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才”、“气”、“学”、“习”是刘勰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刘勰认为,“才”、“气”是性情所铸,属于先天的禀赋,“学”、“习”是陶染所凝,属于后天的素养;但通过“学”和“习”可以增进“才”、陶冶“气”。他欣赏“刚强之气”,而不喜“靡靡之音”,主张作家应该研读经典,深入生活,并注意到社会环境对作家和作品的影响。这些观点比其前的曹丕等人的看法更为高明。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提出的“才、气、学、习”论和《原诗》提出的“才、胆、识、力”论 ,都是作家个性心理结构理论。比较二者相应的具体结构要素的异同 ,并指出二者理论宗旨和时代背景差异而形成的整体理论功能的异同 ,显示了二者之间的理论创构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3.
《心雕龙》提出的“才、气、学、习”论和《原诗》提出的“才、胆、识、力”论,都是作家个性心理结构理论。比较二相应的具体结构要素的异同,并指出二理论宗旨和时代背景差异而形成的整体理论功能的异同,显示了二之间的理论创构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体性》是研究作家情性与文章风格之间关系的专篇。刘勰在该篇中既指出体由性定,认为才、气、学、习是风格形成的四个主观因素,又首创性地提出文章风格分类的"八体"理论,肯定典雅和远奥,贬抑新奇和轻靡。该篇不仅倡导了一种为情造文的创作观念,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文章风格的生成原理,而且对作家文风的整体把握和多样化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后世风格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艺术个性是文艺学最重要的研究论题之一。本文从“体性”范畴的生成说起,概述了《文心雕龙》中“性”与“体”的关系和个性特征及其风格意涵。其次指出,刘勰对情志和才、气、学、习等主体因素的论证凸显了文学创造中艺术个性的地位与功用。最后强调,艺术是创造,与众不同的个性为其价值所在,从《辨骚》的“奇文郁起”、“自铸伟辞”,《通变》篇的“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等论述,可知艺术个性是文学新变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提出"才、气、学、习"的作者创作素质构成论,一方面用以说明文学风格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提出了作者创作素质构成的四个要素.四要素既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构成作者的创作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作者论和作者批评的发展.对促进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起到积极作用,对后世文学、文论和批评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气”论主要包括思想精神之气、个性气质之气及生理生命之元气三个层面。道德精神之气关系到作家品格及作品的思想价值;个性气质之气关系到作家的艺术个性及创作风格;生理生命之元气关系到作家生命的存在及创作如何才能顺利展开。古代“文气”论所涉及的这些理论在当代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曹丕的"文气说"在文气、风格、创作主体、心理结构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的"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开辟了从作家精神世界角度把握作品基本特色的思路,并初步接触了作家与风格的关系,确立了我国古代风格论以创作主体为中心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黄侃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说:“体斥文章形状,性谓人性气有殊,缘性气之殊而所以之文异状。然性有天定,亦可以人力辅助之,是故慎于所习。此篇大旨在斯。”在《体性》篇中,“体”就指风格,“性”指作家的创作个性,“体性”是一个“因内而附外”的统一体,然而“性”并不是因为先天的原因而成为固定的程式,还可以通过后天的“所习”来改变。全篇的中心就是通过“人性气”的有“殊”从而导致“为文之异状”来论述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刘勰在继承前人的理论遗产的基础上,总结创  相似文献   

10.
这里从言语风格学的角度.论述了影响作家言语风格主观性的诸种要素,如审美意识、气质性格、思想情感、阅历学识等.同时指出了作家言语风格也要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客观因素不是作家言语风格的直接决定因素,它要通过影响主观因素才能作用于作家的言语风格.并提出了主观因素才是决定作家言语风格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学习的关键在"学",重心在"习",把主要气力用在"习"上,才是"学习".学习理论的构建,主要元素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精华部分,也包括西方的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信息加工等重要学习理论.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大胆借鉴世界上的先进思想,处理好德与才,通与专,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关系,还要正确理解自主创新和终身学习的含义,以确立行之有效的学习观念.  相似文献   

12.
作家的艺术个性是作家社会审美理想的个性差异在作品中的特殊表现;是作家的气质、才能、艺术修养及世界观在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一个作家只有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他的作品才可能具有无限丰富的艺术魅力,他个人主观方面的艺术空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作家只有对客观现实作出他所特有的独创性发现,他的作品才会具有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 作家的艺术个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二是指作家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本文的目的就是侧重于对张承志的小说的艺术个性的特殊表  相似文献   

13.
本以郁达夫这个在中国现代学史上颇具个性,并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作家为例,谈一下其学风格形成的几个重要因素以及风格在其成名作《沉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一、"学习"、"学"与"习"的理解 如何理解学习的本意?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可能最具代表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习"就是复习、练习、诵习、温习。将"习"理解为"学"的观点错解了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讲"学、思、行"统一。这种错解影响极为深远,固化了自孔子以后的人  相似文献   

15.
石镇雄 《考试周刊》2014,(64):51-51
<正>孔子自己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代表人物,读《易》,韦编三绝,读了一遍,心有所悟、所惑,再读一遍,又有新的感想,反复再三,可孔子犹未满足,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对于"习"有不同解释。一种意见认为此处的"习"为温习、复习之意;一种意见认为此处的"习"是实践、实习之意;还有一种意见是二者之意都有。站在教师的立场,我更喜欢将"习"理解为既要练习,又要  相似文献   

16.
一个成熟作家的散文,必然有独特鲜明的风格,因为每位作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真正的个性,是一位作家散文风格形成的根基;作家的不同个性,体现作家之间思维模式、结构设置、语言符号的操作和援典用事等的差异:这种不同作家间的差异一经形成就产生了作家的风格。反言之没有独特鲜明风格的散文就不会有与世不朽的生命力。“少小尚奇伟,平生足悲吒”的韩愈不仅从小就养成独特个性,他的散文也有鲜明的独特风格。“字向纸上皆轩昂”是韩愈对其诗文风格的简要概括。对韩文总体风格的概括,首推其同时代的诸位明公。柳宗元在《读  相似文献   

17.
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分别是京派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们的小说风格有着明显的承递性。在语言方面,他们形成了"清淡朴讷"的语言风格;在文体方面,他们体现了小说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在审美取向方面,他们都表现了返归自然的倾向,但因为作家所处的时代、地域以及个性的不同,其分别呈现出隐逸、自然、世俗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
由当下文学界的一个现实问题着手谈作家创作个性与风格,首先从个性与创作个性的概念谈起,论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对风格的决定作用;其次讨论风格的定义及其与创作个性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作家创作个性与风格密不可分,并联系当下文学界的实际谈谈探讨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丕的"文气"说,源于中国哲学中的"气".以"气"说"文",既是指文学家天赋的气质、个性、才能;又是指建安文学"慷慨以任气"、"梗概而多气"的"气".只有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文学作品才能达到个性化,才具有充沛激越的感情,获得壮美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一) 计算风格学(Computation styliStics)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言语风格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风格统计学的一个分支。“风格就是选择”,这话不无道理。言语作品,不管是作家具有什么样的风格,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