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是学习者学习的基本条件,任何脱离特定情境或场合的知识都是毫无意义的。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学习能使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有效迁移应用到解决社会生活中去。由此及彼,对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作业设计的研究,也会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数学作业的特征和类型所谓"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数学作业",是指从学生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捕获真实情境或情境脉络,借此提出数学问题,让  相似文献   

2.
方慧琴 《现代教学》2014,(11):28-29
我校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在基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体现出了人文性和多元性,把数学作业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将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学科的学习元素整合起来,构成一个学习整体。通过分层设计、分步达标,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学"长作业"蕴含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设计数学"长作业"时,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长作业的生活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背景下,既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要提高学生素养,教师作业设计则尤为关键,学生的作业应当增加更多的操作性、实践性作业。小学数学微实践作业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实践作业,使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具有趣味性、探究性、融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自主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小学数学微实践作业,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微实践作业中实现玩中学习;通过调查研究,让微实践作业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通过开放探究,在微实践作业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数学实践性作业对学生的“动手做”较为关注,忽视了对学生“说”的训练,不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基于实践性作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规律,从说反思、说体验、说故事等方面设计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改变传统数学作业的学习样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好玩、有趣,既能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对教学语言、情境设置、合作交流、作业设置等进行生活化设置。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吴雅琴 《现代教学》2013,(10):43-43
合理的作业设计既要重视基础性,又要联系生活,具有应用性,而不是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正是基于新课改的这些理念,探究性作业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并逐渐成为新课改浪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素养的一种作业。这种作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以杜威为主要代表的近代教育家,从课程角度将作业作为达成课程目标的一种“学习活动”.作业设计直接指向活动设计,涉及学生经历求知的整个过程.初中数学的深度学习即为“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基于“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深度思考,实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双减”背景下设计研发相关的数学作业,既要遵循数学学科知识的生成、生发规律,同时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规律等。要从儿童视角、课程视角和生活视角出发,设计研发层次性、探究性与综合性作业。要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彰显作业的育人价值。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在数学作业过程中、学习过程中永远保持积极的、向上的姿态。  相似文献   

10.
作为锻炼学生认知能力、思维、心理等的最佳时段,初中阶段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指导,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程度。作业在数学教改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被教育界所认可。基于初中生数学学习需要教师引导的诉求,本文从前置作业在初中数学教改中的高效应用视角出发,以如何良好应用前置作业设计为分析对象。  相似文献   

11.
方慧琴 《现代教学》2016,(Z1):64-65
我校数学校本化作业基于课程标准,在作业的设计中体现人文性和多元性,把数学作业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将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元素整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作业的质量就有保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得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学习新课,布置实践性作业巩固新知,从而营造智慧课堂。  相似文献   

13.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作业。它能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解决  相似文献   

14.
邹恒 《天津教育》2022,(15):75-77
<正>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前置性作业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前置性作业对作业设计、作业布置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能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也能对需要学习的课程有大概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快地掌握知识。前置性作业指的是教师在正式教授新知识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布置与新知识相关的作业,其本质在于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万青 《学周刊C版》2011,(5):128-128
新课程强调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开放性。我个人认为让学生撰写数学日记能达到这个意图。写数学日记,可以拓展学生认知领域,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写数学日记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数学问题能力……因此,本人在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写数学日记有许多好处,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魅力,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基于这一点,我结合自己平时布置的作业——数学日记,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要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但是,数学其实不完全是从现实生活情景中直接产生的.人们基于t3常生活经验,还必须通过一些感性或理性的特有数学活动,才能把握数学的本质,理解数学的意义.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科尔布(Kolb,D.A.)认为,一般的认知学习理论只强调“认知”的影响,而他则着重强调了“经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双减”背景下要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从单一割裂走向综合融通,让作业更精准、更有趣味、更具“开放性”“结构性”,让作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要通过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能,发挥数学作业的育人功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我们的常规课堂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是否真正被充分挖掘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内容的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  相似文献   

19.
张钰 《小学生》2023,(9):4-6
在“立学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积极优化创新课堂样态,采取前置性学习模式,通过把学习任务问题化,将学生的学习化作为一个基于问题展开的“发现—解决—创生”的过程。教师强调以学生为本位,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开展“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活动,并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预学任务,引领学生“顺己求学”“立身而学”。通过丰富多元的尝试性学习,在前置性学习或作业体验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数学作为学生进行高效认知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提升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业的练习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检测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新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体系》中这样描述: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参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使数学作业的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认知水平,从而设计出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