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课》1996,(5)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一位八旬老者享有两项“冠军”称号:近视度数最高(1800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最多(4次,为中国科学家中唯一的一位)。 新中国成立不久,唐敖庆以出色的成绩取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他旋即办理了回国手续,急于归来报效祖国。他的导师为失去这个学生而非常惋惜,在饯行宴会上对他说:“我清楚贵国目前相当落后,我想,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天性真率的青年,赴亲友家做客,归家的晚上,垂头丧气地跑进我的房间来,躺在藤床上,不动亦不语。看他的样子很疲劳,好像做了一天苦工而归来似的。我便和他问答: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在《我的师承》中说,查良铮和王道乾两位先生对他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作家对他帮助的总和还要大。在我读书的过程中,除了少数几位语文老师对我产生影响外,心灵得以壮大的大部分营养都来自我的阅读。那些未曾谋面的作家是我的另一批老师,他们更深  相似文献   

4.
花园内,花匠种下了一株百合和一枝玫瑰。几天后,花匠离开了,让鲜花们等他回来。百合主人离开了,我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有几分伤感,他让我们等待,我会等下去,等待他的归来。等待的时刻并没有想象中那  相似文献   

5.
由此我想到一则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老禅师月夜散步归来,发现一个小偷在他的茅屋里偷东西。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在《我的师承》中说,查良铮和王道乾两位先生对他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作家对他帮助的总和还要大。在我读书的过程中,除了少数几位语文老师对我产生影响外,心灵得以壮大的大部分营养都来自我的阅读。那些未曾谋面的作家是我的  相似文献   

7.
胡冰 《神州学人》2008,(2):20-22
2007年,刘积仁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该项科技奖励基金设立的宗旨,就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 现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软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的刘积仁,是一位颇具艺术风格的软件主义者! “文革”时期他是工厂工会里的多面手;海外留学归来,他成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博士,55岁当上了大学教授,为营造更好的研究实验环境,他选择了下海,从此走上一条商业与学术兼济的道路。他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开发出包括CT在内的一系列国产数字医疗设备,开办5所IT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8.
我甩开轻松、协调、舒展的步伐,快速而有节奏地跑着。50米、40米、30米……该冲刺了,我用力摆动双臂,加快了脚步。伴着急促的呼吸声我用尽全力,奋力冲向终点。成功了,我冲刺成功了!记住冲刺的时刻。因为,冲刺的时刻常被成功的喜悦掩埋,就像一位辛勤努力而又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如果说成功是喜悦的,那么冲刺就是内心的辉煌。记住冲刺的时刻,它包含了坚持、挑战、努力、超越……  相似文献   

9.
兴趣     
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师兄,在他32岁生日、已经接近事业巅峰的时刻宣布将从商界退隐,重返象牙塔,在国内外寻一所好学校去研究他念兹在兹、始终充满兴趣的历史学。我原来已经很佩服他,身居高位,工作缠身,竟还有时间投放在学术兴趣上,而这一举动就更令我惊叹了。当然,他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物质资本来支撑他的全面性的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10.
辛老离开我们了 ,但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不会磨灭的。我仿佛仍然看见他从校园散步归来 ,一身朴素的衣着 ,一口很浓的山西口音 ,我们又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讨论问题。有人曾经问我 :您这几年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 ,谁是您的导师 ?我回答说 :就是他 ,辛老。我上小学时 ,从辛老编的课本上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等见到他的时候 ,我已经在兰大工作了十几年。那还是十年动乱时期 ,他从师大调到兰大 ,是学校的负责人之一。一天 ,办公室说辛老找我 ,我心里有点紧张。见面后才发现 ,这位延安来的老干部、“大领导”原来是一位十分亲切的老人。他看到我在学…  相似文献   

11.
一位朋友从沙漠归来,告诉我一件非常郁闷的事情,他花重金购来的一块瑞士名表坏了,他联系了厂家,但厂家在听说他的经历后却告诉他,这块表已经没有修理价值了,因为维修费用和买一块新表的费用是差不多的。我好奇地问他,这块名表不是号称水火不侵永不  相似文献   

12.
初“识”吴老师,缘于他的“每天三篇日记”,即女儿成长日记、教学日记、教科室工作日记。那时,我还在师范学校学习,是我的好几位授课老师在课堂上提及,金师附小有这样一位十几年如一日执著的,潜心自己美丽事业的名师。虽未曾谋面,但我的内心早已敬佩不已,不为别的,只为他的坚持与尽责!  相似文献   

13.
2020年的春节与往年不太一样,新冠肺炎疫情悄然蔓延,由武汉波及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我的爸爸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我有一个多月都没有见到他了。他不能回家,只是偶尔会在半夜给我打个电话,有时候话只说了一半,电话就中断了。后来爸爸告诉我,他有紧急救助任务。爸爸是安徽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同时担任医院医疗组组长,正在执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任务,他在一线负责重症病人的腿治疗,时间紧,任务重。  相似文献   

14.
陈永川归来     
陈永川归来戴逵贤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有一位从美国洛斯阿位莫斯国家实验室归来的组合数学家,他是今年33岁的陈永川。(一)陈永川像通常的四川人一样,身材不很高大,前额出奇地宽阔,仿佛一座宝库的大门,里面包容着无尽的智慧。陈永川坦言:“我的全部幸运,是从艰苦...  相似文献   

15.
一位朋友从沙漠归来,告诉我一件非常郁闷的事情,他花重金购来的一块瑞士名表坏了。他联系了厂家,但厂家在听说他的经历后却告诉他,这块表已经没有修理价值了,因为维修费用和买一块新的费用是差不多的。我好奇地问他,这块名表不是号称水火不侵、永不磨损吗?怎么会坏呢?  相似文献   

16.
幸运地成长     
唐彩斌,一位熟悉而又陌生的作者。熟悉,因为我们已有了一年的联系;陌生,因为我们还未曾谋面。在我们的交流中,他热情奔放、谈吐幽默,年仅30岁,但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却令我折服。他的课别具特色,“善于在知识关键处阐幽发微”。读过《“平均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你会发现他对数学教学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谈起他的成长,他总说自己只是幸运而已,然而我相信,幸运之神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17.
印象2001     
我是该写一些东西给她的——我的尊长、恩师、校友和我最牵挂的朋友。我到现在还是那一副平淡无奇的样子,而你在我心中的印象却是越发的风韵悠然,神采飞扬。初识你时,你怕是还未曾见过我。那是你的学生们讲述你把一堂向来刻板的公开课演绎成一部交响诗!一位老学者,看着你的学生拿着依他的命题立刻而就的小诗,在同窗悠扬的琴声中自由的吟唱,他激动地摘下胸前的佩章赠你,握着你的手良久无语……唉,当时我  相似文献   

18.
我曾在译本刊物上看到这样一来一则小故事:有一位住在山中茅屋里修行的禅师,一天晚上散步归来,看见小偷正在自己的茅屋里行窃,他怕惊动了小偷,便脱下自己的外衣,站在门口等待小偷出来.  相似文献   

19.
父亲决心要我们进圣约翰大学,因是那时全中国最著名的英文大学。他要他的儿子获得最好的东西,甚至梦想到英国之剑桥、牛津和德国之柏林诸大学。因为他是一个理想家。当我留美时,以经济支绌,迫而离美赴法,投入青年会为华工服务。后来写信给他说,我已薄有储蓄,加上吾妻的首饰,当可再去德留学。我知道这消息会给他以未曾  相似文献   

20.
邓维策 《师道》2008,(6):54-54
中午在食堂吃饭,一位同事问我:“还记得邓璐(化名)吗?” “当然记得了。” “他昨天走了。” 邓璐是我曾经任教学校的一位同事。我到那所学校的那一年,语文组共有八位男教师。有一位写得一手好字,刚刚退休,偶尔还来办公室咬几个文字,开一句玩笑,他在不到七十岁时因中风而作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