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是现代汉语表全部总括性的范围副词,对范围副词语义所步及的全部对象进行总括,意思是总括对象都是如此.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总括性范围副词"一概"进行多视角的考察.其中句法方面,考察其充当状语和定语的句法功能及与其它同类副词、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的连用情况;语义方面,"一概"多为前指,偶尔也后指,具有表指向成分的多成员性及所修饰动词性成分的受事性弱的语义特征;语用方面,比较分析"一概"与其他类副词"都、全、全部、一律"的差异,发现"一概"具有表客观陈述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2.
“尽”是现代汉语中用法比较复杂的副词,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表范围的副词“尽”进行研究.在句法平面上,主要考察范围副词“尽”的组合特征;语义平面上,分析范围副词“尽”语义义项、语义量化及语义指向;语用平面上,“尽”具有突出语用焦点的作用,分析其句类选择特点.  相似文献   

3.
研讨了"时量+N(P)"中能够进入的N(P)的语义特征--具有过程性或时段性;以省略插入点、"时量+N(P)"作何种句法成分、成分易位应对的情况,具体辨析了"时量+N(P)"有状中与定中两种句法关系;其语用价值是表达的省略、简练性,"时量+N(P)"也有活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汉语句子的结构分析,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把句子置于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来进行分析,也就是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进行分析,分别确定如下成分:主语,谓语(句法);施事,受事等(语义);话题,述题(语用)。本文讨论有关“把”字句的语用结构分析的若干问题,谈谈如何检验、确定“把”字句的话题成分,以及话题成分在话语活动中的实质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CCL语料库为主要语料来源,通过考察语料中的相关用例,探究"都"类单音节范围副词"都、全、尽、净"在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使用的异同,这些异同主要体现在:修饰对象的词性、句中位置、语义指向的单位及句法成分、语体、句类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 在近年来对三个平面的讨论中,各种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是将三个平面分别看待,如施事与主语不对等,话题与主语也不对等(胡裕树、范晓1985);二是将语用与句法合一,把话题当作主语(朱德熙1985);三是将语义与句法合一,如把施事看作主语,把受事看作宾语(Chares. Li, Sandra. Thompson19)。这三种看法虽在理论上有些分歧,但对三个平面的存在都持认可态度。 从三个平面角度析句,句子分为语用的、语义的和语法的。语用成分指句子话题链里的构成部分,也指句子分析的成分。语义成分指语符链里语符间的意义联系。句法成分指语符链里语符在句中的功能。对于句法成分的分析,传统上分为六大成分,直接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研究否定词not是有必要的。依据其句法位置不同,其否定功能可分为全句否定和部分否定;not的否定范围一般是从否定词到句末,但在有些否定句中存在否定的歧义性,这时可从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加以分化。  相似文献   

8.
李琦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3):117-119
补语是谓词性中补短语中的修饰语,在句法平面上,它总是修饰限制其中心语,在语义平面上,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和句法平面相一致,也是指向其中心语的,但有时它却可以甚至仅能指向其中心语以外的句法成分.我们把这种在语义平面上有时甚至仅能指向其中心语以外的句法成分的补语称为间接补语.我们所要考察的就是此类间接补语,并且试从三个方面对它进行考察,以期揭示出它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关于"和"对于"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的介词。本文基于前人相关研究,对"关于"和"对于"进行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语义上,两者都可以引进受事,"对于"引进的是对象,"关于"引进的是范围;在语法上,两者的介引成分都可为体词性成分,但两者的介引成分是谓词性成分时用法不同,句法结构与功能以及句法位置也不同;在语用上,两者都具有话语标记和篇章衔接的功能,但"对于"侧重管界,"关于"侧重提示。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语法和结构语法对单句的分析常常采用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析句法都属于句法平面。句子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句法平面上,还应该进行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的分析。本文针对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介绍三个平面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三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三个平面理论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为语法教学拓展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分析了范围副词"一律"和"一概"的异同点。二者在语义特征上的最大差别为"一概"具有"整体性","一律"不具备"整体的";句法上,"一律"在对其论元角色的选择上限制较弱,而"一概"在对其论元角色的选择上限制较强。这些语义和句法上的差别决定了二者在语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副词“最”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程度副词。它是一个相对程度副词。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平面对“最”进行分析:在句法平面上,对“最”的组合进行详细描写;在语义平面上,分析“最”的义级层;在语用平面上,分析“最”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焦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看 ,表达中心、结构中心、语义中心分属语用平面、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三个平面。对比焦点和句尾焦点的不同表现在 :位置不同 ;预设不同 ;有无焦点标记 ;句尾焦点的数量只有一个 ,而对比焦点的数量有时会超过一个。句尾焦点的表现手段有 :省略非焦点成分 ;非焦点成分前移 ;“被”字句前移非焦点成分 ;非焦点成分主题化前移 ;焦点成分后移。  相似文献   

14.
定语的语义指向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随着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研究的逐步深入,语义指向的研究近年来也日趋深入,尤其是对补语、状语语义指向的研究。通过研究,人们认识到:补语在语义上可以指向多种句法成分,它可以指向主语、宾语、谓语动词,还可以指向其他成分。例如:  相似文献   

15.
"小+谓词性X"结构在句法特征上表现为:与动词或实义性名词成分共现;与量词或数量成分共现;与"有点(儿)"共现;形成并列或对举格式。该结构的表达效用体现在话语功能和语用特征两个方面,考察显示"小+谓词性X"结构在话语功能上表现为描写和评价话语信息主体、放大和缩小信息情感意义;在语用特征上表现为新颖性、礼貌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作为修饰性句法成分,状语的语法意义在于限制和描写动词中心语,这就决定了充当状语的句法成分所必须具备的相关语义属性,它们与中心动词存在语义关联性。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掘状语位的语义特征,并由此对句法成分作状语的情况进行解释,进而还可以做出一定的预测。此外,状位义特征规约了"地"的使用规律,即限制性状语不带"地",描写性状语常带"地"。这一研究显示,句法成分是语义语用范畴固化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认识到语法研究必须将句法和语义相结合,做到既互相渗透,又相互验证。1985年,胡裕树、范晓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提出在语法研究中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这一思考后来发展成为“三个平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截然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着的平面。其中句法平面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高举 《语文知识》2012,(3):112-116
本文在大量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副词"真是"与"很是"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差异作了详细考察和分析。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义上"真是"表现出主观肯认性,"很是"表现为主现大量性;句法上表现在二者对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选择上的差异;语用上的不同主要表现为语气、句式的选择和静态、动态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来源、句法功能、语义、语用特点等方面,分析"秒V"构式,探究动词进入"秒V"构式的规律,并对"秒V"的同义构式及构式成分进行了分析。"秒V"在句法上,既可以与其他词构成新词或短语,也可以单独作句法成分。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秒V"的语义也不相同。"秒V"构式在语用上具有经济、能产、夸张、可类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否定副词“不”有各种不同的用法。从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对“不”的句法位置、语义特征和语义范围、否定焦点进行描述和分析。有助于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