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李娟”这个名字可能还比较陌生。然而,从《九篇雪》到《阿勒泰的角落》,从《羊道》系列到《冬牧场》,这个没有炒作、没有背景的女子行走在北疆草原,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阿勒泰”之风。她的作品,以一颗真诚纯净的心书写着自然和生命,勾勒出天山外哈萨克族聚居区的风情和文化,用一个平凡普通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她的生活和北疆,在散文中构筑了一个行走的世界。而其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民族文化描写和思考,则值得进行探究和解读。  相似文献   

2.
散文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很多经验和感受是作家在写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融入了个人的审美体会,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其中的奥妙难以化成简单的教条来传授?然而,教学虽“不能使人巧”,却“能与人规矩”,“怎样写散文”是可教可学的。本文从散文写作实践出发,重点解析散文的构思、赋形、选技,探寻散文的写作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李存葆以大气、恢宏的“大散文”创作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多次获“韩愈杯”、“孔子杯”等散文大赛一等奖;多篇散文进入全国散文排行榜;《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也多次以头条转载他的散文;2005年散文集《大河遗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散文式新闻的写作规律.运用信息学、传播学和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审视现代新闻写作现象.认为散文式新闻的核心不仅仅是艺术视角的增大和表现手法的丰富,提倡散文笔调,目的是重视新闻采写主体在写作行为过程中的主动性,重视观念的变革,进而全方位调整新闻写作行为,丰富新闻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5.
论张爱玲散文的日常化写作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之所以具有日常化写作姿态,是由商业化社会对文人的世俗化改造,她独特的历史观和沉迷于日常生活并细致地体味的个性心理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其散文既写丰富而广泛的形而下的日常生活,更对日常生活进行形而上的透视,将之升华为对传统理想价值观的解构。这主要表现在以世俗实用的眼光消解文学艺术的诗性与神性,以日常世俗性消解历史、圣人、英雄的崇高神圣,和有关女性的神话等三方面。从写作内容及由此表达的“日常生活观”两方面呈现出文学“描述日常生活”的审美理念,使散文写作成为现代文学精神世俗化转向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建立大众生存的合理的人性维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许多人来说,粮食和蔬菜,他们来自农贸市场,可对于我来说,他们永远来自一个地方,那就是土地。"作为庄稼人的孩子,雷平阳的诗文总也离不开确凿的泥土气息,离不开生活的现场。在其写作的年间,雷平阳先生深入云南腹地,他的写作便是从这块土地开始,用一块疆域给写作抹上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成为了歌颂这块土地十分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而同时,雷平阳以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为散文创作树立了又一种先锋的旗帜——即,一种"局外人的写作",今以《雷平阳散文选集》为主题来分析这一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不受韵律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随笔式地点染,这样一种轻快、灵活的文学样式,是文学中的自由艺术。散文重韵味,要有诗意。所谓诗意即意蕴、意境、意象。文章要有诗心诗眼。有诗心,有美的理想才有诗眼,才有在平凡生活看到诗意所在的可能。有诗意的散文,经过艺术点染,能使苦的更苦,甜的更甜,乐的更乐,悲的更悲,这就是艺术手段造成的艺术效果。当然在散文中诗意的浓淡,要视作者对生活体会、理解的深浅,艺术功力的高低而定。散文名家朱自清能以清华园中的荷塘景色为题材,写出了历久不衰的名篇《荷  相似文献   

8.
很多同学知道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自己创作时却又无从下笔。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在平时的散文写作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罗含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代表作《湘中记》《更生论》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意义。《湘中记》以出色的山水描写为后世山水散文的成型导夫先路,《更生论》因纯思辨的论说方式在众多佛学散文中独树一帜。《更生论》问世后,罗含与孙盛的书信论辩,是佛教史上有关形神关系的第一次论争,对后世影响颇大。罗含散文的写作艺术与同时代、同类型散文写作相较具有独特的文学贡献,在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广泛阅读,对于同学们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学阶段是阅读的最佳时期,也是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多阅读多积累,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喜欢具有“精品”特征的微型文章。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阅读试题已经逐渐与“新课程标准”接轨,摒弃了“陈”、“俗”、“碎”、“空”的题型,突出了“综合考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阅读文本大多在千字左右。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对散文的综合阅读正是为达到这些要求提供了最好的途径,也是发展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的必要环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鉴赏散文的过程中,要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达方式,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对和散文有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散文是一切文类的基础,就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散文的特色,就在一个“散”字,“散”的意思,是拘束少,可以随便、自由,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海阔天空,无拘无束,我们的日常生活琐事,都可以融入散文的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一、课题的提出现实生活中的不少事物和现象,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有益的启迪;而这些富有哲理意味的事物和现象,又往往将其哲理隐藏起来,使生活的无心者不易察觉。针对学生中那种“天天在生活,笔下无生活”和虽然有生活,但又觉平庸乏味,不能从平凡中发掘深刻哲理的倾向,我们以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上选用的《菱角》一文为例,指导学生写作哲理散文。  相似文献   

13.
既然是“断想”,就不求完整、系统.散文尚“散”,以“散”话散(文),算是效频之作罢.散与不散人们说起散文的基本特征,都说“形散而神不散”.我以为还是“散而不散”的提法好.因为在构成散文的各种因素中,除了主题,其它因素都是“又散又不散”的;“不散”的,不止是“神”.神,专指主题,这大概没有异议.任何一篇文章,包括散文作品在内,主题只许有一个,古人说,“意,犹帅也”,如同一支军队,千兵万卒,统帅或指挥中心只许多一个,不然,“令出多头”,是不能打胜仗的.所以,各种文体的立意,都要强调集中,  相似文献   

14.
很早就喜欢读散文,因为散文是一种较随意的文体,它没有小说的虚幻、戏剧的起伏、评论的犀利。我沉迷于作者的内心世界,那种天然和纯朴诱惑着我去发现生活的每一处感动。有人说,小说是讲给别人的,散文是讲给自己的。人除了与别人对话,更需要与自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精选细节,巧妙构思;富有个性,写出自我等方面对叙事散文的写作进行了论述,旨在为初学写作叙事散文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散文是一门抒情艺术,重在情感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表达.它对客观生活的反映,往往是融合于主观情感和体验表现之中,因此移情在散文的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移情的内蕴、媒介、对象三个方面对此作阐述.  相似文献   

17.
周晓枫作为成果颇丰的当代散文作家,表面的顺风顺水容易遮蔽她复杂的写作状态:其作品内核始终有着难以磨灭的焦虑和紧张感。从周晓枫散文的写作状态切入,窥探其写作源头、阐释其写作态度、点明其写作位置,串联童年经历、灰色地带以及对身体的关注这三个写作维度。从贴近作家本身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写作状态蕴含的深层意义和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任蒙的散文情真意切,特别是这些年来其创作的文化散文,备受评论界和读者关注。任蒙的这些散文中,总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有一种对大众特别是底层民众真挚的人文关怀。此外,其作品不仅处处展示着真实的情怀,而且还由于作者对社会、人生、历史多了一份哲学的思考,从而使他的文章远远超越了一般散文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抒情散文的生命,没有情感的散文无论其色彩多么斑斓,也不过是飘逝的黄叶.纵观中学学过的散文,最令人迷醉的是《背影》和《项脊轩志》.每读《背影》,眼前必浮  相似文献   

20.
梅洁及其散文确实与众不同,有着超凡脱俗的魅力和圣洁的光辉。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悟生命和为生命歌唱;二是在坚持现代新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和不屈不挠、奋斗不止的精神时,又不失女性的温柔多情、容忍宽谅和善解人意,尤其不失对男性的理解、关爱和善意,更不失和谐、从容与宁静;三是宅府仁慈被及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