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地域优势,发掘"忠义"元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赋予"忠义"校本化的解读,生成以"新忠义"文化建设为重点的特色,传承与弘扬"新忠义"爱和责任的内涵、精神,打造以"新忠义"为主题的文化环境,开设富有"新忠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以"新忠义"为引领的少先队寻访研学活动,完善"新忠义"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江阴素有"忠义之邦"的美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掘江阴"忠义之邦"的教育资源和力量,申报了江阴市品格提升工程。我们通过开展"新忠义"活动,认识"新忠义"人物和落实"新忠义"评价,着眼塑造一批忠诚仁义、人格完善的"新忠义"学生,感受江阴精神,激荡中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翻开《水浒》,“义”字比比皆是,什么“聚义”、“仗义”、“忠义”、“仁义”、“义气”、“大义”、“结义”、“义士”等等,充斥全书,目不暇给。加在宋江身上的“义”字头衔,尤其众多,诸如“山东义士”、“孝义黑三郎”、“呼保义”等等。过去有人把《水浒》称为《忠义水浒传》,足见“忠义”二字,是统贯了《水浒》全书的。《水浒》中“义”的观念,既然如此庞杂众多,看来是应当剖析清楚的。这对于当前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进一步开展对《水浒》的评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忠义类传是正史的组成部分之一,《宋史·忠义传》凡10卷入传280人,在正史忠义类传中占有重要地位。《宋史·忠义传》贯彻秉笔直书与适当隐讳的纂修体例;开创性地以"不事二君"作为入传标准,使得忠义类传具有不拘身份地位、面向全体民众的开放性特点;同时根据忠义事迹"以类附从,定为等差",明确把忠义行为划分等级,彰显出国家的价值导向;而其忠义叙事浓厚的文学色彩,则使得忠臣烈士的忠义行为极具感染力,有助于忠义类传功能的实现。《宋史·忠义传》诸多新变化,既是宋元时期忠义观念的投射,也对后世正史忠义类传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代历史小说隐含作者的意图伦理,主要表现为"激发忠义""惩创叛逆"以及由此而显示出来的济世情怀。激发忠义既可以通过明君贤臣来显示忠义于盛世之重要,也可以通过忠义行为和人格品质来显示忠义于为人之重要,还可以通过丧失忠义及其不良后果来显示忠义缺失之危害;惩创叛逆包括叛逆之危害、惩创之艰难和惩创之复杂性;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济世情怀,隐含作者"激发忠义,惩创叛逆"时,总体上遵从官方伦理,同时也吸收了民间伦理,让小说显得丰富而不刻板,既说教又充满人情味。  相似文献   

6.
作为英雄传奇长篇小说的《水浒传》,故事框架上有一个庞大的神魔小说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忠义”的主题,并且使得全书更加紧凑圆合。  相似文献   

7.
一部《水浒》,“忠义”二字基本上统贯全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剖析《水浒》“忠义”的投降实质,识破宋江在“忠义”的黑幡下大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有助于增强我们识别投降派的能力。“忠义”并不是宋江的先创。“忠义”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的核心,其源出于孔孟之道,是奴隶主阶级维护其阶级利益的产物,后来被地主阶级利用于维护其封建统洽。所谓“忠”,就是孔孟讲的“臣事君于忠”,也即“忠君”;所谓“义”,就是孔孟宣扬的“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意思是说,忠君就得讲“义气”,“君叫臣死,臣不  相似文献   

8.
在《水浒传》塑造的一百零八名人物形象中,宋江是最成功的一个,有"忠义宋公明"之说。宋江在"上梁山前,上梁山后,接受招安"的三个人生阶段中,不仅忠义思想贯穿其中,而且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共同演绎了一曲忠义之歌。  相似文献   

9.
冯娇 《考试周刊》2011,(5):25-26
小说《水浒传》通过描写众位好汉被逼上梁山的遭遇,展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宋江的活动贯串《水浒传》全书,正确评价宋江,关系到正确评价《水浒传》。本文以忠义为线索,分析宋江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展现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忠义水浒传》的主旨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意义流变现象,即它在故事情节安排及文本叙事过程中,显现出梁山好汉们的思想言行逐渐从"义"向"忠"的变迁,使得"忠"、"义"二者的价值观相互矛盾而难以平衡。对以宋江、李逵为代表的两种"忠义"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理念在帝制社会背景下的局限性,以及梁山起义者们最终取"忠"舍"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新忠义’润泽童心"是我校特色文化的追求,旨在弘扬中华传统,传承地域文化,打造学校文化。学校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结合"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校训,提出了"新忠义"的概念。学校主要通过经典诗文诵读、德育活动、学科渗透来落实"新忠义"校园文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进行动态的、随机的调整,实现三条实施途径从各自独立向多元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指教师从社会需求、学校发展、师生兴趣能力等方面出发,以"新忠义"精神为主题,以融入江阴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培养有情义、有担当的"新忠义"学生为目的而开发的微课程群。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微课程的开发思路经历了经典阅读、德育活动、学科关联三条途径,从相对独立到多元整合的过程;微课程的开发流程从成人思维转向师生同构思维。  相似文献   

13.
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分析《水浒》的"忠义"思想,是能否正确评价《水浒》一书的关键.解放以来,除了别有用心的"帮论"以外,对《水浒》"忠义"观的看法,一直有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是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但未能给以足够的肯定.这一派观点以邓绍基同志为代表.他在《试论<水浒>的忠义》一文中说:"相对于《水浒》以前那些既古老又陈  相似文献   

14.
《宋史》卷四四六《忠义一·孙益传》的"孙益"与卷四四七《忠义二·徐徽言传附孙昂》中所提及的"孙翊"实为一人。揆诸史料,凡以朱弁所作《奏状》或《忠义录》为史源的史料皆作"孙益"。而以《封氏纪年》、《金虏节要》等史料为史源者皆作"孙翊",且以杨存中《奏状》为史源的史料亦作"孙翊"。本文综合原始史料和逻辑关系,从史源的角度,厘清讹误,认为当以作"孙翊"者为正。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6,(9):16-22
关羽崇拜等元语言决定了"关羽"是一个强编码符号文本。元代是"关羽"符号化的重要时期,其符号化程度已相当高,元刊杂剧中"关羽"的符号是由众多单独符号组成的整体符号,单独符号分别指向"忠义""勇""神"等意义,形象符号是一种副文本,间接辅助"忠义""勇""神"等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贯穿着作者"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表达了普通劳苦大众的理想和愿望。然而事与愿违,仁君、贤臣、忠义为本的蜀汉集团却被代表邪恶、霸道的曹魏集团所覆灭。蜀汉集团覆灭的悲剧根源在于:一、"忠义"高于一切,危害了国家利益;二、劳师远征,背弃"隆中对"战略;三、贤才匮乏,蜀中后继无人。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主题众说纷纭。“忠义说”、“尊刘抑曹说”、“歌颂封建帝王说”、“统治术之书”等,诸如此类,莫衷一是。然而从作者的生活年代及《三国演义》的全部情节来看,《三国演义》的主题乃是表现作者志在图王的政治抱负。这一主题可以从小说的背景,贯穿全书的线索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8.
宋代禅僧大慧宗杲创造性地提出的"菩提心即忠义心"思想,援用儒家的概念规范要求禅人遵守,使其禅学思想具有了中国特色,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儒家在现实生活的忠义行为原则,也反映在佛教的思想与实践中了,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在此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正>对《水浒传》这部小说,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封建时代,卫道者咒骂它“奸盗诈伪”(李开先《笑散》引);有识文人则冠之以“忠义”,说它“有《春秋》之遗意”(李贽《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今人则或称它“歌颂了农民起义”,或谓之赞美了绿林英雄,或责之宣扬了“投降主义”……观点分歧,莫衷一是。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将《水浒传》与《离骚》、《史记》等合称为“六才子书”,如果说这之中有比儒家“六经”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分析了“忠义”的传统内涵 ,并从“忠义观”内涵的发展变化的角度 ,探讨了《三国演义》中关羽忠义观的正、负效应 ,指出其“忠义”的时代性和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