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莲花山花儿会是花儿表演的艺术场,是自然环境与乡间情怀、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政治等力量相互交织而成的文化场,也是倾听、解读、研究花儿事象的第一现场。在日益物化的社会背景下,花儿会的声音表现出对娱乐性、现代性的呼应,花儿的原生意味在减弱,花儿的自生能力在退化,歌手心灵的自我放逐也有收束成社会性格的取向;花儿会的功能,也由"口头对话"的原生展演逐渐异化为物质"狂欢"的场所。这是乡村文化被物化侵蚀后的被动选择,是对乡村社会的疏离与逃离,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衷的偏离。  相似文献   

2.
花儿作为一种演唱艺术,是歌手在特定情境下的即兴创作和表演。而创作和表演是花儿演唱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由歌者和听众在特定的时空下共同构成的一种“在场”。在这种“在场”视阈下,花儿演唱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本文从歌手与听众、创作与表演的关系人手,对花儿在创作和表演中的程式化特征和表演性特征做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花儿研究是青海民歌研究的重要领域.青海花儿研究的学术史大致分为20世纪30至40年代、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70年代至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至今四个阶段.80多年来,青海学者们通过对花儿歌词和曲令等的搜集整理,以及对花儿起源、流派、类型、思想内容、文化内涵、音乐艺术、歌手和花儿会等的研究,推动了中国花儿学的建构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青海文化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花儿歌手"是花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长期塑造的产物,他们熟悉花儿曲令和编唱规律,同时也深刻的理解其美学意义,既是花儿的创作者、演唱者,也是花儿最重要、最有力的传承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5.
"花儿"是在甘肃临夏地区回、汉、藏、东乡族等十多个民族中最为盛行的、保留着多民族民俗与古老乡村文明清晰轨迹的艺术表现形式,东乡族"花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从当前流传的"花儿"内容和形式来看,东乡族"花儿"保留着古老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与周边地区的"花儿"共同演绎出西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以马金山为代表的东乡族"花儿"歌手们传承祖辈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让西北固有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大山之中,唱响了黄河流域民俗与民风的壮歌。  相似文献   

6.
"花儿"是在甘肃临夏地区回、汉、藏、东乡族等十多个民族中最为盛行的、保留着多民族民俗与古老乡村文明清晰轨迹的艺术表现形式,东乡族"花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从当前流传的"花儿"内容和形式来看,东乡族"花儿"保留着古老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与周边地区的"花儿"共同演绎出西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以马金山为代表的东乡族"花儿"歌手们传承祖辈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让西北固有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大山之中,唱响了黄河流域民俗与民风的壮歌。  相似文献   

7.
将大学教学同行评价视为一种场域,它具有自身运行逻辑与特点。作为从科学场域中分化出来的子场域,大学教学同行评价承袭了科学场域的惯习,在评价的民主性、专业性和公正性三个方面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但作为一种新生的场域,在发展中又面临场域自主性弱、惯习潜沉、资本不足等方面的困境。走出困境的路径是进行制度构建以提升场域自主性、倡导教师文化以促进惯习更迭、动员资本以增加场域活力。  相似文献   

8.
“花儿”又称“少年”,是甘肃、青海、宁夏的回、土、撒拉、东乡和保安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甘肃花儿(河州花儿、洮岷花儿)具有荡人心魄的艺术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一年一度的花儿会成为各族人们传统的艺术狂欢节,是甘肃一大民俗景观,以松呜岩花儿会和莲花山花儿会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6,(2):78-81
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需要考虑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内化。家族企业天生具有家族、企业二元场域,且二者在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家本位与企业本位、家长权威与公司治理等方面表现出对立统一的关系。隐性知识在家族场域中可以通过家族仪式、家族故事、共同愿景等形式传递,在企业场域中可以通过干中学、师带徒、二代创业等形式传递。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旨在探讨语域理论对汉英语码转换在流行歌曲中出现规律的制约作用:歌曲的主题(语场)、歌手与听众的角色关系(语旨)以及歌词的口语化特点(语式)决定了其中分句性插入为重、单词和词组性插入次之、语篇性插入较少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韵文泛指诗词曲赋等有韵之文,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韵文(以诗歌为主)被大量融入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古代白话小说中,韵文的运用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民族性的特征之一,而且在提高小说的地位、引出故事、塑造人物、渲染气氛、总结故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以明清小说为例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韵文泛指诗词曲赋等有韵之文,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韵文(以诗歌为主)被大量融入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古代白话小说中,韵文的运用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民族性的特征之一,而且在提高小说的地位、引出故事、塑造人物、渲染气氛、总结故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以明清小说为例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是统治阶层与知识阶层之间交易福利与顺从、权力与拥护的政制设计,提供了统治阶层购买忠诚、知识阶层收获待遇的交换场域,因此,商品属性是其固有属性之一.在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小说中,科举制的商品属性的生成前提、盈利状况与后续效应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从实利角度解释了科举制度能够吸引无数士子迷乱癫狂、撩拨市井大众...  相似文献   

14.
童话真美妙     
<正>花儿会跳舞、星星会微笑、月亮会唱歌……在童话的王国里有着许许多多奇幻的、动人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写作时要发挥想象,编写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15.
明清小说中的乡村并没有如同城市一样成为一种文学生态,而多以一种孤立、自足的姿态出现在小说文本中,正是这种孤立的自足使得乡村得以保持其意蕴的纯洁性,这种意蕴的纯洁性也使其成为内涵相对集中的乡村意象,从而对小说的意义生发、审美表达、叙事建构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乡村在明清小说叙事之维可归结为四个方面的价值.即在叙事节奏上起到张弛相间.是缺场的叙事动力,给小说带来客观真实感的陌生化叙事以及所具的“奇”“险”“趣”“味”叙事张力。明清小说的乡村描写之价值应予以重估,以纠长期明清小说研究中对其的偏见。  相似文献   

16.
丰富多彩的藏族歌舞。在西藏美丽的草原、农庄 ,全遇见以唱歌为职业的歌手 ,他们居无定所 ,四处“云游”以他们美丽的歌声带给藏族同胞以欢乐。这些歌手所唱的大多是藏族传统民歌。这些传统民歌世世代代以口相传 ,是藏族民间文学的结晶 ,运用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 ,描写藏民的生活、风俗、爱情或历史故事。这些歌手用他们的歌把远古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自己曾经亲临现场的松鸣岩花儿会和二郎山花儿会的具体描述,分别从两大花儿会所处的地理位置、花儿隶属类别、花儿会所演唱的内容及花儿令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归纳出河湟花儿与洮岷花儿的区别。并相应地提出了自己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及建议,有一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明清小说灿烂辉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骄傲,明清小说繁荣与丰富到如此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小说史所望尘莫及的。吴圣昔在《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中,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了明清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指出:中国文化是明清小说的母体,明清小说就是在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文化场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对于明清小说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明清小说受到古代中华的生活文化与历史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既反映了明清时代生活文化的特有景  相似文献   

19.
宁夏六盘山"花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借鉴Charteris-Black的隐喻批评分析方法,分析了"花儿"中的隐喻体系,并探究了隐喻在"花儿"唱词中的特点和功能。研究发现:(1)"花儿"中隐喻始源域表现形式多样化,且具有地方特色和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2)"花儿"中隐喻有"单喻"和"双喻"两种形式,反映了"花儿"中爱情的初识、赞慕、初恋、热恋、相思、成婚和离别等阶段;(3)隐喻使得"花儿"唱词具体化、形象化和诗性化,韵味十足、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事件、争论与权力:风险场域的运作逻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发事件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物理性伤害,它还为社会构建了一个"风险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各类行动者围绕着危险的界定、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风险的防范等议题展开激烈而广泛的争论,其核心问题是对风险话语权的分配与再生产。从本质上讲,行动者对话语权争夺的深入会将风险转化成其他社会矛盾的替代物。这一过程在社会网络、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改变着原来场域的利益格局和权力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