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继爱伦·坡和威廉·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文学史上另一位象征主义大师。她成功地将象征隐喻与宗教主题结合起来,并通过暴力、死亡和畸形等哥特元素来揭露南方社会现实和人类失去信仰后的精神空虚。本文以奥康纳的短篇小说《河》为例,分析作品中的死亡主题,并通过探讨洗礼的象征意义来挖掘死亡背后的宗教寓意。  相似文献   

2.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当代文学中很特殊也很富有魅力的一位女作家,她被誉为"圣经地带的灵魂写手"和"地方天主教作家"。她的小说中经常会有一些怪诞的女性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将女性描写的或艳丽多姿、或勤劳伟大,她的小说中女性常常是以一种怪诞的形象出现。本文拟从奥康纳的创作时代背景、奥康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意识三方面,来阐释奥康纳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美国南方现代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的怪诞文化冲突呈现出喜剧形式悲剧效果、怪诞的艺术抽象、种族偏见阶层对立、宗教面具下暴力、邪恶与死亡充斥等多样式特点,这种怪诞文化冲突直接导致其作品的怪诞特色。其怪诞特色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到西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美国南北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及文明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深受其个人不幸生活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格林立夫》:弗兰纳里·奥康纳对女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林立夫》(1 95 6 )是奥康纳的著名短篇 ,1 95 7年获得欧·亨利奖。国外评论界对该小说已有不少争议性的评论。国内评论界虽偶有评介 ,但未作深入的挖掘。本文对该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相关的细节、意象进行分析。认为 ,奥氏通过主人公梅太太的命运表现了她在其他作品中未曾触及的主题 :女性如果放弃自己的“角色内容” ,按照男性的生活方式追求与之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势必再次蹈入男权社会的窠臼 ,难以取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  相似文献   

5.
在新批评理论看来,形式构成作品的意义。奥康纳在短篇小说创作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她应用的都是普通、近乎传统的叙事框架,不刻意追求新颖的形式。特别是她通过精湛而独到的细节描写,让故事发展得很自然,死亡和暴力都来得突然,但是又都在前面埋下伏笔,有迹可循,发人深省。因此,细读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对暴力和死亡的特别另类的描述,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奥康纳所传达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南方现代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er)作品的怪诞艺术的形成主要与整个西方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密切相关,与美国南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也深受其个人的不幸生活经历的影响。因此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怪诞艺术的可以归根于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分析了美国南方女作家奥康纳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颜色意象,并探讨这些颜色的内涵。作者这样选择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大量使用色彩来做比喻,不仅揭示了作者与宗教的渊源,而且折射出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从而客观上起到了警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批评者注意到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中的社会变迁主题。本文分析的对象集中于她的短篇小说中的农场主角色,探讨他们面对南方社会的转型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有些人抱残守缺,深怀种族偏见和阶层意识,固守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最多在农场经营上略加调整,以期保持他们那自我感觉优越的社会地位;另一些人与时俱进,积极拥护社会进步,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第一类人最后成为社会转型的牺牲品,由此奥康纳暗示阻挡社会变迁的人必然惨遭淘汰,但同时作者对他们充满同情和理解。第二类人的结局同样是悲剧式的,这映射出新南方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并不顺利,存在很大阻力和障碍,也表明奥康纳对现代化的态度有所保留,毕竟传统的南方礼仪和风俗对这位南方天主教作家来说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人的异化与拯救──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作品分析,揭示了其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的异化、精神领悟和赎罪与拯救的主题,分析了其作品中人物刻画方面的众多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学和语言学是一个共同体,出色的作家总能善于运用措辞以求得一定的语言的魅力。弗兰纳里·奥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是文学艺术和语言魅力的结晶。这篇文章通过探讨该故事的语言艺术魅力来破译其内在的代沟,即出生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及追求方面的迥异。  相似文献   

11.
从诺思罗普·弗来的原型批评角度评析美国南方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奥康纳在文本中运用了大量《圣经》原型和南方传奇中的原型,同时,通过荒原意象将这些神话原型一一破坏和扭曲,以表现美国南方乃至整个西方怪异、荒原般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结》的话语分析研究,解读了叙述话语中的语义构建——行动构建和社会构建,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实历史,更深刻地认识了资本主叉社会存在的重重危机和社会矛盾,更警醒地分辨出被压迫者和弱势群体的微弱声音以及对社会权威的反抗,从而实现文学研究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宗教曾经刺激过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文学也存在着“回复”宗教的倾向。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所出现的借助神奇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从而营造出浓郁的宗教神话氛围,甚至在某些难以理喻的生活现象面前,流露出无可奈何的皈依教义的宗教意识等现象,无疑是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宗教活动活跃、宗教情绪弥散的结果,当然也不能不反映出一些作家有意“张皇鬼神,称道灵异”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林徽因的诗文带着雍容华贵的自信和宁静,营造的唯美意境让人难以忘怀。但她自信宁静的诗歌中又在不断的证明着没有永恒的残酷现实,自信和喟叹时世无恒与无常矛盾而和谐地完美融合在她生命之中,让人无限神往和着迷。  相似文献   

15.
奥康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诸多作品都在探讨女性的自我价值与存在意义。通过对传统女性意识的反思、对男权话语的解构,奥康纳旨在揭示男权文化的背景造成女性本质的异化与没落,将女性生活中的不合理的现象与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荒诞状态联系起来,把对女性困境的思考上升到更理性的高度。她希望借自己的作品唤醒广大女性的自觉意识,帮助她们及早挣脱男权传统的藩篱,进而鼓励人们追求两性世界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心灵的净化。  相似文献   

16.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该小说以克利里家女孩梅吉与拉尔夫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详尽描述了澳大利亚的地域风光和人情风俗,探讨了社会环境和宗教意识等问题。人物行为和命运的必然因果关系:违背上帝意愿,并将遭受命运惩罚,是作者麦卡洛对宗教、基督教的传承和肯定。修女和拉尔夫们对金钱的崇拜体现了宗教的虚伪性。通过痛诉宗教虚伪性和天主教禁欲主义,考琳·麦卡洛提出对宗教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十日谈》以对人性的热情讴歌和对教会的犀利批判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人们习惯接受官方史学及正统教科书的简约化定性,忽略了作者自身与他所处转型时代的矛盾和局限的另一面——《十日谈》在表面的批判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作者对教会和信仰本身的维护,以及从骨子里透出的那份固守。  相似文献   

18.
《金色花》是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诗歌运用想象的手法,借助金色花抒发诗人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对家庭及人类美好和圣洁天性的赞美。但是细细品味,总感觉有很多意犹未尽之处。  相似文献   

19.
著名导演大卫.芬奇的经典作品《七宗罪》中贯穿始终的浓厚的宗教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从追溯《七宗罪》的宗教渊源入手,分析剧中主要人物性格中所隐含的宗教情结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与指向,以期透过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的面纱,来解读当代美国社会对罪的诠释与对宗教的敬畏和推崇。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宗教与爱情的关系方面对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的长篇小说《荆棘鸟》(The Thorn Birds)作一个简要的探析;从宗教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中叶两个不同的时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精神信念产生的不同影响,看出基督教所宣传的传统"理性"与"上帝"正朝着新时代的方向发展。小说赋予了宗教禁欲主义背景下的爱情悲剧以美的内涵,也推动了后现代主义元素与传统爱情联姻下新的文学阅读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