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锋 《当代学生》2013,(Z4):29-30
很多人知道村上春树是通过他的小说,如《挪威的森林》《1Q84》等,为此,很多小资也把村上当做小资的知音。其实,企图通过小说来透视小说作者的精神世界这一做法是很不靠谱的,尤其是这种做法遇到一流的小说家时。这些年我形成了一个成见,即,小说是要帮助人们体验一种生活方式,而随笔杂文一类才是作者精神世界的真流露。所以,当我翻阅完村上春树的杂文集后,对很多小资的自作多情只能哑然失笑了。村上的杂文集确实很杂,他自己也不知道取一个什么合适的主题来统摄,所以就叫  相似文献   

2.
作为以消费性和“消解”为主要特征的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村上春树始终以冷静、奇异的笔触关注日本“团块一代”的精神世界。他发挥超乎寻常、荒诞离奇的想象力,在虚幻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中勾勒出现实世界的真实本质。本文通过对村上春树小说中一系列看似令人匪夷所思的象征性意象的分析,体味他为现代都市人提供在孤独世界中自我经营和消解现实苦闷的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胡性能小说的具体分析,认为罪与罚是胡性能小说最重要的主题。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胡性能创作的特点和意义,尤其强调了其作品中的精神分析特质和向后看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小说《边城》对爱情的描写、人物的生存方式、地域特色三个角度阐释了小说所构筑的诗意世界,并结合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和自身际遇,探索作品在诗意之中隐伏的有关人生命运的顿悟和对现实生存状态的深沉隐忧,如隔膜与误解、人心的孤独、对命运无从把握的绝望。  相似文献   

5.
据东方早报报道:日本当今最知名的中国文学研究专家、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藤井省三先生近日在上海作协的讲座中认为,村上春树的不少小说包括其处女作徂听风吟》中都有着鲁迅的影子。今夏即将出版的新作《1Q84》其实与“阿Q”相关,并不仅仅是向乔治·奥威尔致敬之作,同样也是向鲁迅致敬之作。藤井省三说《野草》启发了《且听风吟》。以《且听风吟》中的一句——“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为例。这句子或许受到了鲁迅在《野草·希望》中所写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理论上,把隐喻和影视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文章先回顾历史,分析隐喻和影像强强联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论述几乎所有的影像手段,都可以被用来进行隐喻;再论述几乎所有的属人内容,都可以被隐喻到影像中去.最后,文章指出:影像,既是一个隐喻的世界,又是对于世界的隐喻,从而为人类更好地创制影像、理解世界,提供了便利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如果将五四时代视为一个思想启蒙的时代,将上个世纪20年代至共和国建国视为一个战争的时代,将新时期视为一个经济建设的时代,那么,我们可以将共和国建国至新时期视为一个政治时代.考察一下在这一政治时代小说世界中,作为个体生命体现个体性最强的,最为本质、丰富、深刻、微妙的情爱的存在形态,对于我们深入历史中的个人这一思想隧道,无疑是会提供具体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浅析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孤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小说中永恒的主题,笔者着重探讨作者孤独感的来源及小说中人物在努力寻找消解孤独的过程中对孤独表现出的独特态度,从而肯定了小说中孤独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寻羊冒险记》是日本著名的现代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也是其人生中第三部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整部作品都是以"羊"作为主线及灵魂,作家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将真实的思想与目的隐藏在其中,等待着读者去发现,"羊"这种动物对于《寻羊冒险记》来说是有很重要的隐喻内涵的,对于作家的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万玮 《班主任之友》2013,(12):23-23
我初当班主任时,带了一个调皮学生众多的班级,小说小动的孩子无数。一名男生上课貌似在听讲,请他起来回答问题永远是答非所问;一名男生总喜欢捉弄身边的同学,你以为他低下身去捡笔,他却将同桌的鞋带系在了一起;还有一名男生,上课时双手总是放在抽屉里,你去检查,那里面简直就是一个工作坊,螺丝、剪刀、钳子、电线、钢丝等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1.
从现实性及人物塑造两方面论述了当代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挪威的森林》的小说特色,诠释了当代日本都市小说所揭示的青年人内心的失落与困惑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挪威的森林》曾令无数少男少女沉醉,有人读过10遍且"每一遍都不令人失望",其销量更是惊人,被称为"超级畅销书"。"村上热"、"村上春树现象"已成为文学评论界的专用名词。  相似文献   

13.
秦源 《文教资料》2009,(14):24-25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总是存在着-“幻”(非现实的)-“真”(现实的)这样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他笔下的非现实性世界、非现实性人物在本质上无不带有奇妙的现实性,从而象征性地、寓言式地传达出了当今时代和社会本质上的真实。本文以《挪威的森林》为例,对其中的“幻”“真”两个世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朝鲜族作家阿纳托利·金小说中的魔怪形象主要可划分为妖怪和魔鬼两种类型。作家从希腊神话、《圣经》、俄罗斯多神教及民间神话、童话故事等汲取素材,与现实背景相结合,赋予这些神奇的形象浓郁的哲理意味。其早期创作中的妖怪意象与民族历史和社会现实紧密融合,表现邪恶、人性的堕落及人的异化等问题。中期创作中的魔鬼反叛上帝,使人性堕落而背离神性,虽是恶的化身,却并不完全拒绝善。阿纳托利·金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从描摹恶的存在转向思索恶的根源的过程,意在以宗教救赎祛恶扬善。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善于借助象征诗艺搭建起他艺术的大厦,用想象、联想和沉思观照大自然和内心世界。在他的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象征隐喻被运用得得心应手,从而有效地传达了他的创作态度和情感。  相似文献   

16.
疾病作为重要的书写内容,主要以肺结核或梅毒的形式出现在蒋光慈的小说里。通过解读蒋光慈《野祭》《短裤党》《丽莎的哀怨》以及《冲出云围的月亮》等小说对疾病的书写,可以发现疾病是随着这几部小说中革命氛围的不断增强,而由肺结核过渡到梅毒的。这让我们可以辟出一条路径来观察蒋光慈,甚至其他心怀革命理想的现代作家,是如何借助疾病的隐喻来形成他们对革命之未来的现代性想象。在蒋光慈的第一篇小说《少年漂泊者》中,疾病  相似文献   

17.
莫言不仅继承、发展了中国文学的历史传统,而且借鉴了西方作家、学者的创作与研究成果。他在小说中大量使用富有强烈代入感的实体隐喻尤其是身体隐喻,以及雅俗相济的口语化语言,准确而形象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感受,使其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鲁迅小说的疾病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鲁迅的小说中传统秩序的统治者对庸众的绝对统治与医生对病人诊病的权威性是同构的,政治和医学这两种驱巫仪式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呈现。每次驱巫都是“英雄”与“群众”合谋对疯狂者的绞杀。统治者身兼刽子手与医生二职,不仅压抑精神,而且摧残肉身,残缺的身体意象正是病态社会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莫言小说中的神秘意象、奇诡想象带有病态化审美趋向,这历来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莫言小说中的病态化审美倾向是民族集体文化心理积淀而成的一种审美范畴,同时也表征了鲁迅沉痛批判国民性的小说精神的遗失。另外,莫言在文人商品化的过程中,对"写什么"、"为谁写"、"给谁看"问题的矛盾之处也成为其病态化审美倾向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孤独感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感觉,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孤独感的存在是合理的、有益的.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在感到孤独的时候,致力于寻找缓解与释放孤独感的途径--通过与他人交流沟通、爱的追寻、对社会的关心、享受孤独感等方式来进行自我疗救.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模式和人生态度引起读者共鸣,给现实中的都市人找到了排解自身孤独感等消极感受的途径,为都市人提供了在自我经营的富有诗意的小天地中生活下去的现实而有效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