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奇漫说     
“传奇”一词在明清之际已不再是小说的称谓了,而是作为由“南曲戏文”发展而来的一种戏剧的名称。“南典戏文”又称南戏,产生于北宋时期,由于它产生在浙江温州一带,也叫“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徐渭《南词叙录》称“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又说“或云宣和间己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由此  相似文献   

2.
略谈南戏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南戏,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戏文,简称南戏。它和北杂剧相对称,却比北杂剧产生要早,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正式戏曲。 南戏原为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在宋徽宗宣和年间(一一一九——一一二五)开始萌芽,南渡时(约一一二七——一一三○左右)始为盛行,当时叫“温州杂剧”。明祝允明《猥谈》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到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一九○——一一九四)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完整的戏剧形式,产生了比较成熟的《赵贞女》、《王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明徐渭《南词叙录》把《赵贞女》、《王魁》作为南戏之祖,并称之为“永嘉杂剧”。温州又名永嘉,亦即指的“温州杂剧”,也就是说的最早起源于温州的南戏。  相似文献   

3.
潮州剧话     
从南戏到潮剧明人徐文长《南词叙录》记载:南戏始于宋光宗朝,(公元1190——1194)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祝枝山在《猥谈》中也说:  相似文献   

4.
“行院”考     
研究宋金杂剧时,常常会碰到“行院”这个词。陶南邨《辍耕录》院本名目一条云:“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朱全的《太和正音谱》卷上《词林须知》最后一条也云:“杂剧之说,唐为传奇,宋为戏文,金为院本杂剧合而为一,元分院本为一,杂剧为一。杂剧者,杂戏也;院本者,行院之本也。”《青楼集》又载:元末大都较有名的妓女为一百七十人,其中身兼杂剧或南戏演员的约占半数。如集中记一个名叫李芝秀  相似文献   

5.
"南戏"本义与发源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戏因其上承唐宋杂剧,下启明清传奇,旁融说唱艺术而成中国戏剧发展史中一大关纽,备受学者关注。“南戏”一词,一般以元末的《青楼集》为最早,但早在元初,关汉卿笔下就巳出现“南戏”之名;“南戏”语义最初含有贬义,是元人以统治中心自居而对宋代以降戏文的贬称。根据新发现的材料,南戏的发源地可进一步认定为温州。  相似文献   

6.
明代一些文人在论及《西厢记》时常常把它称为南戏之祖、传奇之冠,《西厢记》明刊本也有不少在体例上被予以程度不同的传奇化改易,此外,杂剧选本不选《西厢记》,而另有许多戏文、传奇选本却都选了它。文章认为,由于《西厢记》在篇幅上较为接近戏文、传奇,加上明代的主导戏曲环境是以戏文、传奇演唱为主,因此明代人有意无意把它以南戏文对待,其实,《西厢记》明刊本的校刊者和选本的选校者多数都明了《西厢记》的北杂剧体性,他们内心并没有把《西厢记》误当成戏文。  相似文献   

7.
蒋星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西》学研究专家。近读蒋先生大著《西厢记考证》,深感获益匪浅,启迪良多。然亦发现个别地方有白壁微瑕之憾。比如书中《王实甫〈西厢记〉成书于金代说剖析》一文,关于《西厢记》剧中“大”读“堕”音的溯源,就令人难以苟同。谨此提出管见,希望得到蒋先生和各位方家的教正。 蒋先生这篇文章是批评已故戏曲理论家戴不凡“《西厢记》完成于金代”的观点的。在文章第二部分谈到杂剧体例演变时,蒋先生认为,元杂剧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过两个中心,初期是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后来渐次向南发展,使得本来是南戏中心的杭州,也成了杂剧演出频繁、仅次于大都的第二个中心。这样,作为南戏演出中心的杭州,对北杂剧势必会从音韵、曲律、内容各方面产生影响。文章接着说:  相似文献   

8.
南戏以民间演出流传为主,明清时期未受重视,因此散佚严重。现代南戏研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多来自于辑佚工作。20世纪上半叶南戏辑佚高潮在30年代,《永乐大典》卷13991和《南曲九宫正始》的发现对南戏辑佚产生了重要影响,多部南戏辑佚专著应运而生。建国后的三十年,辑佚工作受阻,但新时期南戏研究再度走向高潮,辑佚工作由于散佚的重要戏文从国外回流,国内也有南戏新材料的发现,辑佚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纵观现代南戏辑佚工作,从地方到世界的研究者们致力于完善南戏戏文,不但从现存曲谱、曲选中搜集戏文曲句,也从世界各地图书馆寻找散落的戏文,通过对散佚作品的辑佚,使得相关研究不断有所突破创新,才有今天南戏表演及研究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9.
穴一雪高则诚和琵琶记穴节选雪蓝凡南戏是运用南方的语言、南方的歌曲进行创作的一种民间戏曲,主要流行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是今天保留有文字剧本的最早的戏曲剧种。南戏又称戏文、南曲、南曲戏文和南戏文。因其最初产生在浙江温州穴一名永嘉雪地区,故又称作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相似文献   

10.
早在元代后期,罗宗信就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周德清《中原音韵》卷首)。当时的著名文人虞集(1272-1348)便把“国朝之今乐府”称为“一代之绝艺”(孔齐《至正直记》卷三)。他们所说的“大元乐府”或“今乐府”,就是明清以后人们常说的“元曲”,包括元代流行的小令、散套、北曲杂剧、南曲戏文,前两种属于散曲,后两种属于剧曲。而代表元代文学艺术最高成就的无疑是北曲杂剧。“杂剧”之名并非元代独有,它始见于晚唐,宋、金时期一直沿用,涵义略有变化。元代的杂剧,特指在1…  相似文献   

11.
宋仁宗嘉 祐六年(年)状元、当时的山东掖县人王俊民,是个自我约束甚严的正派人物,与宋1061 代以来种种以王魁为题的话本、戏剧中那个“姓王,名魁,字俊民”的负约背恩之徒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12.
解放前在伦敦发现并购回的明永乐初年编撰的《永乐大典》残卷,内收有三种戏文剧本:《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这是第一次发现的完整的南戏抄本。一九六七年,上海嘉定县又出土了明成化刻本《白兔记》。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个南戏刻本。这两次南戏剧本的发现,都是我国戏曲史上极为重要的大事。把成化刻本《白兔记》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放在一处阅读、对照、印证,不仅十分有趣,而且大有意义。它向我们提供了前期南戏的活动地点,演出状况,展示了南戏剧本的基本面貌,还能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13.
1995年高考语文试题选择题部分的第8小题是: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漂流记》;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给定的答案是C。但A中的表述也有错误。因为汤显祖不是杂剧家,而是明清传奇作家;《牡丹事》是明清传奇戏的代表作,不是杂剧的代表作。本文将结合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史谈谈杂剧和传奇的区别。 中国戏曲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但其特点各有不同,晚唐已有杂剧之名,但如何演出,情况不详。其后历代有宋杂剧、元杂剧、温州杂剧(永嘉杂剧,亦称南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全元戏曲·赵氏孤儿记》的剧目说明提出三点商榷意见。一、赵氏孤儿题材南戏非由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影响出现 ,亦非产生在元代后期。二、该剧目说明根据景李虎《元代南戏〈赵氏孤儿记〉的重要价值及版本源流》一文提要而成。然景文所概括的赵氏孤儿剧目的版本源流既不确也不全。三、《六十种曲》本《八义记》并非徐元所作。毛晋于《八义记》下署名徐元 ,造成有清一代著录上的误会。而徐本则是更接近史实的本子。  相似文献   

15.
一、从南戏的发展看南戏的作者和版本问题作者和版本问题是南戏研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永乐大典目录》中所载“戏文”三十三种,均未注明作者①。明徐谓《南词叙录》载南戏“宋元旧篇”,除高明作《琵琶记》外,未注出其他作者②。但到了明代后期及清初许多戏曲著作、目录中,则给南戏作品标出了作者。在版本方面,大部分宋元南戏都没有全本保存下来,流传有全本的几种重要作品,如《拜月亭》《荆叙记》《白兔记》等都有各种不同的版本,这些版本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有差别。这两方面的问题与南戏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必须把它们同南戏的发展过程联系起来,才能正确解决。  相似文献   

16.
对近代以来现存宋元南戏剧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和“四大南戏”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了对研究现状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为元杂剧、南戏乃至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一点参照。  相似文献   

17.
萧德祥与元末明初杂剧的“改编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杂剧家萧德祥杂剧存目有五种,皆为改编剧。其剧目和题材与关汉卿、王实甫、无名氏的作品多相同,内容主要改编宋、金公案故事。萧德祥杂剧改编与杂剧史上“次本”、“二本”现象有关联,典型地反映了元末明初杂剧承续了以前杂剧二度创作的传统,与当时较为流行的改编之风有关。  相似文献   

18.
1 填空题1)元代是中国古典发展的黄金时代,代表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2 )见于著录的元杂剧剧本约有种,现存的有左右。3)元代杂剧的发展通常以元成宗大德年间(12 97—130 7)划界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北方的(今北京市)等地,重要作家有、、白朴、马致远等人。后期杂剧活动中心南移至,重要作家有等。4 )前期元杂剧的重要代表作品有《》、《》、《墙头马上》、《汉宫秋》、《李逵负荆》、《赵氏孤儿》等。5 )元代戏剧除杂剧外还有南方的南曲戏文,简称。元末明初戏剧家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6 )通常所说的元曲是元代和的合称,…  相似文献   

19.
元人戏曲意识探王汉民元代戏曲在宋金杂剧、南戏的基础上发展成熟,以严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成为元代代表性文学,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高峰。清代戏曲理论家王国维誉之甚高,认为元曲是最自然之文学,杂剧中的《窦娥冤》、《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  相似文献   

20.
宋元南戏为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之一,是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宏大的结构、丰富的内容以及别具情趣的表演艺术,完善着古代戏曲的形态,至今仍产生着积极的影响。钱南扬在《戏文概论》中推论"戏文的发生,应远在宣和(1119-1125)之前。"辨析各家观点,从南曲戏文所用曲调、海盐腔的产生年代、南戏的流播以及祝允明《猥谈》中的一段记载四个方面,验证钱南扬的观点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