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崛起于台湾乡土文学论战后的新世代小说家,以崭新的书写姿态、繁复的都市生命体验,成为当代台湾都市文学的主要书写者。他们以"流动的资讯思维"、"流转的生活"、"流动的欲望"表现他们所感受的不可捉摸的都市时代特征,建构了变动不居的台湾都市情境。  相似文献   

2.
穆时英的现代都市小说营造了丰富的意象,并形成多个意象系列,包括颓废女人意象、孤独丑角意象和喧哗都市意象,这些意象所体现出的思想理念,既表现了现代都市的喧哗,又揭示了都市人的孤独与颓废,从而与西方19世纪末的文学思潮"战栗和肉的沉醉"及"忧郁的末日感"相契合,达到了一种文化精神上的同构。穆时英是一个具备了都市的灵魂、都市的感觉、以及都市的表现技巧的现代都市作家。中国现代都市文学是由穆时英开始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3.
恐怖与怪异,是张爱玲小说中最基本的现代都市体验。这种体验源于经受"现代"侵袭的殖民地都市偏离常规的日常生活;是传统家园失落后的茫然失措情绪;是都市物化社会所导致的人情的荒凉而产生的恐怖。这些体验,反映出中国人面对外国殖民势力、殖民话语的入侵无所适从的心态,以及面对现代观念的冲击找不到灵魂栖息场所的恐慌感。张爱玲对现代都市体验的这种书写,展现了她对"现代"的一种质疑及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4.
艾兹拉·庞德是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旗手与领袖,他对美国以至世界诗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处于建构时期的中国现代都市诗当然不可避免地有着庞德影响的痕迹.庞德所重视的现代都市一瞬间的"震惊"体验,在中国现代都市诗中体现为不同的表现形态:这既有面对都市的雄奇与伟力的毫不掩饰的惊奇与赞美,也有初到都市产生的不适与迷惘,还有长处于都市的落寞与漂泊.庞德对20世纪中国现代都市诗创作主体"现代"诗派与左翼诗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庞德对"现代"诗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复杂多义与表现情感多义的手法上.中国左翼诗人则主要在对劳动者的歌颂与礼赞和对都市罪恶的批判等主题表现上接受了庞德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1947年创刊的《电影杂志》为切入点,透视其编辑理念的特色,认为《电影杂志》编辑出版的良好表现得益于特定的都市时代前提;其成功之处在于编辑者卢莳白主导下杂志所确立的正确的编辑理念,如"内行办刊"、坚定办刊宗旨、讲求编辑职业素养等。在此前提下,从服务都市社会需要以求生存、发展的角度考虑,认为《电影杂志》在近代上海都市文化建构中发挥了积极意义,一方面,着力建构了近代上海都市文化的摩登形象;另一方面,积极宣扬了一种现代美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追求,有别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是一种建构近代都市文化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6.
以金义都市新区建设规划为依据,以霍华德"田园城市"和现代"智慧城市"理论为指导,结合金义都市区块农产业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重点阐述了产业布局和发展设想,针对性地提出了人文景观、现代都市、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诸多关于休闲的研究中,占重要比例的观点是:休闲是人内在的自由精神生活,休闲乃是对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的认定。然而,现代都市休闲日益商业化、产业化,日益等同于消费与经济利益驱动,与休闲学研究者们对休闲的高贵认定相悖对,而这又是现代都市文明的一种必然。因为从现代都市的发展史来看,现代都市正是紧张高压的现代工业生产的产物,是现代资本积累的产物,而现代资本积累无疑是一个以牺牲人的自然自由生命来换取现代产业资本积累的残酷过程。因而,现代都市与休闲是一对天然的矛盾,而本文所关注的都市工业区空间的现实存在恰好是这一矛盾的现代证明。隐匿的工业区空间构成显性休闲空间的结构性对应,二者共同遵循都市空间的生产逻辑与政治伦理。工业区中都市人类生存的持续贬值提醒我们必须修正关于都市休闲研究的理论狭隘和偏颇,修正理论时尚化的庸俗倾向。  相似文献   

8.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地梳理了90年代以来辽宁都市文学的概况,着重对其三个方面的特色和内容进行了阐释:一是作品所呈现出的以乡村道德观照都市的审美方式,二是在都市工业题材创作方面的突出贡献,三是迥异于当下都市文学潮流的都市书写理念。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一直关注乡土和煤矿的当代著名作家刘庆邦将其创作视线向都市转移,创作了"保姆在北京"系列。作者以"保姆"为切入点,打入城市的内部。在呈现都市中"保姆"这一群体的生存境遇的同时借"保姆"的眼睛窥探着都市深处的秘密。短小精悍的小说有力的批判了当下都市生活中存在的弊病。  相似文献   

11.
李萍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1):174-176
安妮宝贝文学的时尚化体现了都市文学中的一点创新期待,但她的叙事情感走向了"后情感主义",其原因是创作视野狭窄所导致的"伪个人化写作",最终的根源是20世纪90年代都市文学缺少真正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98-103
在京海两派领衔人物沈从文和施蛰存都市书写的笔下,主人公常常以"漫游者"的姿态出现,用一种漫游的形式观察和打量都市,形成独特的审美经验。在沈从文作品中,都市是其主人公借以逃脱居室逼仄的一个场所,但主人公常常被都市拒绝而逃回住所;施蛰存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漫步于繁华的街头,此时,都市成为一个催化剂,催化着人的欲望。两派代表人物的都市书写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几股引人注目的创作潮流:左翼文学、新感觉派和自由主义文学.他们的作品或将阶级内涵融入文学之中,以革命的名义大胆地想象"都市文明";或对城市繁华进行隐性思考,把难以言喻的精神绝望转变成了"思乡"情感;或用乡土的视角衡量都市与乡村,试着探寻拯救古老中华民族文化的途径……尽管创作倾向各有不同,但在表达现代都市意象方面,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都市"否定的情感叙事.这一情感叙事就形成了阶级话语中的都市消解、现代叙述里的都市质疑、乡土呼唤下的都市逃亡,其中昭示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知识分子的乡土情结、恒定的民族心理以及他们在"现代性"进程中复杂的情感变化.实际上,"都市"意象作为1930年代文学的一个醒目现象,为深入研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参照物.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以"乡下人"特有的眼光,观察着都市文明,嘲笑着都市的丑恶,认为都市的人生形式远远不及湘西的生活状态。而事实上,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病相"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15.
"都市大众"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兴产物,"大众"成为了19世纪代表作家的重点关注对象。从本雅明的理论出发,从四个方面阐述本雅明对"都市大众"的理解:都市大众形象、工业化劳动与都市大众的关系、商品拜物教与都市大众的关系以及"人群中的人"与"游荡者"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正>百道网1月好书单瑛琪著,定价26.00元《学校里有棵树》,以初中女孩汪奕蒙的视角,细密而诙谐地描摹出初中生的群像,铺排出当代中国都市少男少女的成长篇章。无论汪奕蒙身处逆境或顺境、应对挑战或困惑,她所有的"告白"与"独白"都如花腔女高音般乐观、潇洒、憨然,甚至带着一丝不屑与嘲弄,恰是网络时代都市少年的语言风貌和思维特征,还原出了少年成长的丰沛和健旺,以及他们所蕴蓄着的源源不断的诗和远方。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越秀古区为例,分析老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极其在发展中的困境,探讨"非遗"文化对现代都市经济的回馈和在"文化自觉与文化适应"下现代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走进朱文那些以都市为题材的小说,不可回避其中所体现的虚无和欲望问题。本文通过解读这两个关键词,对朱文都市题材小说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都市小说作家中,王安忆是较早关注都市日常生活的欲望书写的作家之一。在多元化文学大潮的冲撞下,她坚决地抵制了鄙俗化,力图赋予平凡的日常生活以意义,以积极的价值理念去寻求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欲望主体的个体生存所应该具有的精神光彩。本篇以日常生活的欲望为切入点,探讨日常生活的欲望书写在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流变轨迹及表现形态,以明证王安忆都市小说日常生活的欲望书写的现代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态旅游研究的深入,生态旅游从"自然"向"社会"延伸,都市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生态旅游的演变历程提出了都市生态旅游的含义,并通过总结都市生态旅游相关概念的评价指标,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都市生态旅游的六大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主要和次要评价指标,以期指导都市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