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彝族是西南地区世居的民族,拥有独立完整的语言、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风俗文化。丧葬习俗作为彝族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彝族的生死信仰等观念,反映彝族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丧葬习俗也为彝族民间文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切入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先秦的婚姻习俗是汉民族发展的一条脉络,而汉字作为记录历史的符号,为我们展现了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所拥有的丰富多彩的婚姻习俗。远在先秦时代勤劳聪明的圣贤们就已经创造出了一大批古老的汉字,如“姓、婚、妾、家、宾”等。这些古老的汉字都能够如实地反映出生活在先秦时代的人民所经历的婚姻习俗。  相似文献   

3.
董姝 《职大学报》2005,(2):102-103
本文从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和历史典语等方面,比较了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提出了一些英汉习 语文化意义翻译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元朝蒙古贵族以其强悍的军事力量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结束了元以前的分裂混战局面,疆域空前辽阔。但是他们的社会生产方式还留有蒙古游牧部族的特征。反映在葬制习俗上,古贵族实行秘密潜埋习俗。据史料记载,贵族死后不起坟,埋葬之后"以马揉之使平",然后在  相似文献   

5.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是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时期,民族融合、文化融合是总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晋南地区战国秦汉墓的分群研究,探讨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生活习俗各有差异,因此,反映在其文化上也是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面貌,这一点在晋南地区的战国墓葬中有着非常直接的反映。秦汉大一统后,由于全国各地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人们在生活习俗上也逐步趋于一致,到了汉武帝晚期,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汉文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墓葬上的反映就是随葬器物等方面日趋一致。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在其300多首词中塑造了一系列蕴涵极为富瞻的词人自我形象,比较真实和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追求政治理想和人生事业的心理历程及曲折坎坷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舞狮作为一项民间习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其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各地的舞狮习俗各不相同,但是它所反映的文化象征意义却是一致的。将以多维的文化视角还原民间舞狮习俗的历史真实,全面剖析民间舞狮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联系,从而进一步厘清民间舞狮活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8.
“夫妻合葬”是唐代社会一种广为流行的丧葬习俗。“夫妻合葬”习俗所蕴藏的性别文化内涵在于“妻从夫葬”,这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在丧葬礼俗文化中的反映。在唐代“夫妻合葬”习俗中,“妻从夫葬”居主导地位,但“夫从妻葬”的合葬形式亦不乏其例。究其原因,与唐代社会开放、唐人礼法观念较松弛以及女性地位较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唐代婚姻习俗与妇女地位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唐代婚姻作为“人伦之始”和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基础,它的缔结往往是以儒家“阴阳尊卑”学说为依据,以宗法秩序为准则而贯穿于整个婚姻礼俗中。唐代婚姻习俗既有封建保守的一面,也有其务实开放的一面。这一特点决定了唐代婚姻习俗中在坚持传统的“男本位”原则的同时,也出现了“男到女家成婚”、“夫从妻居”婚姻生活的新格局。这是唐代妇女地位较高而在婚姻习俗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阶级斗争的政治历史小说,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曹雪芹以其“虚敲旁击之文”,“反逆隐曲之笔”,精心塑造了众多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揭露了封建贵族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及其必不可免的崩溃趋势,同时,对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和朱熹理学,进行了深刻有力的批判。但是,林彪这个不读书、不看报、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党阀、大军阀,却对《红楼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竟然从被曹雪芹所贬抑的反面人物,那个靠儒家的反动处世哲学发迹的“穷儒”贾雨村身上,去寻找搞阴谋诡计的反革命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穿插叙述贾府的兴衰,揭露封建家庭的荒淫腐败,显示出封建制度走向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命运。对曹雪芹写作的时代曳景的描述与分析,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展现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矛盾与冲突,曲折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2.
“姓”从女从生,与古老、原始的群始习俗有关,反映了原始女权的印迹和先民生育崇拜的文化观念。姓的渊源与古代图腾关系密切。姓是氏族的称号,氏是姓的分支。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岭南地区进入小说家视野,在以岭南为背景、描写岭南习俗、反映明清岭南思想文化的岭南小说中,麻风病题材涌现。明清岭南小说中的麻风病有其独特的病因和病状,兼之“过癞”、毒蛇疗方等治疗习俗,体现出异乡人对岭南的奇异想象和对美好爱情向往的文学审美意蕴。同时,明清岭南小说中的麻风病书写还具有宣扬向善、劝贞奖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本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诗歌的意义和意思是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内容是通过形式来体现的,诗歌的形式往往最能体现诗人的个性与独特性,它表现了作者选择的仅属于自己反映内容的组织构造。诗歌创作有习俗性规则,为了满足读者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诗歌创作更应具有设定性规则。  相似文献   

15.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一位成就显著、独具特色的重要词人。通观其作品,主要特色表现为:其一,以多种艺术手法直接反映宋元更替的巨大历史变动;其二,反映了元朝统治者从服饰、习俗、制度等各个方面对汉族传统文化的变更,从中透露出以他为代表的遗民们在新朝痛苦、悲慨、失落、无奈等种种复杂的心态和感受。  相似文献   

16.
从考古发现、军旅及宫廷武技,古代教育与民间习俗,徒手武技的表现形式,器械武技与流行技法,瑜伽术与武技活动中的精神修炼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印度从上古到近世的武技文化状况,以大量史实反映出印度武技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而习语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本文以习语为视角,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方面,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玉村的婚姻习俗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南特别是滇中地区乡村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村庄最终将以新经济实体对集体经济的取代以及世居家园的重建而宣告终结.与城市发展相一致,获得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和婚姻形态,是村民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李贽(公元一五二七—一六○二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他生活于十六世纪,正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这时的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的吋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连绵不断。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城市市民也开展了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在政治思想领域里,革新与守旧的斗争十分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使地主阶级内部产生分化,出现了一批要求革新的进步分子。李贽的思想,正是当时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反映。昼夜登陴抗海寇公元十四、五世纪,日本国内正当封建领主经济与政治的没落时期,商业资本和海外贸  相似文献   

20.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丈化的巨大影响,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本文分别从地域、宗教、习俗等多方面探讨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