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是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的南宋禅画《潇湘卧游图》中的全部题跋。目前,该画上现仍留存9条南宋人的题跋,5条明清人的题跋,另有1条南宋人的题跋散佚,但载于《石渠宝笈初编》。题跋保留的完整性,留下了丰富的资料。经由9条南宋人的题跋,可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南宋时自上而下的修禅风气,非但使士人居士与禅师之间相互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还使士人之间多有结社交游。第二,《潇湘卧游图》中的禅意,使南宋居士们阐发无穷,显示出深厚的禅学素养。第三,题跋中的南宋士人,并非交游圈中的画家或收藏者,而是围绕着禅社而结交的社友,对禅意的探究多过对画意的欣赏。自明代之后的题跋,则如今天常见的样貌,主要围绕鉴定、鉴藏展开论述。各种语境的题跋,生动地呈现出了不同时代和身份的士人之兴致所在。  相似文献   

2.
魏晋六朝王权的更迭,除蜀汉、东吴、十六国割据政权以及北魏是凭军事实力"征诛"建立之外,其他各朝基本上都是采用和平移交政权的禅代模式。这种模式,由于其"易姓而王"缺乏血缘效力的特质,因此王权政治的合法性亟需援据符瑞加以彰显与呈示。故而,魏晋六朝禅代夺权者,常常以"承天受命"自居,倡导、宣扬,乃至造作天命符瑞,为其争权服务,这是魏晋六朝禅代不可忽略的一个实际。  相似文献   

3.
肖林桓 《大观周刊》2011,(21):119-120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自谓“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以此在唐宋以来“以禅喻诗”的诗歌理论上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并形成了自己的诗学观念。后人对其“以禅喻诗”之旨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前人对诗、禅、人、乃至时代的因缘关系的忽视,今作解读,以期正确把握严羽诗禅说之正义。  相似文献   

4.
福州禅和曲发源于宗教音乐,在福州民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民国时期曾具有很大影响力。本文对福州禅和曲的形成、发展过程及现状做了一个初步的归纳,并简要探讨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回归文化的图书馆——图书馆现代发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知识的图书馆"、"技术的图书馆"和现在正在进入的"文化的图书馆".文章对这三个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图书馆正在朝着"文化的图书馆"发展的观点.文章着重回顾、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的功利性特点,对惟技术的工具化倾向作了批判,指明回归文化才是图书馆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6.
晚明书画家董其昌以其多面的才华和多重的成就流芳百世。其博学多识,打通儒道释三家,自成一派,开创了"以禅入画"的山水画创作风格。开辟了一块崭新的艺术天地,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正据权威人士说,心理学中有种心态叫"空杯心态"。何谓"空杯心态"?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  相似文献   

8.
通过绍熙内禅事件,有助于人们了解宋代皇权特质,并分析宋代皇权既有扩大又有削弱的迹象。同时亦能看到宋代政治的运作特征,对于了解我国古代帝制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我国当代的政治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禅诗是一种高品位的哲理诗。它既具备诗歌的美学特征,有诗趣美,又包蕴禅宗的哲理内含,有禅趣美。唐宋以后,佛教中衰,禅诗不现于世久矣。散存于卷帙浩繁的佛学典籍之中的禅诗,虽有逾万之数,但如断线之珠,尘封泥垢,幽光难显,鲜为人知。台湾学者杜松柏先生潜心内典,遍览禅籍,于禅诗情有独钟,不忍心这些禅苑花锦彩散色凋,集得禅门开悟诗二百首,用慧心妙笔,详加析论。禅诗高境,复现于兹。一册在手,犹如睹古锦一段,五彩逼目,诚研习禅学诗学之大助也。 全书分为四十一章,每章都是一篇或长或短的论文,围绕一个专题,先介绍禅宗人物,禅门公案以及其他背景材料,再引出一首或一组与之有关的禅诗予以解说,以帮助一般读者理解和欣赏禅诗。论文涉及禅宗的特征、禅宗的五宗二派的大师级人物、三十多则著名公案以及禅与诗词的关系等方面,合而观之,严然是一部自成一体的禅宗史。 禅诗常以比兴为体,曲喻多方,举凡山川风物、花鸟虫鱼、世情百态均无不可纳之入诗。这与禅宗悟道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禅师讲究绕路说禅,最忌一语道破,所谓“言语道断”是也。初入禅门的僧众,往往不谙此理,动辄刨根问底,想弄明白什么是佛,结果总是碰壁。禅师不是以拳脚相赠,便是答非所问,什么  相似文献   

10.
龚世学 《兰台世界》2014,(11):10-11
魏晋六朝王权的更迭,除蜀汉、东吴、十六国割据政权以及北魏是凭军事实力"征诛"建立之外,其他各朝基本上都是采用和平移交政权的禅代模式。这种模式,由于其"易姓而王"缺乏血缘效力的特质,因此王权政治的合法性亟需援据符瑞加以彰显与呈示。故而,魏晋六朝禅代夺权者,常常以"承天受命"自居,倡导、宣扬,乃至造作天命符瑞,为其争权服务,这是魏晋六朝禅代不可忽略的一个实际。  相似文献   

11.
港台掠影     
港台掠影港首次用中文审案1995年12月4日,香港当局的「最高法院」审理了一宗家产纠纷案。一位年近90岁高龄的老妇人与3名子女对簿公堂,大法官杨振权用广东话以较慢的速度逐字读状,并有一人将其广东话翻成普通话以同那位老妇对话。他还特准以录音重播,另用中...  相似文献   

12.
正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仙女庙镇,国际著名佛教大师,佛光山开山宗长,世界佛光总会会长,临济宗第48代传人,南京大学中华文化学院名誉院长。他12岁礼佛行佛,逐步将佛教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遍全世界。他创建的佛光山和佛陀纪念馆被誉为"人间佛国"。他以"净化人心"为己任,致力弘扬的"人间佛教"被赞为"改革了佛教、改善了人心、改变了社会",他被尊为"一代宗师"。"他将一己化作灯芯,以一生的磨难和努力点燃自身,照亮他人"。他的功绩和精神,被褒奖为"跨越了宗教、超越了台湾、飞越了时空"。他不辞辛劳,积极为两岸交流与合作呼喊奔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不懈努力。他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江都人民的自豪。  相似文献   

13.
吴振亚 《大观周刊》2012,(50):15-15,14
道教内丹学主张.内丹修炼的三个要件为药物、鼎器和火候。王道渊是元末明初全真南宗道士,亦是明初道教界较有影响的一代内丹大师。王道渊对鼎器、药物、火候的阐述,既继承前人,又作了新的诠释。王道渊内丹三要件论在明代内丹学史上占有教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瑞士建筑学家沃尔夫冈·费勒的《日本茶室与空间美学》以日本茶室为分析对象,历时性地梳理东方茶室的审美特征,阐释了东方茶室所蕴含的道禅哲学精神旨趣。本文分别从空间本体、生命境界及其营造的审美意象等几个方面,讲述了极具东方文化韵味的生活空间美学。  相似文献   

15.
南京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时期,豪门贵族大多喜好饮茶喝酒,以茶代酒这句口头禅就出自六朝时的南京. 唐代南京佛教高僧大德云集传法.茶有提神醒脑、生津祛疲等特殊功效,成为僧人最理想饮料,刺激了寺院茶叶的生产.之后进一步在宫廷、民间推广普及. 唐代人陆羽编撰了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因此被尊为茶圣.他从小被寺院收养,对茶的许多相关知识的最初了解和兴趣都是从寺庙中获得,练就了种茶、采茶、制茶、烹茶的技艺.21岁时他专程赴栖霞山采茶品泉,与禅师品茶论禅.后来,宋代僧人就在陆羽试茶处造亭,并摩崖刻石“试茶亭”.南京寺院的禅师们借茶悟禅,刮起了南京的茶禅之风.尽管“茶禅一味”这四个字的提法是南宋以后的事,但在唐代南京的茶禅文化中早已有所蕴育.  相似文献   

16.
"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我国报业前辈史量才将报格置于与国格、人格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位报业前辈邵飘萍,则以"世界新闻事业之趋势,基于‘以新闻为本位'之原则",为报格做了具体阐释.他认为,"报纸之第一任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兴味,最有关系之各种消息,故构成报纸之最重要原料厥惟新闻."  相似文献   

17.
已知的清代梁章钜的《楹联续话》虽然版式不一,但属于同一版本系统,即道光二十三年南浦寓斋刻本。据笔者所知,道光二十三年以后重刻的版本以及现代人整理的标点本,都结尾于"问者大笑而退",共计301则联话。笔者最近发现一个新的《楹联续话》版本,虽与道光二十三年南浦寓斋刻本系根据同一版刊刻的,却在结尾于"问者大笑而退"这则联话条目之后多出一则,即共计302则联话。因此,该版本应是未删本,即初刻本。  相似文献   

18.
陈微 《图书馆》2017,(9):44-48
清末著名学者王闿运的楹联,将宋代以来的儒学发展隐括为"濂溪一脉""吾道南来""大江东去"三个阶段,从儒学文献的角度而言,可以将这三个阶段的学派源流著作统称为"道南文献"。"道南文献"有《道南录》《道南渊源录》《道南一脉》等共约80余种400余卷,主要可分为四类:濂溪学相关著作;《伊洛渊源录》及续作;以"道南"命名的著作;概述道统、学统类著作。"道南文献"的道统谱系以濂学为"元创",以濂洛关闽为"正脉",概述圣学"统宗",意在梳理宋代以来儒学的传承脉络,确立儒学正统、理学正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九十年回望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走过了九十年历程,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20-1949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开端及第一个繁荣期;1950-1977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二次繁荣并跌落的阶段;1978-2008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三个繁荣期及其走低与再兴.在对早期图书馆学学科形成过程以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与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认为未来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理性发展应将专业注意力转移到"知识"上来;对以往丰富的办学层次重新进行定位;继承前贤"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想,使专业教育逐步形成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李华 《大观周刊》2012,(31):28-28
中国禅学始于汉末安世高的小乘禅,玄学的盛行带来了魏晋般若学的繁兴,至南北朝时,北方禅学蔚为大观。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进入了模仿世俗化的封建宗法制度确立传法世系的阶段,禅宗一向重师承,因此以标榜“南天竺一乘宗”的菩提达摩便被奉为东土初祖.至唐宋时更是有西天二十八祖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