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一、概念界定关于国学的概念目前并无定论。王雅坤教授指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而不只是儒家经典等狭义的国学。"她介绍,国学在中国历史上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现代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近现代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称,是以儒学为主体,兼容释、道等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五术六艺百家之学,东西南北凡吾国域内之学,都可称为国学。"  相似文献   

2.
国学者,乃一国固有之学。国学之作用,可言极多。对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读书治学成就进行一番梳理、概括,展现了国学大师的"精博绝伦"之风貌;接着阐述国学中之文学的作用,以此窥见国学之巨大作用;最后陈述国学大师对我们后人发扬国学的启发,以及我们该如何才能发扬国学。  相似文献   

3.
"国学"之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有如下解释:"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  相似文献   

4.
“国学”一词,出于《周礼·周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周代的教育,有国家教育与地方教育之分。地方教育称“乡学”,学校类型有“校”、“序”、“庠”,设在地方的自治单位“乡”、“遂”之中,并由司徒和遂大夫职掌。国家教育称“国学”,设在王城,由乐师、大司乐等官职掌。可见,国学的原意,是指周代中央设在王城的国家教育机构和学校,它与地方的乡学相对。后代的国家教育,明显受到周代国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梁冬,自称"梁某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专业。1998年进入凤凰卫视做幕后工作,天降机缘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相继担任《凤凰早班车》、《体坛消息》、《相聚凤凰台》主持人,因主编、主持《娱乐串串SHOW》一炮走红。2004年告别凤凰,拜广州名中医邓铁涛为师学习中医。2005年加盟百度,出任百度营销副总裁。现为中国文化传播者。"中国国学的价值很高。我们现在说国学,是相对西学而言,不中不西之学,国将不国之学。"跳出媒体、互联网的梁冬现如今致力于弘扬国学的事业中,在他看来,这一切,不是什么机缘巧合,也不是刻意为之,只是随心而动而已。大学毕业后,梁冬很偶然地进入了凤凰电视台。开始时他只是做一些幕后工作。有一天,台里需要一位节目主持人,要求会说粤语,梁冬觉得自己可以尝试这个挑战,于是,他抓住了这次机会。  相似文献   

6.
一、一贯重视并积极倡导中外文化交流早在学生时代,周恩来就已关注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1915年9月,他在南开校中的一篇作文中,对国学与西学的问题做过这样的探讨,他说:"今吾学者只知惟西学是求,视国学无所用而不重也,遂卑之。"但他却认为,"西学非可卑也,兼而学之,要不失将来实用之旨。以国学役酉学,吾主之。"①从这些论述中,不仅可以看出周恩来早在学生时代就已十分关注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已有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明确观点。他既反对"惟酉学是求",也反对视西学为"可卑"的观点;他既主张国学与西学"兼而学之…  相似文献   

7.
正一般认为"国学"即"一国固有之学",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总称。传统观点认为国学博大精深、类目繁多,往往被束之高阁。甚至认为国学早已经过时,只是《百家讲坛》的那些专家们在乐此不疲的研究而已。殊不知国学不仅是一批宝贵的文学矿藏,更是思想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近些年,特别是《百家讲坛》等有关"国学"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在国内掀起了一阵"国学热"。那些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不应该仅仅是一堆供人研究的材料,更应该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亲  相似文献   

8.
古代国学指与私学对应的官方之学,即国家之学;近代国学指与外学对应的本国固有之学,即中国本土之学。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和现实需要使下列问题成为亟待回答的现实课题:中国有哲学吗?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宗教)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孰优孰劣?这些问题已成为近代国学的核心话题。通过对这些话题的解答,近代思想家回答了中西文化的优劣问题,坚守了自己的国学立场。  相似文献   

9.
“国学”这一名称本指国家的一种高级教育机构.今人所用之“国学”概念,起于清末民初,乃对西学而言,其所指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统称。民初学者提出“国学”和“国故学”,虽包含抗衡西学之意,但其所采之研究模式和方法,却反倒是奉西学为圭臬。当时学者对“国学”和“国故学”这一概念的含混和模糊性颇感不满。  相似文献   

10.
臧云鹏先生为《国学大师之死》所写的序言《国学复兴大趋势》一文对"国学"进行了如下定义:"国学是一种以文字学、经学、史学等学术知识为载体,以知识阶层的思想观念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在藏云鹏先生看来,国学的复兴是"大趋势"、"大洪流"。  相似文献   

11.
"国学"这一概念最早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而不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用"国学"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清朝末年,中西文化的交流有了很大进展。为了区别西方的学术文化和中国两千多年来以经、史、子、集为基础的传统学术文化人们把前者称为"泰西之学"或"西学",而把后者称为"中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由此而来。此后,随着变法维新的推进,有人将西方学术文化称为"新学",而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称为"旧学"。也有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系作者在2103年4月22日由浙江大学举办的"马一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辞,后经整理而成。主要梳理了国学概念的历史嬗变过程以及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国学内涵与外延的不同认知,重点彰显了马一浮关于国学就是六经之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而以"自性的庄严"为国学之文化品格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国学与管理     
国学与国学热"国学"一词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中学"到"国粹",再到"国故",再到"国学"这一过程。"国学"又有古义、今义与广义、狭义之分。"国学"的最早意义是"由国家  相似文献   

14.
李舰  安扬 《家长》2011,(1):6
随着各地教育部门对学生开展传统教育、倡导学校开设相关国学课程,很多培训学校的"国学教育启蒙班"、"国学经典诵读班"纷纷涌现出来,一时间"国学之风吹满地,引无数后生竞相学"。然而家长们却很迷茫:"国学知识真的对孩子  相似文献   

15.
马一浮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在批评章太炎等国学观的同时,提出国学者乃六艺之学的国学观,认为传统儒家的六艺之学可以代表我国固有的一切学术,甚至还可以之统摄西方一切学术。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反对当时思想学术界的全盘西化而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的血脉;另一方面则是期以学术救国,以六艺之学改变世道人心而达到“复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当前国学热的现象,回顾了国学提出的背景;指出应该正确认识国学:国学不是汉学,国学不一定是书,国学并不全是精华,国学是动态的,国学同世界文化并不矛盾而是互补的;并建议学一点国学。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教育学报》2012,(5):10+5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中心2012年9月27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清源国学讲堂"首场演讲同期举行。该中心将深入开展国学研究,面向教育系统行政管理干部组织开展国学教育培训研修和国学教育政策咨询。黄济、董光璧、何光荣先生分别向中心赠送"学古而不泥古尊儒兼顾  相似文献   

18.
外国学是指包括除我国以外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学。外国学课作为中专业的基础课,从时间上含括远古至今上下几千年各阶段的学,从地域上跨越欧、亚、美等七大洲的学,而要在百余课时有限时间内,采用传的逐章逐节讲授方法对这一学领域作面、深入的学习,确实困难较大,再加上学生在一年级主要接触的是中国学,对外国学比较陌生,面对这个特殊情况,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采取比较方法,扬学生较熟悉中国学之长,避学生对外国学较生疏之短,较系统地把中国学与外国学比较把欧美各个时期学加以重点比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北京国子监是明清两朝的国家最高学府,又称国学、太学,因其包括孔庙,构成"左庙右学"之制,所以又称"庙学"。成贤街因此而著名。本文将对明清时期成贤街布局及其演变、国子监和孔庙的建筑进行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国学的传承     
凝聚民族、传承立国的文化才是国学,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学,国学消亡,国家无存,国学兴盛,国家终立,犹太复国就是文化复国之典例.我们要学一切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利的文化,但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以消融各民族文化精髓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