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适应学校体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本刊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从本期开始,举办“体育方法学讲座”。《体育方法学》是一门具有完整科学体系的学科,由于本刊篇幅有限,本讲座只能就《体育方法学》中有关身体锻炼方面的内容,向读者作简要的介绍。本讲座特邀华南师大体育学系林诗娟副教授撰稿,共分四讲。主要内容有:身体锻炼目标的确立;身体锻炼手段的选择;身体锻炼计划的制定;身体锻炼的实践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儿童锻炼的心理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锻炼的心理前因、身体锻炼与儿童体能、自尊、应激的关系等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表明 ,尽管儿童身体锻炼的动机存在着文化差异 ,但获得愉快感是儿童参加身体锻炼的主要动机之一 ,同时 ,内部动机是儿童坚持身体锻炼的重要因素 ;身体锻炼可能是造成儿童体能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合理身体锻炼可以提高儿童的自尊或自尊的某一维度 ;儿童应激反应存在“过度反应模式” ,身体锻炼可以降低儿童不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旭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71-72,75
采用《身体自我概念量表》(PSDQ)和《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对不同专业和锻炼情况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要优于普通专业大学生,锻炼组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明显优于无锻炼组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 当学生有了明确的锻炼目标和具体的锻炼计划之后,就可按照各自预定的目标和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锻炼了。身体锻炼实践包含三个基本因素:一是锻炼主体,即有自觉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学生本人;二是锻炼客体,指主体改造的对象,即所要发展、改善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三是锻炼手段,指联接主体与客体的一切中介的总和。由于学生在身体锻炼实践中具有主客体统一的特点,因而要求体育教师既要对锻炼主体进行预先的指导,又要在身体锻炼实践过程中指导主体对客体的改造。现就有关身体锻炼实践的指导内容,按照锻炼前、锻炼中、锻炼后三个阶段分述如后: 一、锻炼前准备阶段的指导 (一)有关身体锻炼的知识与方法的指导身体锻炼实践是学生改造自身身体的过程,所以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校体育的《学习指导要领》与我国学校体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都原则性规定了对体育课程内容要求,但日本与我国相比其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放松身体运动”的内容及要求。从1998年到1999年,日本文部省修订了日本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并于2002年和2003年分别实施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新的体育《学习指导要领》。新的体育《学习指导要领》中,强调身心一体化,密切体育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所以把过去《学习指导要领》中的“体操”部分改成了“增强体质运动”,并把增强体质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放松身体运动,一部分是提高身体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身体自尊水平量表》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简称PSPP)与《身体自尊量表》Body Esteem Scale(简称BES)对江苏省徐州医学院不同锻炼水平女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研究不同锻炼水平女大学生对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对其体育运动锻炼的频率、运动锻炼持续的时间、运动锻炼的负荷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加强女子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女子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体育运动锻炼频率、体育运动锻炼持续的时间、体育运动锻炼的负荷这三个因素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三个影响要素中体育运动锻炼的频率与女大学生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2015年江苏省6所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不合格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标准》不合格学生身体形态以肥胖为主,身体机能受选测指标影响很大,身体素质发展极不均衡且薄弱素质突出;锻炼行为意识和行为习惯水平均处于严重缺乏状态;且《标准》评价效能不佳.结论:《标准》的实施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网络化管理、测试后续指导服务环节等方面都存在不完善之处,测试与教学改革和学生实际需要脱节,缺少有效干预措施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健康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调查4465名儿童得出北京西城区9—11岁儿童肥胖发生率为10.08%。抽样体质测试、问卷调查以及对比分析表明;肥胖儿身体形态生长发育超前,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与正常儿童相比,有较大差距;肥胖儿在参与体育锻炼程度、锻炼项目的选择、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以及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等方面,均较正常儿童有较大差异。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和措施,努力改善肥胖儿体育锻炼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锻炼心理效益研究领域文献繁杂,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无法明确界定,锻炼相关心理效益指标的敏感度也众说不一.对锻炼与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效益进行研究,选取自我意识效益的敏感测量指标及有效测量工具.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锻炼的自我意识效益领域,可以选取的敏感指标为自尊、身体自尊、主观幸福感.自尊的测量工具为:Rosenberg自尊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观念量表;身体自尊的测量工具为:形象调节和形象选择测验,儿童青少年身体自我剖面图,身体自我描述问卷;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为:焦虑、抑郁、自我观念等测量工具的组合(6~ 14岁),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15 ~18岁).  相似文献   

10.
1985年3月9日,日本《读卖新闻》就日本的青少年身体发育现状问题发表一篇调查报告,摘要如下: 日本政府从1900年就开始逐年对本国的青少年身体发育状况作了调查(战争期间曾中断过一段时间)。1984年春,日本文部省  相似文献   

11.
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平身体自尊在身体锻炼量和体育锻炼史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 要搞好《锻炼标准》的修改工作,一是要有正确的指导原则,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我国体育锻炼标准是国家为了实现体育的根本目标而制定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项体育制度,它体现了国家对增强广大青少年儿童体质的基本要求和目标。《锻炼标准》的主要任务是激励广大青少年儿童经常地持久地锻炼身体,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根据我国体育锻炼标准的性质和任  相似文献   

13.
日本《朝日新闻》四月十五日刊登了一条消息,题目是《文部省调查:现代儿童“早熟”》,全文如下:文部省十四日归纳的一九七八年度学校保健统计调查快报表明:现代儿童发育得早,男子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十二至十三岁,平均增高近八公分,比二十年前早两岁;女子身高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试行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锻炼效果好、实效性强、简便易行的锻炼项目和少数运动技能项目,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技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清华大学自2007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五年来以来,对测试  相似文献   

15.
“健身走廊”是参照“《全民健身》路径”和结合本校学生素质状况而设置的组合障碍式跑道,为了解通过健身走廊进行锻炼的实效性,我们在北京邮电大学98级学生中进行通过健身走廊锻炼的实验,比较锻炼前后的心率变化和对照其他学生采用不同锻炼形式的锻炼效果,提出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健身走廊锻炼身体、加快提高身体素质和增进身体机能的建设性意见,并为学校贯彻执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走访座谈、开放式问卷调查三种途径形成初始问卷。初始问卷项目按照认知、情绪和行为意向三个维度归类排列,采用5级Likert量表进行评定。以沈阳地区35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经研究所得的《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调查问卷》,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层面,可以用于测试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进而客观、准确地调查中学生的身体锻炼态度,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自尊、人格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什么样的身体锻炼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对中学生的羞怯感产生积极影响等问题,以羞怯理论为指导,提出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预测设计,对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的关系及其中介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与羞怯感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中学生的自尊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为正向关系;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变量对中学生羞怯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自尊、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变量在身体锻炼和羞怯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如果把我国体操运动后继乏人的问题,归罪于1982年公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取消了体操内容,那是失之偏颇的。但如果说与此毫不相干,恐怕也不尽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1986年12月在成都举行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总结和论文报告会上宣布: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良好,增长值超过日本同期水平,但体型发展欠佳,即存在着继续向细长型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与在《锻炼标准》中取消体操内容关系要更大一些。为什么当时会在《锻炼标准》中取消体操内容呢?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广大中小学师资水平低,体育器材设备差,缺乏开展体操运动的条件。为此,我们对西南三省132所不同类型的中学有针对性地作了调查,并就此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及《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80人、非参与者8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锻炼态度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行为态度、主观标准影响非常显著(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方面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情感体现、行为控制感方面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非参与者锻炼态度无明显变化。(2)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PSPP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影响显著(P<0.05),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影响非常显著(P<0.01);非参与者无明显变化。结论: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各方面均有上升趋势;有效改善大学生锻炼态度,增强其参与意识、影响其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20.
佳颖 《体育科研》2005,26(4):18-18
加拿大自1981年首次进行国民体育活动及身体状况调查以来,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10次,最近一次的调查结果是在2002年完成的。该项调查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采访的方式进行(简称 CATI),总计抽样人数达到5303人,覆盖了所有年龄段的人群。调查结果显示,加拿大国民目前体育活动及身体状况如下:1.成年人身体锻炼按照2000~2001年加拿大社区健康调查,56%的加拿大人(20岁或以上)是不参加身体锻炼,24%为适度参加身体锻炼,24%为积极参加身体锻炼。2.少年儿童身体锻炼超过半数的加拿大少年儿童不爱参加身体锻炼,一天累计的活动量少于1小时步行。只有18%的少年儿童能进行足够的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