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雷文斌 《考试周刊》2013,(44):158-159
为了分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2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男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三年级的社会支持总分最高;独生子女大学生获得的家庭支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2)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于女大学生。(3)大学生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文章通过对近几年关于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的分析,认为: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尤其对女大学生影响颇深,在科系的选择、职业的定位上都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职业成熟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性别、学科、成长环境、年级、是否做过社会兼职、班干部的大学生在人格特质和职业成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内外倾向与职业成熟度中的信息应用、职业认知、自我认知、个人调试、职业选择、条件评估正相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神经质与职业成熟度的信息应用、职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选择负相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精神质与职业成熟度的信息应用、职业认知、价值观念、条件评估负相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掩饰倾向与职业成熟度的职业态度正相关;(3)人格特质对职业成熟度各个维度有显著的回归效应,预测作用均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福州市高校2020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436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男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专业技术型和管理职能型职业,女大学生则更青睐安全稳定型和管理职能型职业,自主创业尚未成为大学生的重要选择;大学生都倾向于在一、二线大城市或生源地就业,且其期望薪酬普遍高于社会供给水平;个人特质与社会文化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选择均没有显著影响,所学专业、职业效能感、个体人力资本、职业薪酬福利和家庭期待对大学生职业选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场合、影响方向和影响效应在性别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凸显了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开展差别化择业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高华 《教书育人》2012,(18):7-9
一前言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大课题,更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择业抉择。改革大潮为大学生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筛选更加严格,加上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学生走进大学校门时就开始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择业心理,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纷繁复杂。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普遍而永久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前进与发展中的问题,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必然问题[1],因此关注大学  相似文献   

6.
以180 名大学生为被试,以图片为实验材料,探讨大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知有无刻板印象及其成分和形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 1) 大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医生职业刻板印象; ( 2) 年龄和性别刻板是医生职业刻板印象的重要成分,且男、女被试不存在性别差异; ( 3) 被试与医生在性别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效应。在男、女医生同时备选的情况下,被试都遵循一致的职业刻板印象,更多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男医生。但在单一性别的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同性别认同,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同性别医生,而在异性排斥上,男性被试的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龚伟 《教书育人》2013,(21):66-67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会受到一定的动机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其价值观决定的。大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加强,但是随着这种自主权的增强,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追求却越来越保守,他们经不起失败,也害怕接受失败,职业取向日益功利化。(一)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网络时代大学生们可以很快地投出简历,也可以很快地查询到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而网络文化的共享性、开放性使得信息源本身不再属于少数人,而是服务于所有在线的人群,  相似文献   

8.
采用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调查了江苏三所不同类型高校一至四年级773名女大学生,探讨了年级、学校、生源因素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加强女大学生独立性格的培养,开展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开展适合不同年级女大学生需求的阶段性职业发展教育,切实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转变不合理观念,提供女大学生就业优选机会。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社会调查等方式,从四个方面对北京高校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分析,概括出当代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在职业动机上,强烈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职业评价标准带有功利化倾向。此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当代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及其特点,可为教育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制定相关的就业保障机制和政策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并从就业资源、就业心理、个体职业价值观及就业性别歧视四个角度深度分析了造成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指出要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能力;加强心理辅导,优化技能指导;加强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发挥政府、社会、高校三体联动的作用,全方位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层次不高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职业自我效能感差是引发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介绍了自我效能的内涵和女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举措:营造平等、健康的校园文化,培养女大学生准确全面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女大学生信息能力,增强女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职业实践的缺乏成为大学生就业一大障碍 职业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人们将生活的主要部分用在了职业活动上,职业成为个体成年期生活的重要支柱。在现代社会中,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是个体认同和自我价值观的主要来源。如果说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那么职业可以说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就是选择人生。  相似文献   

13.
阐释了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论述了女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问题及职业生涯设计的相应策略:职业选择期侧重正确评价自己、充分发挥专长以及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职业适应期则强调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不断反省和修正职业生涯目标等。  相似文献   

14.
论女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女大学生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国家大力提倡"以创业促就业"的今天,自主创业开始日渐成为高校女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但是由于传统观念束缚严重,创业环境欠佳;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尚属空白;女性主体意识欠缺,创业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女大学生创业受到限制,因此,政府及各级组织应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学校应加强女性创业教育;女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从而促进女大学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职业取向与就业心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取向分析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转变,毕业生实现了“双向选择”,较以往有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多种选择,毕业时如何择业却成了大多数大学生的困惑所在。在最近一次高校大学生职业取向摸底调查中,大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排序是:第一为党政机关干部(47%),教师、医生和律师并列第二位。此外选择高级经理的有10%,选择个体户的只有7%,排名最后。在地域选择时有80.2%的同学选择了沿海开发区以及像上海、南京等这样的大城市。此外另有大量资料也表明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目标长期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国企、外企和政府…  相似文献   

16.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今青年择业的主要标准,依据被选率从高到低排序的前5项分别是:有兴趣(62.4%)、收入高(59.7%)、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41.6%)、有挑战性(40.9%)、福利好(28.2%),而稳定(17.7%)、靠实力晋升快(17.5%)则排名靠后。值得注意的是,“有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当今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虽然把兴趣作为选择职业的首要因素,但却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并不满意。据中华英才网对大学生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50%的接受调查者认为工作“不好,跟想做的工作有很大差距”,更有12%的受调查者认为“很差,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地区高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大学生就业难除受传统的性别歧视、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社会客观因素影响外,还受自我认同、能力、职业价值观、智能结构等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当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社会应当为女大学生就业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高校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教育与就业指导;女大学生应转变观念,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本调查以西安高校1000名大学毕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入伍动机的研究,发现1.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愿意选择军事职业的占36.4%,二本院校的大学生高于一本院校的大学生;2.大学生是否愿意选择部队作为职业与家庭子女数、生源地、英语四级是否过关、家庭收入、父母职业与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关.尤其与家庭子女数、英语四级是否过关、家庭收入、父亲的职业与文化程度显著相关;3.影响大学生军事择业的因素有4个个人、家庭、社会影响与传媒以及社会关系影响,其中,个人因素作用最大.在外界影响因素中,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共同起作用.针对结果,本文提出1.注重宣传,加强军地联系;2.加强高校军事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产生就业市场的职业性别隔离和“玻璃天花板”现象;二是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导致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强,这种现状显然与创业即就业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我国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就业率低、从事职业范围狭窄。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主要原因有社会文化因素、就业政策和法律因素、教育因素以及大众传媒因素等几方面。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即提高社会性别意识、在教育中拥有社会性别视角、从国家政策层面消除女性就业歧视、以社会性别视角完善女性就业法律、大众传媒正确引导女大学生就业、从女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期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