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境界”说,是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著名词学理论,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对推动古典诗词的研究有很大的裨益。王国维说,词以有“境界”为最佳,有“境界”方能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唐五代和北宋词所以能够“独绝”词坛,原因即在此。而境界说中尤以“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提出为佳,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结及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解《人间词话》开宗明义便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接着为境界规定了两个基本审美形态:“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  相似文献   

2.
《人间词话》是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的诗歌理论名作,高中诗词阅读鉴赏也常涉及,像"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境界说"。作者开篇就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书是近代极负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境界说”又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尤其是“无我之境”所要求于文艺的真实性,超出了传统美学所论之一般范畴,在中国美学关于意境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把它推到了宇宙人生的深处。“境界说”对文学美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的“境界说”在中国的词学理论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间的差别。在于“我相”的泯灭与否,而“我相”的泯灭不是“我”的肉身或自然属性是否消亡,而是“我”的本质的自然消隐。  相似文献   

5.
词论中的境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诗论中的境界说在唐代形成, 词境理论的正式确立与形成, 是在晚清常州派陈廷焯, 况周颐的词学理论中。词的境界的确呈现了与诗的境界不同的审美趋向, 而王国维从审美本质入思, 对境界重新构建阐释, 他的境界说将词学批评推上了艺术美学的新层面, 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美学意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把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境理论系统化,为古典诗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近百年来,学界对王国维境界说的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王国维境界说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情景契合乃生境界;要有真景物、真感情,才能出真境界;境界要深远,有言外之意。或有某种普遍性的哲理。关于境界的审美类型,王国维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境界的创造途径上,王国维提出了“造境”和“写境”。王国维的境界说,为中国古典诗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意境”论,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相似文献   

7.
况周颐对词之“静”境颇为关注,多次提到了静、穆境与深静。对其词学中的“深静说”,有四个方面内容值得研究。穆境与深静同有寂寞深远之味但美学品格不同,“穆境”侧重于追求儒家的温和中正之境,旨趣在“格”。“深静”之境之主体一刹与客体的照面更深邃与空寂忘我,旨趣在“深”与“情”。进入深静之境的前提是主体胸次无尘,有“净”的心识和“情”的支撑。追溯深静说的理论渊源,能够发现其词学深静说融合了儒释道并继承了传统文论思想。将况周颐的深静说和王国维的境界说进行对比可知,深静说侧重于对精神形式“静”的捕捉,而境界说则倾向于表现宇宙与生活的真意。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境界说”,接触到了诗词创作中的某些实际经验和规律。这种“有我”“无我”论是建立在传统的“情”与“物”的基础上的,是对先秦以来朴素的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与应用。王国维早年嗜读西洋哲学、文学著作,尤其受好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学说。他的境界说中的“有我”、“无我”论,尽管以中国传统的古典文论为基础,但是,决不能排除西方哲学、教育学理论对它的影响。关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中的“优美”、“宏壮”这一对概念,就属于西方美学范畴的。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是第一个把西方美学引进中国,并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上进行文学研究的学者。在《人间词话》中,他对"境界"这一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运用西方文艺理论进行结构和重建,成为他文艺美学理论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造境"和"写境"等几个方面,对他的"境界说"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的文论史上,王国维是西方资产阶级的“纯粹”文艺哲学的主要介绍者,也是第一个把西方资产阶级的“纯粹”文艺哲学民族化,并建立了自己的纯粹文艺哲学体系的理论家。而“境界说”可谓是王国维民族化的纯粹文艺哲学体系的理论核心。不过,王国维对“境界”概念的使用和界说却并不十分严格,他不仅在不同著作,甚至在同一著作中将“境界”、“意境”、“境”三个词在同一意义上混合使用,而且  相似文献   

11.
王奎光 《文教资料》2020,(6):35-36,76
悲情论、"造境"与"写境"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论,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重要词论.饶宗颐从自己的词学观出发,对这三个词论进行了分析与批评,并在批评中提出了鲜明而独特的词学见解.饶宗颐的批评及词学见解对当代词论的发展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论词,标举“境界说”,以为词作当以境界为最上,并分境界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此说为诗词赏鉴者奉为圭臬。文章即本斯旨,对唐宋名家之写月佳作,结合作者之境遇,略加赏析,以纪念这部不朽的名著问世95周年。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研究其"境界说"内涵者甚多,而研究其提出者很少,从词学史角度对比去研究的就更少了。本文简要对比了"境界说"与"兴趣说"、"神韵说",大致梳理了《人间词话》中典型词家在王国维"境界说"理论背景下的优劣得失,旨在分析"词以境界为最上"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的文学理论批评带有中西结合的痕迹。他的《人间词话》在结构上是围绕“境界说”展开的。“境界说”的突出特点是从诗人主体出发来论诗词境界,论述诗人观物的心理特点,并以此将中国诗歌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造境、写境。这是“境界说”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词境指词之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成的境界。优秀的词境更像词人画的一幅画,或者搭建的一个舞台。当读者品味词句时,会不由自主地徜徉其间,从而获得人在画中游,身为剧中人的审美享受,因此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以此为标准,将辛弃疾尊为两宋词人之翘楚,称"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人间词话》)。而最能体现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界对王国维“有我之境”美学特征的阐释异说纷呈,存在严重分歧,并形成迥然有异的两个意见派别。一派认定,有我之境的特征为“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另一派则主张用“观我”和“意余于境”来概括该境界的特征。前者立足点局囿于王氏对有我之境的个别提法,失之浮浅,但其忠实于文本的研究态度及试图沟通王氏有关诸说的努力有值得肯定之处;后者探到了王氏“有我之境”理论话语的深层意向,却规避对其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说加以辨析,因而留下一处思维上的盲区。要获致对有我之境美学特征的科学理解,需要把问题置于王国维“境界”说的整体联系之中,全面考察、综合分析王氏关于有我之境的各种言论,对上述两派的研究思路予以批判性的整合,扬弃其各自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部广为流传的著作,是其所有作品中唯一被普遍接纳、研究和演绎的一部,颇有经典效应。而以往的研究在方法和见解上失之陈旧,因此仍有梳理和研讨的必要。关于“境界”说。提出“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最大理论贡献。《人间词话》第1-9则,末刊稿第14、15、20则,附录第16、28则,都是对“境界”的理论阐释。对此,《人间词话》包蕴了若干对理论范畴,其中有相对立者:造境/写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理想(浪漫主义)/写实(现实主义);客观之诗人/主观之诗人;政治家之眼/诗人之眼;诗人之境/常人之…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之所以自认为自己的"境界说"能控探诗词之"本",就是因为王国维将"境界说"发展成比较体系化的严密理论,从批评、欣赏、创作、流派等多个方面来对艺术的奥妙作了富有诗意的探寻,它能够给古诗词教学提供极有价值的理论指导。贯穿整个"境界说"的,是王国维竭力主张的"真感情"真景物";在创作过程中,就是审美主体深入审美客体,又跳出审美客体,达到物我之间不即不离的效果;在创作流派上,呈现以"造境"为主的浪漫主义和以"写境"为主的现实主义这两种不同的创作手法";真感情"真景物"之有无,还表现在创作效果、欣赏过程中的"不隔"与"隔"的差异。这是王国维将西方文艺美学在中国文学批评上的运用,更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的继承与发展。引用陈寅恪先生对《人间词话》的评价是"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规则"之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教好古诗词,研究"境界说"实在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最广为人知的自然是他的"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由论词而生的"三境界"早已超越了学术,成为激励人生事业成功的座右铭。由于太过关注王国维的学术成就,不少人忽视了王国维其实和近代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