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作家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一经问世便轰动整个华语文坛,随后便被译成多种外国语言,广为流传,同时也受到了文学理论批评界的热烈关注。由葛浩文翻译的《孽子》英译本是目前最广为流传的译本。本文在胡亚敏的叙事学理论的指导下,主要从叙事视角和叙述者评论两个方面对其葛译本进行初步分析,通过中英对照对其译本中的得失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2.
叙事学被引入到翻译批评领域,为翻译批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在此之前,已经有部分的学者将叙事学运用文学的翻译,但是很少有作者将其和同性恋文学的作品相结合起来。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本文以《荒人手记》和《孽子》的中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叙事时间,视角,节奏的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其叙事技巧既独特新颖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译者对原作整体叙事技巧的把握和处理能够影响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创造,因而从叙事学视角研究翻译作品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准确地解读原文。然而,现有文献对其英译的研究大都忽略了其叙事学特征。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译本基本再现了原文的叙事特征,然而由于汉英语言习惯不同,译者在叙事策略和技巧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在人物话语表达上,杨氏译本的翻译对应重合度高于蓝诗玲译本;在叙述视角转换方面,译者在保留原文本叙述视角的基础上,表现出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转换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翻译家的《红楼梦》英译本进行对比,探讨在叙事学框架下译者的决策过程和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杨宪益注重外貌描写,霍克斯注重内在性格和情感表现,这反映了两位译者在叙述要素上的取舍和权衡。总体而言,叙事学理论为理解《红楼梦》翻译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对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是她作为自传出版的作品。作者使用幼年和成人两种叙事声音表达了幼稚和成熟的两种想法,这两种声音或眼光的交织使该文本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幼年与成人这两种叙事声音或眼光,与结构主义叙事学中的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相对应。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中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的两种视角,即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的视角来分析汤亭亭的《女勇士》。  相似文献   

6.
邹赞 《青海师专学报》2011,31(2):123-126
通过细读小说文本,采用叙事学关于叙述视角的理论对《铁皮鼓》进行分析发现:《铁皮鼓》在第一人称叙述的总框架内融合了仰视角、叙述主体自我物化、旁观视角等多元视角形式,其叙事风格融荒诞、真实、反讽于一体。  相似文献   

7.
《金银岛》是罗伯特·史蒂文森流传甚广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出色的叙事技巧,尤其是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文章借助叙事学视角研究的方法,从吉姆少年叙述、吉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双重视角、大夫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与视角越界三个方面对作品的叙事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飘》以美国南方的一个庄园和亚特兰大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的南方社会,刻画了许多经典的南方人物形象。本文从叙事学的叙述角度出发,以《飘》的视角形态为切入点,来探索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猫城记》曾被提名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以叙事学为依据,对《猫城记》中的叙事话语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呈现老舍作品《猫城记》独特的叙事策略.本文在着重分析《猫城记》中不同的叙事视角及其产生的文体效果的同时,考察《猫城记》英译本对视角转换的具体处理.  相似文献   

10.
评价系统是对人际意义研究的新发展,开创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层面构建评价意义潜势的新时代。《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基于Martin的评价理论和申丹的叙事学理论,通过对《红字》的评价资源和叙述视角分析,旨在探讨评价系统与多视角叙事手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小说叙事视角的转换机制,从而为文学作品在叙事视角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加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银岛》是罗伯特·史蒂文森流传甚广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出色的叙事技巧,尤其是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文章借助叙事学视角研究的方法,从吉姆少年叙述、吉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双重视角、大夫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与视角越界三个方面对作品的叙事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湘南学院学报》2017,(4):49-54
莫里森的《爱》以上个世纪中后期美国后民权运动为背景,叙述了种族主义和男权制度下黑人女性群体的个人和集体创伤经历。小说借助非线性叙述和多重叙事视角的转换来构建创伤事件。结合创伤理论和叙事学理论,从创伤叙事策略、集体创伤和家庭伦理创伤三方面解读了《爱》中的创伤叙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叙事学理论中的“叙述视角”为切入点,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我”这一独特的叙述视角做出分析透视——第一人称叙述,多重式内聚焦叙述视角。作者通过第一人称独白,多重式内聚焦叙述视角抒写了一个为爱沉默奉献了一生的女人的爱情绝唱.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叙事学的著作,都要把叙述角度作为一个重点论题。过去,习惯于把小说的叙述角度分为全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叙事话语》则是分为零聚焦、外聚焦和内聚焦。热奈特修正的根据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区分“谁说”和“谁看”,更准确地说,是区分“谁说”和“谁感知”。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叙事学的方法,从叙述语态、叙述语式、叙述结构三个角度分析《边城》的叙事策略,对作品中如何体现清新的文体风格和淳朴的湘西风情给予剖析,并对作品的明暗结构线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力求给《边城》的研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文本从女性视角解读时代背景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而雌性的草地》作为其早期作品之一受到研究者青睐。本文拟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运用相关理论,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两方面对《雌性的草地》进行解析,以此审视严歌苓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女性意识的言说。  相似文献   

17.
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是一个战争背景下的温情故事,也是一篇宏大主题下的精致文本。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着重于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话语,叙述视角和叙述节奏三个方面的突破,来证实《百合花》中“我”的情感历险。  相似文献   

18.
《士师记》是一部以男性权威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文本,但在表面的男性压制下,同时也隐藏着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女性主义叙事学是一种将文本分析和意识形态研究相结合的批评方法,而本文就是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切入点,以兰瑟的叙述声音和沃霍尔的叙述视角理论为方法论,来探讨《士师记》中的两性意识以及潜藏在文本下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9.
王蒙在小说《活动变人形》中有意识采用了纷繁复杂的叙事学手法。小说在以第三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中插入其他叙述视角,并且融入了个人叙述情调,这些复杂的叙事手法为小说的艺术机制形成添加了色彩。  相似文献   

20.
<正>[专题解说]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是小说单元,也是高中阶段学生第一次集中学习小说这一体裁,在此,有必要将小说叙事学内容引入课堂,实现深度学习。本小微专题设计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适当结合中外经典小说文本,引入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叙述视角,帮助学生学习品味不同叙述视角的选择及其转换组合带来的表达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