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婷婷 《文教资料》2007,(24):79-82
晏殊与欧阳修是北宋初期词坛上两位重要的词人,共同的时代背景、相近的政治地位、相同的词学继承使他们的词作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同":语言闲雅委婉、节奏迂徐舒缓、意趣典雅含蓄。但不同的天赋气质、仕途经历和生活环境又使他们的词作具有相当程度的"异":晏词俊秀而欧词情深、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不同、常用意象不同。晏殊与欧阳修共同将宋词导向雅化,尤其是欧词,因为更符合词主抒情的特质而对后世词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晏殊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花"入手,结合其具体词作以及其人其事,分析了晏殊百花之中犹爱秋花的原因;探讨了晏殊面对百花所产生的无限愁绪,试图说明花卉描写在晏殊词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常用语汇和意象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词人词作的风格。根据统计数据,晏殊喜欢大量使用清新明朗的语汇和意象,晏几道喜欢大量使用哀感顽艳的语汇和意象;从而分别导致了晏殊词作温润闲雅的风格和晏几道词作缠绵悲凉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意象.晏殊作为北宋词坛初期的著名词人,其《珠玉词》现存140首词作中,共24处提及“燕”,燕子成为晏殊词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意象.文章通过对晏殊词中丰富的燕子意象进行解读:或表现春光明丽之景,或叙写伤春惜春之情,或抒发相思离别之意,或哀叹时光沧桑之感,从中管窥晏殊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内心世界,进而探讨燕子意象与词人个性风格、审美趣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梧桐意象、梧桐·雨的组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然综观晚唐五代词作,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则是第一次成功运用"梧桐·夜雨"意象入词的典范,它对后世词作泛用"梧桐·夜雨"意象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吴智龙 《文教资料》2009,(18):34-35
"落花"这一意象,自古以来就被广泛采用,红楼梦中由"黛玉葬花"引出的<葬花吟>则是给了"落花"一个归宿.本文就将从<葬花吟>与唐寅<落花诗>、龚自珍<西郊落花歌>的比较入手,探索"落花"意象的发展与开拓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意象图式理论,立足详尽语料分析,从语言学角度,聚焦考察英汉形状量词意象图式的异同,并加以认知功能阐释。研究发现:第一,英汉形状量词都有离散性和连续性的特征,其中在离散性方面两者均呈现出空间性的特点;第二,两者都存在借用身体名词作形状量词的情况,但是在二维意象图式中,英语中借用身体名词作形状量词的现象比汉语多,而在一维和三维意象图式中则恰恰相反,汉语中借用身体名词作形状量词的现象比英语多。  相似文献   

8.
"夕阳"意象作为饱含文化信息的情感符号,历来为中国文人所偏爱。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柳永和晏殊对"夕阳"这个传统意象都情有独钟。但是同一意象入词,在二人的手里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与主观色彩,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表达词人不同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曾慥《乐府雅词》作为现存的一部宋人选宋词,其所选甲乙与后世公论不甚相符,尤其是不选苏轼词,引起了后人的广泛质疑和不同理解,且现代学术界看法不一。文章在《曾慥〈乐府雅词〉不录苏轼词之探测》一文的基础上,再对晏殊、晏几道、黄庭坚、秦观几人词的落选原因进行探析,认为晏殊、晏几道二人词的落选和柳永词落选的原因相似,乃因其词作不符合曾慥的"雅词"标准所致;而不选黄庭坚、秦观二人词和苏轼词落选的原因大致相同,并不是曾慥本人的主观想法,而是受当时的选源所限。  相似文献   

10.
宋词中的意象浩如烟海。选取"落花"这一意象,从士大夫阶层、失意文人以及女性词人三个层面,结合具体作品和词人写作时的背景和心态,可以分析出"落花"意象在宋词中的特殊意蕴和内涵,以及其中所表达的宋代文人的命运观和家国意识。  相似文献   

11.
晏殊词与欧阳修词虽然总的看来词风相似,但实际上同中有异.两人在词中对秋意象和春意象分剐有着不同的偏好,从这种不同的偏好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词风的差异.首先,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具悲凉意蕴;其次,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多文士气质;再次,晏殊词偏于老年感慨,欧阳修词更具少年心态.  相似文献   

12.
"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辛词中的"风"意象主要有风雨之"风"、风月之"风"、春风、东风、西风等,文章将通过辛弃疾词的解读,把辛词中的风意象进行分类以及将风意象在其词作中的功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婧 《华章》2009,(11)
北宋词人晏几道和南宋词人姜夔都写作了大量的恋情词,本文从二人情感表现、空间场景、使用意象、词作风格几个方面来具体探讨二人的恋情词作,并简要分析二人词作不同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歌中很早就有对于落花景象的描写,杜甫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落花意象中,使落花意象成为其情感的载体。通过研究杜诗中的落花意象,可以发现杜诗落花意象的情感意蕴主要有:生平际遇的自况、内心情绪的外射、生命速逝的感慨、家国盛衰的忧思。落花意象在杜诗中具有丰富的画面美和含蓄美,体现了杜甫精湛的诗歌技艺。  相似文献   

15.
试论晏殊词的主体介入性与情感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殊是唐五代词风向宋词转变的过渡阶段的关键性人物,他词作的主体介入性体现在词中描写对象的变化和士大夫情怀的介入,而他词作的情感流向在走花间词人的单向一维形式的同时还加入了他对感情的特别的节制。  相似文献   

16.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英雄词人辛弃疾早期词的代表作之一。从微观层面看,词作中的文人"悲秋"意象群、游子"怀乡"意象群和英雄"失志"意象群,渲染出一种抑郁、沉凝的悲凉意境。这三个意象群,与桓温、张翰、许汜三个历史人物的典故相互交织,营构出辛弃疾内心世界中三个维度的两难处境与矛盾心态。从宏观层面看,我们把这首词放在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词作的整体架构中,则更容易理解词中所显露的矛盾心境。这种矛盾心境,是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的现实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其英雄之词的基本格调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诗词的结尾往往是作者情感凝练与升华之处。通过对晏殊、晏几道词作中结语句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二人在对结尾的处理上,无论是从外在的表现形式,还是内心的情感建构上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都彰显出其独具匠心之美。  相似文献   

18.
文学接受理论在中国的长足发展为我们重新认识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晏殊以雍容娴雅、温婉含蓄的词作在宋代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世人的赞赏,而他的诗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其实他富有诗名。用接受理论探究晏殊的诗词接受差异的原因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历来研究者对纳兰性德词中意象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于月亮、风雨、灯等等,而纳兰词中的"酒"意象却无人论及。酒意象在纳兰性德词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酒"在纳兰词中呈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意蕴。以"酒"这一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纳兰词中的相思之酒、悼亡之酒、怀友之酒和伤怀之酒有利于我们对纳兰性德词作的整体风貌有更全面的把握,也能增进我们对纳兰情感性格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20.
黄婷 《华章》2011,(30)
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词的深婉含蓄的风味,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以及语言上的脂粉气,显得富贵闲雅.柳永的词独树一帜,“以俗为美”,从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以及二人词作内容、所抒情志来论述晏殊的“厌俗”和柳永的“以俗为美”之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