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焦点是设疑 精心设疑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历史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妙设疑,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古诗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精心设疑、主动探究、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策略,可显著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3.
一、焦点是设疑精心设疑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历史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妙设疑,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教师常常要设疑.设疑要有的放矢,要围绕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把教学推向高潮.本文主要谈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疑".1.准确设疑,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5.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互动和推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流程进展的情况、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精心设疑,使教学过程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下,向充满悬念、令人激动的未知旅程挺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展开积极的探究,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6.
刘楚勤 《教育艺术》2007,(11):78-79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内驱力.要启动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必须善于设疑、激疑,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疑",把学生引入一个"别有洞天"的境域,让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活跃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讲究方法,精心设疑,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精心设疑,提倡思考 学习兴趣是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和条件.枯燥、沉闷的气氛与我讲你听满堂灌的教法只能使学生趣味索然.教师如何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精心设疑,从而诱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乃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唤起求知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到精心设疑,教法新颖,直观形象;要通过开放练习,让学生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设疑诱导”已成为小学教学课堂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一、小学数学课堂上设疑的基本程度1.激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  相似文献   

10.
高彩霞 《考试周刊》2013,(69):76-7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唤起兴趣;精心设疑,诱发兴趣;利用游戏,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疑,鼓励质疑,弓导解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巧于"设疑",善于"质疑",勇于"解疑"。"设疑法"用在语文教学中不但利于课堂教学开展,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辨思维的发展,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投石冲破水中天,设疑探究活思维,且看"设疑法"如何令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一、巧于"设疑",因文而异,灵活多变引出思辨课堂1.导入设疑激趣,生发探究欲望。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只要我们用心挖掘设疑点,精心设疑导引,用心设计悬念,定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脑子动  相似文献   

13.
“学贵有疑”。因此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通过提问、析疑、解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开启学生心智。然而,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疑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设疑要简明具体,问题不宜太大、太笼统 有的教师虽然明白设疑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但是设计的问题过大、过于笼统,导致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设疑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例如教学《怀疑与学问》,有的老师是这样设疑的:“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这个提法虽然没有错误,但是问题是否过于笼统呢?我想不如把这个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来解决。 1.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有哪些?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自我表现、设置游戏、动手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学科特点还是课堂教学或是实践运用,《机械基础》都可称得上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抓手,运用师生互动、精心设疑、灵活使用教具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结构组成复杂,反应繁多,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而被高二学生喻为"第二外语","难啃的骨头",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教师该如何教有机化学呢?以下是笔者个人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1.精心设疑,循循善诱思源于疑,设疑是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目的是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便于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的预设 有位教授说:"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而把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学生,这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我们日常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疑来打通学生思考的"脉络",教师是否给学生机会来表达他们头脑中存在的疑问.教师的预设主要是指课堂上教师对教学内容加以精心设疑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19.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自主探究学习是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0.
设疑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可以克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从而能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任何设疑都具有上述作用,要使课堂设疑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也得讲究一些设疑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