所用的车、马等也埋到墓里去。历史书上称活人陪葬为“人殉”。商王武丁大墓的殉葬者竟然有360多人。 后来,人殉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寻求殉葬的替代品,于是就有了雕塑得  相似文献   

4.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35千米的贺兰山东麓。东西宽5千米,南北长10千米,占地近50平方千米的西夏王陵,是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寝,俗称“昊王坟”。这里分布着9座帝陵和250多座陪葬墓。9座帝王陵布列有序,每一座都是一座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250多座陪葬墓星罗棋布,坐落旷野,规模宏大。陵塔位于陵城西北隅,直径约34米,塔基上部层层内收,呈7层或5层。陵塔是西夏陵园中重要而又特殊的建筑,反映出西夏贵族某种特殊的葬俗。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有“东方金字塔”的美誉。西夏是中国11世纪…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古代墓葬数量众多,依据葬者的身份,可分为帝王陵与陪葬墓,历代将相名人墓葬等类型。关中古代帝王陵的营造形式有"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种,按建陵时间跨度分为华夏始祖陵寝、先秦王公陵、统一王朝帝陵和分裂割据政权王陵等类型,其地理分布具有片状、带状分布及点状散布等特点;陪葬墓主要依附帝王陵在特定区域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历代将相名人墓葬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影响关中古代陵墓选址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一是都城区位,二是风水观念、追求皇权威严和博大气势;三是墓主人籍贯;四是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名人生前活动地。对关中地区绚烂丰富的古代陵寝文化与帝陵遗产资源,应该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研究,以便发挥其"古为今用"之效。  相似文献   

6.
吴然在《对“夏后皋”句中的“后”注解的质疑》(见《语文知识》1998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一文对“夏后皋之墓也”一句中的“后”注解为“帝王、天子”值得商榷,还说“夏后”是国号,是一个不应拆开理解的专用名词。“夏后”可以用为禹所建立朝代的国号,此话不错。但吴文似乎没  相似文献   

7.
军阀孙殿英承认,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墓,确是他用炸药崩开的,他说:乾隆陪葬物最宝贵的是一串朝珠,有一百零八颗。我在天津送给雨农(即戴笠)作了见面礼。还有一柄九龙宝剑,有九条金龙嵌在剑面上,剑柄上嵌了宝石,我托雨农代我赠给委员长(蒋介石)或何部长(何应钦)。慈禧的墓室不及乾隆的大,但陪葬的宝物多得记不  相似文献   

8.
1、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解析)假设复句。第一分句主语泛指省。“据而有之”,先“据”后“有”,连动式。两个动词的宾语相同时,往往省去前一个动词的宾语。两动之间用“而”连接,这是文言中常见格式。“此帝王之资也”,这是开创帝王大业  相似文献   

9.
高语五册《殽之战》一文,对“夏后皋之墓也”一句中的“夏后皋”所作的注解是:“夏帝皋,桀的祖父。后,帝王、天子。”“后”在这里是否可作“帝、帝王、天子”解,我认为值得商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这就是说“夏后”是帝禹的国号。在《夏本纪》中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201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相似文献   

11.
(一) 在云龙山的北麓,徐州博物馆的后面,有一座黄土堆成的土丘,当地人们也就习惯地称它为“土山”。明代嘉靖年间,户部主事岳东升曾表其墓,有立碑题名“楚亚父范增之墓,故土山又称“亚父冢”,亦称范增墓。它的位置,徐州府志和铜山县志都有明确的记载:“范增墓在城南里许,古名亚父冢”。水经注也称:“今彭城南,项羽掠马台(或作凉马台,今作戏马台——笔者)之西南山麓上即亚父冢也”。看起来从南北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的帝陵、诸侯王大墓的相关设计与建造皆反映了《周易》文化。秦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建制及其覆斗形封土、汉代帝陵陵园的方圆设计、西汉诸侯王陪葬墓上圆下方的形制等,皆是《周易》天人观的反映;秦始皇陵“陵墓若都邑”的制度、西汉帝陵与都城的方位设计以及西汉诸侯王墓和王后墓规模的大小之别等,均是《周易》阴阳观的体现;秦始皇陵内城居外城中央以及封土位居帝陵内城南部中央的布局、西汉帝陵的墓室称作“方中”的现象、西汉帝陵墓室位于陵园的居中位置等,皆是《周易》尚中观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3.
161号陪葬墓应为西夏“10号”帝陵,即神宗遵顼与献宗德旺的合葬陵。历史记载为遵顼、德旺陵的客观存在提供了诸多信息和可信的理论依据。而161号陪葬墓世所罕见的盗坑,形制特异的山形陵塔,凸现帝陵特征的形制等遗址特征表明它就是遵顼与德旺的合葬陵。一陵葬二主是西夏亡国前不得已采取的特殊葬制,反映西夏了亡国前真实凄惨的一幕,造成了帝陵无法封号,史书不能记载,后人难以破解的千古谜案。  相似文献   

14.
《彖传》理想的政治是“圣人”之治。如《鼎》卦《彖传》说“圣人亨(p(?)ng 同“烹”)以享上帝,以养圣贤。”享祭上帝是帝王独有的郊祀之礼,別人都没有资格“享上帝”的;因此知《彖传》的“圣人”只能是帝王,而且是儒家理想的好帝王。《彖传》不止一次地说了“天地”的伟大之后,用“圣人”的功德和“天地”相比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盛世英主、风流天子唐明皇的生平及其葬身之处——泰陵的建制、地宫、石雕艺术、陪葬墓及保护情况,以生花之笔勾画出这座山陵之雄姿,令读者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五人墓碑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教参》上注释为:“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显然《教参》上把“过”释为“经过”。这样理解准确吗?笔者揣摩再三,觉得不妥。  相似文献   

17.
年号浅释     
封建帝王设置“年号”,作用并不仅仅是纪在位之年。因为,正式的年号,除具有纪年作用外,还有其它含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即位之初设置的“建元”(公元前140—135年)。“建元”有开始的含义。因此,颜师古说:“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年号就其含义分,有以下四类:  相似文献   

18.
皇帝的称号     
“帝王”在我国起源颇早,而“皇帝”的出现,则自秦始皇始。当阶级分化、国家建立、帝王出现之初,帝王与一般人的区别还不太悬殊,因而没有专门的尊号懿称的讲究。夏代称“王”、称“后”(不是后来的  相似文献   

19.
“拱”义辨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课本注:“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七十岁,你坟上的树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拱,两手合抱。”我们以为课本注对“拱”的释义不够准确。《现代汉语词典》:“合抱:两臂围拢(多指树木、柱子等的)粗细。院里有两棵~的树。”因此,  相似文献   

20.
苏州虎丘山东面山塘街上有座“五人墓”,是明代为反对魏忠贤阉党而仗义捐躯的五位壮士之墓。“五人之墓”四个大字是当时八龄童韩磬所写。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初,浙江官吏魏大中因触犯奸贼魏忠贤而被捕,在押往京师途中经过苏州,曾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的吴县人周顺昌,在盘门水滨置酒相迎,欢叙三日,并将季女许配魏大中之孙。魏忠贤得知后大为恼怒,即派旗牌官捕捉周顺昌。苏州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