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向学生微笑     
人生怎能无风雨、无烦恼、无这样那样偶来的不快?可我从不将这些带进课堂。我站在讲台边,总是微笑地看着学生,讲着我要讲解的知识。如不是讲课内容的需要,我脸上就不会有忧郁、悲伤、痛苦,没有愤怒。我努力给学生一片艳丽而又明净的天。老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学生体会到他们可以体会出的一切。  相似文献   

2.
从我成为学生那天起,一直到我成为学生的老师这二十多年中,我常常会看到这种情景:教师严厉地在说,学生低头不语。“作业怎么做成这样?”“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然能不会吗?”“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知道,老师讲了多少遍了”这是我们老师常说的话,也是埋怨学生不会的理由。但是却很少有人透过这种现象分析其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曾经听到许多老师这样说:“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让老师不知道怎么教了,他们的心根本无法靠近。”甚至有的班主任老师也说:“做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感觉越来越难当,学生怎么不肯接受我呢?是学生难教育还是我不会教育了呢?”  相似文献   

4.
39张字条     
刘莹 《班主任》2008,(10):37-37
和许多班主任一样,我也有让学生写周记的习惯。我认为让学生写周记的意义就在于,学生能在写给班主任的周记中表达喜悦、兴奋、决心,或是发牢骚、吐苦水,甚至发泄愤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还原学生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只有在周记中学生才没有把老师当外人。只有这样,我才能体察到学生的真实想法,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奚蔚燕 《江西教育》2012,(14):45-46
一天上午,我在办公室忽听门外一阵喧哗,只见一名年轻的女教师费力地将一名学生拉进我的办公室,边拉边喊:“奚书记,这个学生我没法教了!”看得出来,此时这名女教师已处于极度的愤怒中.“我没遇见过这样的学生,敢打老师,敢恐吓老师!”女教师哽咽着说.  相似文献   

6.
可悲的惊奇     
那天看到一篇文章,很受感动,拿来读给孩子们听,读着读着,自己被文章所感动,实在读不下去了,眼泪不由自主夺眶而出。大多数学生在静静地听着,也受到了感动。有几个学生却悄悄地笑了。我感到很奇怪。后来,学生说,我们没想到老师竟然也会被文章感动得流眼泪,我们感到很惊奇。多么令人遗憾的惊奇,从学生惊奇老师的流眼泪,我看到的是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从没有或极少当着学生的面流过泪,在学生的眼睛中就是一个无情人。当然,我不是鼓励老师在课堂上任由眼泪泛滥,我的意思是,老师在和学生一起的时候要坦率地流露自己的真情。一个老师从没有当着学生的面流露过真情,我很难想象这样的课堂是一个怎样的课堂,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这几年里,他们会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对此我有点担忧。可能学生也会说出或者写出一些令人感动的话语,但是这些文字是从他们的心底流出来的,还是从他们的喉咙发出来的?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工作,情感要靠情感去启迪,情感要靠情感去催化。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学生惊奇于老师的流眼泪,也就说明他们已经将老师神化了。老师在学生的眼里面至少是一个不会流眼泪的人,也许这个老师只会笑、愤怒,或者生气,...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上午,我在办公室忽听门外一阵喧哗,只见一名年轻的女教师费力地将一名学生拉进我的办公室,边拉边喊:"奚书记,这个学生我没法教了!"看得出来,此时这名女教师已处于极度的愤怒中。"我没遇见过这样的学生,敢打老师,敢恐吓老师!"女教师哽咽着说。转眼看这名学生,短装打扮,眼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在工作中见多了这样的情形:在办公室,老师在批评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学生刚开始还低眉顺眼,随着老师越说越愤怒,学生越听越不在乎,老师拍案而起,学生也横眉冷对,甚至昂首挺胸摔门而出,只留下气得发抖的老师……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尴尬的、失败的,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要知道,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情感很丰富,但却很脆弱,很容易与家长、老师和同学发生矛盾与冲突,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与之沟通疏导,就会对其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形成情感上的裂痕,引发行动上的对立。卡特罗吉斯说过:"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了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  相似文献   

9.
(栏目编辑:杨春霞E-mail:yangchunxia@126.com)我的手一直在发抖,因为我愤怒。“数学老师讲课5%的学生睡觉,10%的学生看课外书,电视拖动技术老师讲课40%的学生睡觉,30%的学生看课外书,还有20%的学生想入非非。就这些你就可以知道老师的水平了。”今天收到朋友的一封信,信上这样  相似文献   

10.
走近权利     
最近,我看到某中学一位同学写给《广东第二课堂》的一封信,他在信中称:他的同学徐某因两次上课打瞌睡,被老师罚站、罚扫地,但徐某没有照老师的话去做,结果,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动手推徐某,还踢了他一脚,最后又以“明天你不用来上课”向徐某下了“逐客令”。第二天,徐某真的没回校上课了。老师可以随意体罚、驱逐学生吗?徐某拒绝罚被扫地,不理会老师的教训的做法正确吗?各方声音带着这两个问题,我采访了身边的一些中学生、教师及家长。“你所在的学校会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吗?你知道自己在学校的权利吗?”初二学生李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对同学的体罚会多一些。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个家。老师是家长,对孩子严厉但不乏疼爱。初三学生陈某:以前我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的,反正就是要听老师的话。现在接触的东西多了,才懂得自己也有权利。初三学生王某:从小爸妈就教我们要听老师的话,我们总觉得老师是对的,所以对罚站、罚扫地、罚抄书这些东西见怪不怪了。“如果你遇到跟徐某一样的情况,会怎么办?会跟老师正面理论吗?”初二学生赵某:我不会。但我也不会把老师‘明天你不用来上课’这句话当真。初二学生王某:我也不会。但我很讨厌和害怕这样的老师。初三学生黎某:如果老师这样...  相似文献   

11.
作题小议     
常听到同学这样说,课上老师讲的我都明白,就是课下不会作题。作为一个辅导老师,就必须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在教与学中,老师起主导作用。辅导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学生的“会与不会”  相似文献   

12.
李芳生 《陕西教育》2010,(12):38-38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经常听到学生这样对老师说——“老师.我不会画”或“老师.我画不了.这太难画了”。即使有个别学生画了下来,但是。对他们自己画的也不满意。时间一长慢慢地就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连拿起画笔的信心也没有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只要对他们进行合理地引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3.
以“老师”这样的题材作文,本来是小学生非常熟悉、有材可选、有话可说的,可多数学生往往只局限在老师如何带病上课或怎样辅导学生这样的框子里取材。从三年级写到五年级,他们自己也觉得写腻了。这主要是学生不会立意、不善选材、思维不宽的缘故。我试引导学生多侧面地思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怎样使学生多侧面地思考呢?首先,我组织学生回顾师生生活,谈自己熟悉的老师的印象。然后我根据学生所谈内容,设计了以下题目:  相似文献   

14.
“老师,这个题目我不会。”“这个题目讲了三遍还不会?……”这样的话我们教师耳熟能详。遇到这种情景,许多教师想当然归因到学生身上,开始了对学生的批判,等到测试时学生再回答不上来,教师的情绪就升格为愤怒,继而是深深的失落和茫然,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杜绝这类现象的再度发生呢?  相似文献   

15.
今年教师节,很多同学都给老师买了精美的礼物,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我也很想买点礼物送给老师,可妈妈不肯给我钱,认为这样不好,她说当学生的把学习搞好才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可是,老师会不会认为我对他有意见#他还会喜欢我吗?  相似文献   

16.
今年教师节,很多同学都给老师买了精美的礼物,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我也很想买点礼物送给老师,可妈妈不肯给我钱,认为这样不好,她说当学生的把学习搞好才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可是,老师会不会认为我对他有意见#他还会喜欢我吗?  相似文献   

17.
今年教师节,很多同学都给老师买了精美的礼物,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我也很想买点礼物送给老师,可妈妈不肯给我钱,认为这样不好,她说当学生的把学习搞好才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可是,老师会不会认为我对他有意见#他还会喜欢我吗?  相似文献   

18.
我有时候会去百度贴吧转转,学生在那里非常活跃。我倒不是想偷窥学生,事实上,当我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没少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但是真的去看了,又感到非常心寒,你简直不能想象那是学生在议论他们的老师——所用的词语甚至可以说不堪入目。我当然能够理解学生们在受到老师不公正对待时心里的愤怒和委屈,那样的经历我也有  相似文献   

19.
今天,又是批阅学生练笔的日子!怀着愉悦的心情,像往常一样,翻开学生的练笔。在专注地、默默地享受着心灵交流的快乐时,不经意间,这样的一段文字跳入了我的视线:“我不是一个优等生,所以我没有奢望老师对我的喜爱与关注。从小学到现在我一直都是个平凡无奇的学生。没有什么特长,所以也不会给教师留下什么印象。老师,我想对您说——我们也需要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激励,需要赏识……老师,请您也分给我们一点爱!”凭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立刻觉得这是老师赢得学生信任的天赐良机。于是,我写上了这样的评语:“首先,非常感谢你对老…  相似文献   

20.
平时我喜欢找学生谈心。面对面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学生还是不太敢说真心话.尤其是关于老师的缺点或不足。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你大胆说.老师不会计较.老师就喜欢听你们对我的评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是你们的真心话.尽管说!”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下.学生就会怯怯地说:“最不喜欢的是你喜欢拖堂.我们特烦!”一个人是这样说,三个五个也是这样说:男同学是这个意见,女同学还是这个意见;上届学生这样说,这届学生才开始教.就这样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