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化并没有导致一体化,相反,它是一个始终伴随地方化、充满差异与断裂的过程,更加凸显并加剧了全球性的身份认同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发了少数民族文学身份认同的问题,如何消除"影响的焦虑",给予少数民族文学的合法性地位,建构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良好生态环境,努力探索多民族文学共同繁荣的道路,积极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对当代新疆少数民族中有代表性的诗人作家的作品重点介绍,较全面地描述了新中国五十年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风貌,显示出它长足的发展与繁荣及取得的多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诗人、编导等,但将其放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过程来看,还处在边缘化地位。只有加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敢于正视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不足,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边缘化。  相似文献   

4.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汉族一样,少数民族文学也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出现过不少的传世精品,为中华文学的辉煌做出过不朽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平等、民主团结的政策指引下,少数民族文学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其他事业一样,也得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学,是相对于汉民族文学而言的。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兴盛,都必定有其民族历史文明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说,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直到走向成熟和繁荣,都无一不是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方面。民族文学,又只能蕴含于民族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6.
老舍和少数民族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贫民的出身对老舍日后的生活、文学创作的倾向和整个人生观都有决定的作用。他早、中期的作品中,许多主人公是“隐蔽的”旗人,被文学史研究者称之为“隐式满族文学”。新中国成立后,老舍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他首次全面反映满族人在清末时的全景式生活的作品,堪称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的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硕果。他在作协分管少数民族文学工作期间所做的两次重要报告成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其基本精神和组织措施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学创作中所应该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文化特质,是属于一个民族有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内质东西。本文结合评介王云介教授学术论著《呼伦贝尔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就反映在民族文学作品内涵上独特的人文精神文化差异、民族文学广义和狭义的类型划分、民族文学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必然联系等进行了讨论,并就呼伦见尔民族文学的品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如何表现民族精神、提升民族文学,弘扬民族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重庆学创作,除汉族作家外,还有不少聚居在长江和乌江两岸的土家族苗族作家的参与。粗犷刚烈和滑稽多智是重庆少数民族学的整体风貌。在重庆少数民族作家阵营中,除50年代即已开始创作的小说家孙因和寄情山水的诗人冉庄等老一辈作家外,近年还涌现出不少出生于60年代前后的新生代作家。新生代作家不仅创作小说、散,也创作新诗;不仅对生命价值进行评判,也注重对悲和悲剧意识的表现。新生代作家的创作虽在题材、体裁及创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多民族性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点的命题,近年来曾进行过比较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应该说,在理论上这已不成问题了。但是,因为还没有来得及搜集、整理和出版丰富的民族文学作品资料以资证明,因此,在实际的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中,还留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疑问。以少数民族的现代文学为例,我们发现,在已出版的大量现代文学史著作中,除高等教育学院协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设有“现代少数民族短篇小说”和“现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两个专节外,其他所有的都没有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立地位。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这种状况都归结为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歧视,这更多地是历史的认识上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重庆文学创作,除汉族作家外,还有不少聚居在长江和乌江两岸 的土家族苗族作家的参与。粗犷刚烈和滑稽多智是重庆少数民族文学的整体风 貌。在重庆少数民族作家阵营中,除50年代即已开始创作的小说家孙因和寄情 山水的诗人冉庄等老一辈作家外,近年还涌现出不少出生于60年代前后的新 生代作家。新生代作家不仅创作小说、散文,也创作新诗;不仅对生命价值进行 评判,也注重对悲和悲剧意识的表现。新生代作家的创作虽在题材、体裁及创作 风格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就注重对本民族刚强粗犷性格及其所赖以生存的地域 化特征的表现,则有其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要探讨本题标示的文学现象,必须了解它所处的时代环境。二十世纪的今天,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又互相融合的趋势,跨文化现象是世界的潮流,现代人形象逐渐模糊化,具有一种跨文化心态。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精辟地预见到:“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许多种民族的文学成了一种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少数民族文学的地位成逐年下降趋势,少数民族文学的不受重视已然成为事实。少数民族文学抢救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论述传统文学历史观、少数民族文学主体地位缺失的表现、如何构建和稳固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地位,结合少数民族自身特点建设科学的“多民族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来临彻底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发生现场,媒介从文学的传播载体上升为具有建构意义的主体性力量,原本逐渐沦于文学边缘的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可借由网络文学创作对内不断促动自反性价值认知的产生和个体民族身份认同的分化,对外发挥粘合剂作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通;另一方面数字化传播在恢复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学原生态面貌、扩大文学影响受众面、打造文化全产业链方面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表现性及独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以此展现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特色.通过分析,认为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中承载着大量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人认为,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主要欣赏方法大致包括通过作家创作主张欣赏作品、通过文学思潮欣赏作品、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欣赏作品、通过少数民族文化欣赏作品与通过文学接受欣赏作品,这些有助于当代各族大学生提高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关照愈加浓烈,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创了璀璨的文明世界。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人民的辛勤劳作与创造智慧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生态体系,文学创作不断发展,作品更是浩如烟海,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存在价值及形态的独特探讨上,缺乏整体上的客观、全面认知,影响了其在更大范围内大众价值肯定,文学教育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视角。本文基于对少数民族文学价值构成的解析,将之置于文学教育语境下进行了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7.
南方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南方神话在各民族生活中长期流传,在"俗"与"圣"两种领域继续发展,具有对外是协调自己族类以至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抵御灾害性自然现象的旗帜和幻想的武器,对内起凝聚族类意识、调理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研究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对构建颇具东方色彩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史观和审美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春 《民族教育研究》2006,17(6):120-124
对我国近3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进行整体反思,可以全面了解其发展和沿革、现状及态势、面临的困境与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两种意义上使用摹仿概念:第一,在一种民族的文学与另一种民族文学的关系中,其中一种为另一种提供了或仿佛提供了典范范本。第二,在文学作为艺术对生活的反映——表现和(或)再现——所呈现的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中,摹仿作为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身份认同与文化想象——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的文学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学的标志。民族特色,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民族性的形成与获得是一个建构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身份认同、文化想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建构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就是要求作家在文学中表达民族的生活,关注民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与现实处境,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民族精神与文化品格,揭示民族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