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瓜子风     
“咔!”晚上十点,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瓜子的香味在宿舍里弥漫开来…… “哪来的瓜子?”刚要进入梦乡的我猛地睁开了眼睛,从床上跳了起来,寻找瓜子声的方向,一副饿狼扑食的样子。由于学校不允许我们在宿舍里吃零食,我已经“三月不闻瓜子味”了。“咔!”又一声脆响,我立刻扭头搜索目标。“这是我的,不许抢!”珠丽摇了摇手上的那袋瓜子,顿时发出了哗啦哗啦的瓜子碰撞声。  相似文献   

2.
也许有人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搞什么“家规”,是不是太落后了。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其实一些革命老前辈,也多有“家规”。周恩来的“家规”:晚辈来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不许动用公家的车子;不可说出与总理的关系……刘伯承的“家规”是一张告示:“儿子们,这些电话是党和国家给你爸爸办公用的,你们私事绝对不许用这些电话。假公济私是国民党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刘家来。”董必武的“家规”是“约法三章”:不许向地方要东西;不许以他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不许接受礼物。彭德怀的“家规”是“三条原则”:自己不贪;别人不送;敢于…  相似文献   

3.
我没有给四(1)班上课前,就听他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说这个班是学校出了名的调皮班。但我认为,学生调皮好,调皮的学生一般都有点小聪明。下面是我在摸索“捣蛋”班级课堂管理与教学的一些体会:一、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刚开始给这个班上课时,我板起脸孔,向学生约法三章:课堂上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果然课堂很肃静。可是当我提问题时,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我火了:“怎么你们都变成哑巴了?”这时,学生才说:“老师,你不是规定我们上课不许说话吗?”我心里羞愧,但还是强辩说:“是叫你们不要乱说话,不是叫你们不回答问题呀!”学生抗议:“哪有…  相似文献   

4.
陈兵 《班主任》2009,(10):25-26
一次单元测试卷发下之后,我看见两个学生拿着计算器忙着统计分数,我好奇地问道:“你们在忙什么?”学生答:“我们在算两个宿舍的平均分。他们上次超过了我们,我们算算这次是哪个宿舍考得好。”看着两个宿舍的学生在无人支使的情况下主动PK,忙得不可开交的样子,我想:如果把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制订规则,让他们也能这么主动地竞争,那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还不都是独当一面的“精英”啊?  相似文献   

5.
正月十三日早晨,我得知“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考了80分,一种无以名状的激动充溢我的全身.在宿舍里.看到“伤痕累累”的两摞自考书,我让自己的泪水进行了10分钟的“欢乐颂”——这一年我考完了10门课程.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应做多面手●谢学莲我当教师10多年来,一直做班主任工作。我觉得班主任如同一个演员,应该善于扮演各种角色,换句话说,班主任应该是个多面手。在学生印象中,我有时是“严父”。譬如考试,我要求学生把每次小考都当作大考对待,不许提前交卷,不许在卷面上乱涂...  相似文献   

7.
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却阴差阳错地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为了管理好我的学生,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结合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自己还特地制定了一套班级制度。但对学生一味的“不许”,不但效果甚微,而且常常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8.
那年,操场西边是我班的卫生区,常有学生在此倒垃圾。为此.我没少挨领导的批评,班级评比因此而时常扣分,真令我烦恼。一天晚自习下课后,我在回宿舍的路上,忽听“唰”的一声。透过月色望去,不远处一位个头不高的学生在操场西边倒完垃圾正往回走,那走路的样子,分明是我班的学生张木生。  相似文献   

9.
否定词孩子们在家每天所听到的、父母常讲的词语中,由“不”组成的否定词为最多:“不许”、“不能”、“不要”、“不可以”…有个孩子在一篇名叫《不许父母》的作文中,写了父母讲的很多很多“不许”的内容:“不许淘气”、“不许玩沙子”、“不许晚回来”、“不许去同学家  相似文献   

10.
溟蒙 《成长》2007,(1):43-45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大学开学的第一天,宿舍里的女生一边整理床铺一边问我:“阿姨,你送的是谁?”天啊!她竟把我当成了送学生的家长。我涨红了脸,像一个吃多了辣椒的孩子哼哼哈哈地说:“哦,不,不……”话未说完眼里就浮上了一层水雾,那是一种近乎心碎的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11.
报刊撷英     
提倡“环保批评”批评是有颜色的吗?有的。一位教师批评学生时爱用“警告”一词。“我警告你,以后不许再迟到”、“我警告你,假如再讲话,别怪我不客气”之类的话语常出于其口,于是学生称之为“红色警告”。如果说警告型的批评是红色的,那么嘲讽挖苦型的批评对学生来说,则是黑色的了。有位叫夏冬的学生有流鼻涕的毛病,有次上课,老师提问他,见他答不出来,光用手抹鼻涕,就说:“夏冬呀,我看你不如回家找个叫春秋的老婆,开个‘四季粉丝店’算了。”此话一出,全班大笑,也许这位老师对自己的黑色幽默颇感得意,但这无疑会深深伤及…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所有2000多名住宿生的农村学校,一名普通的宿舍管理员成功地帮助一个学生戒掉“网瘾”。一连几天晚上,宿舍管理员发现一个有“网瘾”的学生有去网吧的迹象,于是就在熄灯后、午夜12点、凌晨2点三次去查宿舍,均发现那个学生香甜地睡在床上。可是宿舍管理员还是不放心,当他凌晨4点第四次去查宿舍时,发现那个学生果然不见了。  相似文献   

13.
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一脸严肃地站在讲台上,先是5分钟的提问。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背单词环节,背不出来的学生不许坐下,然后是讲解语言点。教师在黑板上一条条地写,讲解一点写一点,学生在下面“刷刷”地记着笔记,鸦雀无声。整堂课教师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不停地记着,还有学生干脆不记,就  相似文献   

14.
有位名师说:“每一堂课不可能是40分钟都精彩,可是!必定有几分钟是精彩的。”是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上着上着,由于学生突然的神来之语,使得原本平淡的课堂顿时掀起一片高潮。当然.有时也会因为学生的困惑而激发了我的“临门一射”,从而使学生茅塞顿开,使课堂呈现柳暗花明的场面。  相似文献   

15.
《十六年前的回忆》至少教过四次。这次教,无疑是轻车熟路,尽管有不少同行听课,我不愠不火,按照预设的过程,带领学生一步步“向目标”逼近,就在我准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法庭见面”一段时,学生1突然举手问“:老师,难道惊堂木会说话?”我心里咯噔一下,让他继续往下说。“老师,课本上是这样写的‘: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乍读起来,不是惊堂木在说话吗?”“我觉得也是这样。”不由我答话,学生2就接过话头“,惊堂木拍在桌子上,肯定会发出‘啪’的响声,可这段话中,只‘有不许乱喊’这四个字是我们在读课文时听得到的…  相似文献   

16.
县里一次课改汇报活动中,我指导了一名科学课老师做一节科学课《我来造一张纸》。我对做课老师提出了这样几个要求:老师只提供学生几个思考的问题,不许讲一句造纸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每个小组不仅都能造出纸,还能造出厚纸、薄纸、厚薄均匀的纸;不许拖课一分钟。试教的结果是,课没有拖,各组都造出了纸,但多数小组没造出厚纸、薄纸、厚薄均匀的纸,没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女画了一幅剪贴画——《我的理想》,说是要在主题班会上展示。画面上的她,是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我问:“为什么想当教师?”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美好的职业,但她一定得是‘不两面派’的老师!”随后,她断断续续地列举了这样一些现象:老师之间有说有笑,转眼面对学生就绷起了脸,总那么爱训人,经常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快考试了,同学们喜欢的图画、音乐、体育全不上了,给语文、数学“让课”。不是说素质教育吗?难道只有语文、数学才是素质吗?上区里的公开课,早就排练好了,连谁举手发言、问什么、答…  相似文献   

18.
选择信任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所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这扇可怜的门,自打安上那天起.几乎就没有一天不被淘气的学生蹋几脚。学校领导和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先是严厉的:“不许踢门,”“爱护大门,人人有责。”后是温馨的“足下留情”、“我是门,我也怕痛”.诸如此类.软硬皆使.可是都不顶用。大厅门破以后,许多老师建议干脆把木门换成铁门,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始,一条铁的规定开始盛行:不许拖堂,下课铃声一响,教师必须结束上课。诚然,课间10分钟是属于学生的,老师没有任何权力占用。完整的课间10分钟有利于学生大脑得以充分地休息,保证学生下一节课有充沛的精力来学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教”是为了学  相似文献   

20.
多了一点     
接手一个全校有名的“脏、乱、差”高二文科班,我觉得这是对我管理能力的挑战,其难度足以激起我的好胜心。开学初的第一个月,我实行“各个击破”的战术,从课前两分钟的准备工作到晚自修的室内安静,从宿舍的布置“装潢”到教学区和包干区的环境卫生质量,从课堂45分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