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美  张振虹 《英语辅导》2014,(2):198-200
本文基于韦恩·布思和詹姆斯·费伦提出的不可靠性叙述理论对《到19号房》女主人公苏珊在事实/事件轴、价值/判断轴和知识/感知轴上的不可靠性叙述进行分析,论述人物叙述的不可靠性对增进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用传统上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到十九号房》的方式未能深入地挖掘和解构小说文本中的二元对立关系,因而本文拟采用解构主义的理论来解读全文。通过对小说中自我和他者、自由和监禁、身体和灵魂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说明在这些二元对立的两个因素中,没有一方处于中心位置而另一方处于边缘位。二元对立的两个因素其实处于平等的等级秩序中,它们不是主导和被主导、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功能文体学基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包括人际功能、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而谋篇机制便是语篇功能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莱辛的著名小说《去十九号房》的谋篇机制及其产生的文体效果,便可洞悉小说所蕴含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转利 《海外英语》2003,(10):36-37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英国当代载誉文坛的女作家,从195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开始,到2000年创作出《本,在人世间》,50年间笔耕不辍,曾几度获诺贝尔文学奖等重要候选人提名。她的小说题材广阔、内容深刻、创作风格多变,在英语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著名的评论家Dorothy Brewster早就称她为“年青一代英国小说家中一位最高天赋的作家”;则称她为“当代最优秀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5.
多丽丝·莱辛的《去十九号房》讲述了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故事的主人公苏珊经历了迷失、彷徨和觉醒,最终无法找到自我身份的出口,只能以死来结束自己的失败探寻。女性主义对于分析苏珊的自我探寻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的场域下,主要分析多丽丝·莱辛在小说《到十九号房》的解构向度:理智和疯癫的包含关系、知识和权力的连带内涵以及男性和女性的依属关系。通过层层递进的解构小说中三组二元对立项,本文为解读主人公的人生植入了新视角,也为后现代社会中的婚姻引入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小说中的叙述视角与反讽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内在契合性。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小说《十九号房》中立足女主人公苏珊的视角,同时结合并转换运用不同视角,将客观叙述内化为人物心理活动,将主观情感外化为象征意象,形成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实现对女主人公的反讽,进而对女性追求自由独立过程中源于自身的从精神上依附男性、家庭中自我价值缺失直至逃避自我等问题进行了讽刺与批判。  相似文献   

8.
文本的空间是一种蕴含多维意义的指涉系统。从空间批评的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名篇《去19号房》,分析小说中空间意象的作用,可体现出小说借助空间意象传达大自然沉默的力量,让身体的感觉进入意识,进入人们反思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十九号房》中苏珊的人格面具与暗影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荣格的原型理论解析《十九号房》,内蕴其中的人格心理原型凸现于条理有序、层次递进的故事叙述结构中。这部小说,演绎了一部心灵痛苦挣扎的辛酸史,展示了一段深层心理中人格面具原型和暗影原型进行惊心动魄生死搏斗的磨难历程,同时,流露出作家自身灵魂中的矛盾和冲突,也揭示了婚姻生活中的社会性集体面具与集体暗影的斗争与交锋。这部作品既具有揭露和批判现实的社会学意义,又蕴含一种广泛而深刻的人类心灵斗争的普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珊是"理性"婚姻下的牺牲品,她被一步步的束缚在"男权社会"的体制中无法自拔,最后导致了悲剧性的命运.进入20世纪之后,虽然女性在选举权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女权主义运动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跌入谷底.二战后,在一股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加之为男权所推崇的各种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知识女性重返家庭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1.
朵丽丝.莱辛于1950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青草高歌》(The Grass Is Singing),从此开始了数十载的写作生涯。在中国,莱辛的文学作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关于她作品的论文和评论也层出不穷。但一直以来,大家最为广泛关注和评论的是莱辛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其短篇小说无论是原文资料、还是相关的研究都相对贫乏。对莱辛的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从内容、主题和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展现莱辛短篇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正>第十卷选段二你是否似曾相识?不知道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是否受到古老的《奥德赛》智慧的启发?在山穷水尽时,奥德修斯和手下兵分两路,其中一路在一座精美的宫殿里见到了琳琅满目的供奉冥王的祭品,狼吞虎咽的水手们成了公猪的模样,只有一位不敢冒昧吃的同伴回来报信。神子赫尔墨斯带着保护的药草让奥德修斯深入魔境解救同伴,  相似文献   

13.
王燕 《考试周刊》2007,(45):98-99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一个特殊的主人公。表面上,我们似乎应为这个弑君篡位的封建暴君的灭亡而拍手称快,实际上,其悲剧结局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观众正是在他的堕落毁灭中感受到人在社会异化过程中的身不由己,在潜意识中产生共鸣,从而给予麦克白一定的同情和怜悯。  相似文献   

14.
初读《边城》,我们会被它的表层结构所迷惑,认为作者主要写了小主人公翠翠与两兄弟的感情纠葛。运用结构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边城》中有一系列的二元要素存在:两种爱情观念的对立;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碾坊与渡船的对立,这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因素共同组建了《边城》这部作品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5.
文喆 《中国德育》2010,(2):80-81
就英国文学史而言,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作家。然而,对于读惯了金庸小说的中国读者来说,伍尔夫的名著《到灯塔去》却是一部不成其为小说的小说。因为这部译成中文后十多万字的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不过是写了拉姆齐先生一家和朋友们去海滨别墅度假的故事。小说开始时,拉姆齐夫人坐在窗前,一边给小儿子詹姆斯读《格林童话》,一边织准备第二天作为礼物送给守塔人小儿子的毛线袜子,  相似文献   

16.
初读《边城》,我们会被它的表层结构所迷惑,认为作者主要写了小主人公翠翠与两兄弟的感情纠葛。运用结构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边城》中有一系列的二元要素存在:两种爱情观念的对立;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碾坊与渡船的对立,这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因素共同组建了《边城》这部作品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7.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作者从多个角度对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描写.作者的女性意识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紧扣伍尔夫女性主义的写作手法,从人物的话语,人物在作品中的角色,以及人物的价值观三方面对《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20世纪西方正处于父权社会的全盛期,女性身心受到禁锢。多丽丝·莱辛通过在作品中塑造追求自由的女性角色来表明自身对父权社会压迫的反抗。本文对《去十九号房》进行分析,指出女性在理性的压抑下主体性缺失、但个人的"非理性"又唤醒其自我意识,最终她们摆脱理性的牢笼实现"逃离"自由。小说揭露了莱辛对完全以理性为主导的生活方式的质疑,正是理性对情感的压抑最终导致了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红领巾》2012,(6)
临睡前,爸爸给孩子读了一个故事。 然后,孩子向妈妈提了一个问题:“当月亮升起后,太阳去哪儿呢?” 妈妈说:“太阳只是换β一个地方升起,它从未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