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提起范曾先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画艺术。他的泼墨人物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笔墨浑厚、造型生动,塑造的人物飘逸潇洒、栩栩如生。然而如果说范曾是画家,他却文彩飞扬;如果说范曾是文人,他的画名早已远播四海。范曾的文与画珠玉璀璨,是当代中国画家中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鬼才”“怪才”“奇才”,一代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2.
龙舟 《中文自修》2010,(1):11-11
读过著名画家范曾的一篇文章。他说:“宠物’云者,本应爱其生命.听其自然。然而人类的贪欲,必以动物痛苦的代价愉己,那么无论如何的宠爱都无异于戕害。”它们“虽为宠物,实为囚徒”。他并反思自己曾饲养两只小猴的过程,虽“饲以果品甜点,洒以香水,然而不到三年,它们先后死去”。范曾先生重视的是动物的“自由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范曾先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画艺术。他的泼墨人物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笔墨浑厚、造型生动,塑造的人物飘逸潇洒、栩栩如生。然而如果说范曾是画家,他却文彩飞扬;如果说范曾是文人,他的画名早已远播四海。范曾的文与画珠玉璀璨,是当代中国画家中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鬼才""怪才""奇才",一代艺术大师。范曾对自己的评述有二十四字: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人们知道他的画,却鲜有了解他的人:作为一代书画大家,范曾大隐于世,却心挂世人;大气中和,独享淡泊人生。收放之间,尽显大家风范。范曾先生作为文化人群体的代表,和企业家们一同行善,更能让中国财富上长出精神来,在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有标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范曾的泼墨人物画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具有极其个性的艺术感悟和艺术表现力。透过那些鲜活淋漓的泼墨人物我们看到的是范曾对中国古典文化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表达。他的绘画具有以诗为魂书为骨的精神,其独特的艺术主张表现在绘画的笔墨、人物的内在气韵和绘画精神上。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具有精、气、神相统一的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5.
范曾的绘画艺术在当今的中国画坛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他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求索,融丹青意境、书法笔意、诗书浩气、国学素养于一身。他坚守民族绘画精神,主张“复归古典”的美学思想,赋予绘画艺术以人文情怀,在艺术作品中提倡审关自由。其笔下的艺术形象是人文思想和艺术追求的审美表达。  相似文献   

6.
诗友范曾,画坛鲲鹏。龙的传入,华夏精英。等等学子,艰苦备经。师法前贤,自然天成。新文入画,万国慕倾。诗词书艺,雅有古风。线描状物,写照传声。笔下烟云,腕底游龙。形神兼备,艺盖东流。范氏画馆广为国增荣。东方既白月学林一挖。邀我任教,愧对盛情。九八大展,香江沸腾。丽入巨制,举世震惊。心系祖国,万里长征。遥寄学长,再露峥嵘!华夏之光(诗评)──贺《范曾的艺术世纪大展》成功@王泽庆①60年代,我与范君均是中央美术学院“蒲剑诗社”成员。 ②1984年日本冈山设立“范曾美术馆”,大长国人志气。 ③范氏以书画所售巨…  相似文献   

7.
Achara 《大学生》2012,(9):52-53
日前公布的"2012胡润艺术榜"列出了2011年里在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最高的100位中国在世艺术家排名及作品介绍。凭借作品成交总额9.4亿元的成绩,著名书画家范曾蝉联中国"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的头衔。国画家崔自默以9,836万元的总成交额首登"胡润艺术榜",排名第25位,并且居今年新上榜艺术家之首。崔自默,是范曾的第一位博士。作为职业艺术家,崔自默目前任职于中国  相似文献   

8.
初夏的燕因,伴随着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的传统音乐莫扎特的D大调进行曲,在著名书画家范曾的“穿针引线”下,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和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之间穿越55年的“诺奖对话”就此开启。  相似文献   

9.
敬仰范曾     
滴水可见太阳。虽然我对范曾的了解还很不够,甚至有些肤浅。可经过对范曾这点点滴滴的了解后,我真的从心底里敬仰他,敬仰像他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0.
我知道范曾其名,是在1960年前后,而真正认识其人,却已到了1972年. 1960年前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套《中国画家丛书》,引起了我的兴趣,每出一本我都要买来看.我觉得,这一类书对知识性、理论性、趣味性都要求很高,作者需要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雄厚的理论基础、坚实的文学功底以及多方面的阅历和修养,否则是断断写不好的.而其中一本《徐悲鸿》,作者正是"范曾".  相似文献   

11.
千年的美丽     
十面埋伏寒风萧萧,冷雨凄凄。纤纤素手,轻轻一拨,秦时明月便折射出一段遥远的故事。十万大军在娴熟的手指间奔腾而来。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搏,悄悄拉开了序幕,惊心动魄。其实,早在鸿门,范曾一句“竖子不足与谋”,所有的结局早已注定。厮杀在渐渐隐退,呐喊越来  相似文献   

12.
张兵涛作品     
1971年生于江苏南京,199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师从范曾、杜滋龄先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在《梵高的坟茔》里,范曾以愤激、直率的文风,表达了天才寂寞以及对艺术家和他执着地为艺术献身精神的一种敬仰和赞美;同时也分析了形成作者这种文风的原因除了本人的性格外主要是受老庄古典浪漫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就是中国古典艺术。中国古典艺术是以“意境”为核心,以“意象”为纽带,以艺术符号为表现形式的生命体现。中国古典艺术的代表诗歌和绘画,都不约而同地把“意境”作为最高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5.
继承中国传统道德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也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现实需要.中国传统道德中以“公忠”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仁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以“公正”为核心的“义利”观念、以“孝悌”为核心的人伦道德理论、以“修身”为核心的道德修养理论,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保持党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16.
1988年5月12日,经过较长时间酝酿筹划,刘吉、曲啸、范曾、李燕杰、景克宁、庄青、彭清一、周荫昌、郑焕明、李永田、姚有志、诸有琼等,三十余名教育艺术专家教授汇聚北京师范学院研究讨论“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的成立。会议在李燕杰教授主持下召开。他简要而热情地谈了研究会的宗旨和希望,(详见本刊卷首语)获得了予会同志们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7.
范曾先生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滋养其艺术之树结出累累硕果的源泉,不外乎他在艺术创作中能坚守"以艺弘道,以道驭艺"的创作原则。其中"道"有两个特征:一是艺术家个体价值的高扬,二是对民族未来发展的责任感,两者统一于范曾先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依恋感。范曾先生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文艺创作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熔铸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从而解答当下文艺界民族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顾名思义,是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写作对象的“本科毕业论文”,既不是以“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理论”或有关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写作对象的论文,也不是泛指通常意义上的文学论文或学术论文。文章从选题与题目、资料与提纲、初稿与修改稿、定稿与答辩四个环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修为     
教师“修为”具有双重词性,作为名词,指教师经由练习、修炼等实践过程后所达到的修养、素质、能力、道德等境界;作为动词,指教师为达成或实现某一技艺水平或境界所进行的持续的、规律的、不断深入的实践过程。教师“修为”,既指文化自觉、德性自觉、专业自觉的教师学习方式,亦为教师修心正志、修德正身、修业正行的养成过程。教师“修心”以“正志”,通过“蓄心”以“觉志”、“养心”以“诚志”、“炼心”以“正志”的“修心”过程,“正”中国文化中“育人之德性完满”的教育本体性追求为“志”。教师“修德”以“正身”,“修”为师者敬义恪责、弘道润性、怀德臻善之本德,以“德”率“身”,“德”厚“身”正,行“正德”之教;教师“修业”以“正行”,是博观精察、凝疑究源、知行相资、昭本育慧的实践共生过程,行“正”方精其所业。教师“修为”旨在汲取中国文化滋养,养成涵具中国生命学养的博练之师、厚德之师、鸿懿之师,探寻中国式教师发展之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杨振宁问,如果爱迪生穿越到现在,你最希望他看看什么?莫言说,我想应该是手机吧。那天,央视《开讲啦》栏目请来杨振宁、莫言以及范曾三位嘉宾,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书画家,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是一场好玩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撒贝宁临时让坐在中间的范曾客串当主持,他却跑到台下当起了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