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于夔州的《秋兴八首》是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评论《秋兴八首》者大多从思想、艺术两方面入手。夔州时期是杜甫论诗思想的深化、成熟期。考察杜甫此期论诗思想的转变轨迹以及这种转变对律诗创作所产生的思想、艺术的影响,就可以从诗论的角度深刻探讨《秋兴八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有学生认为从全诗的基调来看,若把“丛菊”改写成“残菊”似乎更符合当时的背景与作者的心情。  相似文献   

3.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此为杜甫《秋兴八首》中第一首诗的五、六句(颈联),其中的“开”、“系”两字该怎样解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必修)第3册是这样注释的:“[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离开成都,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97):16-17
《秋兴八首》中的"时空"不仅仅是对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在诗人杜甫述怀抒情的过程中,它表现为一种历史观念和宇宙意识。《秋兴八首》中的每一首诗都展示了一个不同的空间,或历史,或现实,或想象,或真实。它们以独特的画面感组成了一个无比壮阔的时空和完整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5.
杜甫在夔州所作的《秋兴八首》多被认为是感慨国事的佳作,其实老病交加的他在《秋兴八首》里还委婉地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凭借着"意象"的多义阐释和"色彩词"情感表达,他将"感慨国事"这一条明线和"愧念妻子"这一条暗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秋兴八首》是杜甫七律的代表作,欧美、中国港台、日韩等都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他们在声韵、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来自大陆、台湾的华人学者对欧美《秋兴八首》研究的推动功莫大焉。欧美学者喜从大处着眼,从诗体发展演变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港台的《秋兴八首》研究者众多,学术成果丰硕;日韩学界多喜欢做注释、考证、翻译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钱谦益于明末著述的《读杜小笺》对杜甫的《秋兴八首》作了笺注,入清之后,《钱注杜诗》又更为详尽地为这八首诗作了注解.两次笺注侧重不同,方法各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钱氏在“天崩地解”之后,于笺注《秋兴八首》中,以史证诗,寄寓其对前明的忠诚,满怀遗民之痛.  相似文献   

8.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相似文献   

9.
在杜甫的全部作品中,《秋兴八首》是最受人注目,称赏最多的一篇名作,但它到底在说些什么?古往今来的注家和研究者众说纷纭,谁也不能提出一个权威的、令人信服的解答。《秋兴八首》的主题和思想内含,至今仍是广大杜诗爱好者和研究者的一个捉摸不透的诗坛上的悬念。  相似文献   

10.
深入解析挖掘《杜甫诗三首》之《秋兴八首(其一)》教材内涵,准确把握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根据学情,确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法,给出科学的教学设计,为上好一节课打下牢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谈到杜甫一生诗歌创作的时候,有的论者习惯于把安史之乱初期和夔州时期看作是两次高峰。安史之乱初期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和《三吏、三别》等为代表;夔州时期则以《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壮游》、《遣怀》和《夔府书怀四十韵》等为代表。有的并指出夔州时期的诗作,在杜甫所自称的“晚节渐于诗  相似文献   

12.
杜甫《秋兴八首》,张政飚老师极喜书之。过去于校报上遇到,爱赏不已。这次目睹墨迹,心驰神移,观瞻数日,怦然心动,颇有感言。  相似文献   

13.
游戏规则:根据"横向"、"纵向"的提示,将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即可,每格只可填入一个字。横向:一、成语,比喻真相大白。二、杜甫《秋兴八首》中,"江间波浪兼天涌"的下句。三、白居易《忆江南》的最后一句。四、古代对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的合称。五、曹操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4.
鉴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功利化倾向,笔者试图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鉴赏古诗词,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必修3)的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为例,利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鉴赏这两首古诗,体会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一位极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风以沉郁顿挫、悲凉慷慨为特征。不过,人们常以《秋兴八首》、“三吏三别”那些忧国忧民、感慨良多的篇什为其代表作,而对这首写春雨的诗,总觉得它与心目中的杜诗不相符,或者认为这首诗体现了杜甫的另一种优美柔婉的诗风。问题是,这首诗果真没有体现杜甫的一贯风格吗?或者说,从这首诗中,我们真的会发现另一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唐代成就斐然的诗人之一,《秋兴八首》是杜甫七律组诗中的翘首之作。利用文学地理学中的空间分析法来探究作品中各种空间元素的设置及其组合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以及艺术表现方式。作者在《秋兴八首》中写到了很多地景、人事、典故,并运用艺术之笔将这些元素巧妙融合,通过地理要素的构建和时空要素的组合变换来伤时恤己,抒发自己客居他乡的飘零无依之感和对故都的眷恋、对国家兴衰的慨叹以及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垂死低吟的悲凉。  相似文献   

17.
《秋兴八首》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秋,在夔州写的一组七言律诗。那时连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河北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吐蕃、回纥相继进攻,蜀中将领也不时叛乱。广大人民仍陷于深重苦难之中。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无日忘怀国事,这时,他虽“一卧沧江”,但对“乾坤含疮痍”的境况,仍旧忧愤不已。面对秋气萧飒的现实,无穷的感慨涌上心头,他感慨国运今非昔比,感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未酬,感慨今日报国无门而漂泊江湖,真是“江湖满地一渔翁”啊!于是他便写下了《秋兴八首》这样一组不朽的诗篇。这组诗是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是其七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王渔洋、蒲松龄、赵执信是山东淄博境内清初时期的三大诗人。在七言律诗组诗的创作方面,他们都从唐朝杜甫的诗歌艺术中汲取了营养。王渔洋的《秋柳四首》,在用韵方面对杜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曲江二首》等有所摹拟。蒲松龄的《九日同如水登高,时定甫欲北上》四首,其用韵情况完全不出杜诗《秋兴八首》。赵执信的《山行杂诗四首》,在用韵方面与杜诗关系不大,但在结构方面学习了杜诗。杜律单句末字能做到三声轮用,《秋柳四首》单句末字能做到两声轮用,《九日同如水登高,时定甫欲北上》单句末字能做到两声轮用并有三声轮用的,《山行杂诗四首》能做到两声轮用还有一声到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游戏规则:根据横向、纵向的提示,将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即可,每格只可填入一个字。横向:一、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后庭》遗曲的上句。二、杜甫《秋兴八首》中,白帝城高急暮砧的上句。  相似文献   

20.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王生《杜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这个评论是不错的。《秋兴》八首,是杜甫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在夔州时所作。前人为之注释的甚多,今人探讨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也不少,都各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由于它是律诗,概括性很强,所以真正明白诗的内含是不容易的。如果硬要和当时的史实加以比附,往往失之于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