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邱少平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1,22(5):97-99
魏晋时期,人们对儒家的修身主义产生了怀疑.魏晋名士的人生观相对以往儒生的人生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悲观厌世,纵情享乐,表现为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很注重导源于儒、道的理想人格的设计。当这种设计受挫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儒、道的侧重则又有所不同。如身处战乱时期的阮籍、嵇康,他们更多的从道思想出发,试图由否定现实而寻求超越,从而建构起一种超脱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0.
道德洁癖,是一种“变态”心理,是指对道德完美、理想、真实状态的一种过分追求和痴迷;对现实虚伪、瑕疵和庸俗极端的厌恶和不容。阮籍、嵇康都具有严重的道德洁癖倾向:反对礼教是维护道德纯洁性、真实性的表现,荒诞行为是证明其精神世界高度纯洁的方式,理想人格是对道德完美状态的理想追求。道德洁癖是造成阮籍、嵇康两人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嵇康、阮籍作为魏晋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把魏晋玄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名誉古今。然而,由于家世出身、个人性情、人生阅历的差异,也导致了二人人生态度、处世方式、人生结局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李修建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4):112-114
魏晋名士是传统社会的明星,是传统美学的承载者,后现代明星则体现了后现代美学的若干文化意蕴,当将二者并置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可以探究到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许多差异。二者都对自身形象表现出了极大关注,前者具有形而上追求,后者却只有功利目的;前者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后者却是瞬时的、速朽的。这体现了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丁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06-112
魏晋名士是魏晋士族中的精英,他们不仅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翘楚,同时也是文艺舞台上的主角。在文学艺术界,魏晋名士不仅是创作主体,同时也是被表现的对象。文章从创作主体与被表现对象两方面对魏晋名士与文学、绘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王宝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88-89,92
魏晋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名士们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以名士的“魏晋风流”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然而,他们的内心却是极其痛苦的,由此构成名士们内心所隐藏的深刻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邱少平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2(2):69-72
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是魏晋名士孕育生成的经济条件;汉魏之际险恶的政治环境是形成魏晋名士的政治原因;与这种经济、政治形势相呼应,在学术思想界出现了儒道合流的趋势,广大知识分子在行为方式上既追求人性自由,又恪守封建礼教。形成所谓双重人格。至曹魏,一批人的这种双重人格特征已十分明显,它标志着魏晋名士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6.
邱少平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8,(4)
魏晋名士大凡嗜酒如命、酗酒成风。那么,造成这样一种十分独特的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借酒消愁。魏晋时期,不仅战乱不已、疾疫流行,而且还伴随着统治阶级的互相残杀,苦闷忧愁、紧张压抑成为了一种时代病。魏晋名士为了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便借助于酒的兴奋、麻醉作用,松驰一下紧绷的神经,缓解一下巨大的心理压力,使自己达到一种无忧无虑的境界。故曹操在其著名的《短歌行》里写下了这样两句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顾荣也对其友张老说:"惟酒可以忘忧"①.二、及时行乐。魏晋名士一方面看到了人生短促、生命无常,因而内心… 相似文献
17.
邵秋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3):26-29
阮籍、嵇康在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人格美,阮籍表现出一种悲苦沉郁之美,嵇康表现出一种悲壮清峻之美.文章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解读阮籍、嵇康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人格美,并结合有关的一些文化因素--哲学思潮、政治状态进行分析,以求对二者的悲剧人生及不同的人格美的产生原因、内在本质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许晓晴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5(6):75-77
魏末阮籍、嵇康处于全身远害的忧患心理状态之下,在诗歌中大量抒发了渴望隐逸的思想感情,因此,表现出由忧患避世到企慕隐逸的思想发展轨迹。但由于他们企慕隐逸此时只是存在于思想层面,诗人并未真正归隐山林,因此以隐逸缘由叙述与希企隐逸的志向表述为主要结构模式,由于性格、观念的不同,他们的隐逸诗中意象、情感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源远流长,但是长期以来酒主要是礼节的工具。到了魏晋,经过名士们的创造性发展,酒的功能极为丰富,其对于魏晋风度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振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阮籍、嵇康游仙思想的审美透视张振龙被称为“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时期的魏晋,在我国文化史上据有转承与突破的重要地位。此时的文学、哲学不仅获得了不同于前的发展,而且美学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宗白华先生说:“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