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愤著书的由来包世臣曾在他的《艺舟双辑》中说: “(司马迁)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是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卿废也。”这是包世臣对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如实理解,可以说是知音之言。的确,司马迁在被刑后而不死者,是“以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书坛出现了一种引人注意的现象——“碑学热”。清代著名学者阮元的《北碑南帖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为确立碑学的地位而“伐木开道,作之先声”。沈鹏先生在《刘海粟书法》序中说:“清代阮元启端开辟了碑学道路,经过包世臣发扬光大,直到康有为集大成,形成了完整的碑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 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包世臣,是一位学富才赡的“全才”。他不仅深入研究过农政、盐务、漕运、河工、货币、鸦片以及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等大政利弊,均有著述;而且还是一位有创见的书学理论家和著名书法家。《清史稿》说包世臣“论书法尤精,行、草、隶书,皆为世所珍贵。”《清代七百名人传》称“其书法备得古人执笔、运锋、结体、分势之奇,推为书家正宗。”包世臣“论书,精细之至,为后世开山。”然而,迄今对其书论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却尚阙如。本文拟仅就包世臣的书学理论与实践,略陈窥见,尚乞书苑鸿硕,不吝匡谬。  相似文献   

4.
略谈包世臣的礼俗观盛茂产包世臣是我国近代的一位进步思想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渊博的学殖,“其学问经济,卓然在人耳目。”①包世臣讲求“经世致用”之学,“虽不得志于有司,而救世之心愈切。”②他在嘉、道时期探究农政、漕运、盐务、货币、水利等国计民生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一件事。一、利用写作规律培养自能作文技能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写作也不例外。“天下之事,莫不有法;法之于文也,尤精而严。”(包世臣《与杨季子论文书》)刘勰在《文心雕龙·总序》中  相似文献   

6.
包世臣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是嘉道时期经世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仕途不得志,但通过上书建策施政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包世臣是当时难得的通才,除了河、漕、盐、兵、农等经世之学,于诗、书等也颇有建树。晚年,包世臣整理生平著述,编为《安吴四种》。此书在晚清共有四个版本,全面记录了包世臣一生的主要活动及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万木草堂藏画目》不仅是康有为书法艺术的珍品,也是康有为在绘画方面的理论著作。康有为自幼“性癖书画”。一八八九年,即他第一次上书清帝不达,遭封建顽固派攻讦,他复“洗心藏密,冥神却扫”(《广艺舟双楫序》),“日以读碑为事,尽观京师藏家之金石凡数千种”(《康南海自编年谱》)。他自己也擅长书法,临池之时,专用园笔,肆意逞豪,不避粗率;字风浑厚雄放,尤善作擘窠大字,是与清末吴昌硕、沈曾植齐名的书法家。他在包世臣论书的基础上,“发先识之复疑,窍后生之颐奥”,著《广艺舟双楫》,凡二十七篇。  相似文献   

8.
民歌是人们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产生的。即使是原始人,也会在“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作,由情而发”的触使下,自发地产生感情浑朴的民歌。“乐毋离情”(新出土《诗经》残简),确是深中肯綮之语。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史上的高峰之一,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究其因,一方面是《聊斋志异》本身的艺术成就辉耀于文言小说史,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创作手法(1),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等;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聊斋志异》思想成就的高度赞扬,此种赞扬基本上源自于《聊斋志异》的“孤愤说”,如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鞭挞等。蒲松龄在《聊斋自志》自云“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高估《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要恰当地认识《聊斋志异》的思想意义,不能不深入蒲松龄“孤愤”的实质所在,追究蒲松龄产生“孤愤”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0.
“留白”是中国书法绘画里的一种艺术手段。清人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论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由此可见,“留白”在艺术表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无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先秦道、儒、治刑名法术的学者无不讲它;汉代不仅学者讨论,还被施诸实践,造成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盛世.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无为”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自然观、政治观、人生观诸方面的内容.它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对于它的内涵和发展情况,学术界还没有人系统论述过.本文只试图就它在先秦时代的情况作一些探索. 先秦“无为”思想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一)从西周初年(《诗》、《书》)到西周末年(《周易》),是“无为”思想的萌芽阶段;(二)春秋末年(《老子》)是“无为”思想的形成阶段;(三)从春秋末年到战国中晚期(庄子及其后学,治刑名法术之学的学者如稷下先生、慎到、尹文、申不害、韩非,马王堆古帛书等),是“无为”思想的发展阶段;(四)秦王朝建立前夕(由吕不韦组织编纂的《吕氏春秋》),是“无为”思想的初步总结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中《社会发展简史》(现改为《思想政治课》),新旧教材均列举了“司母戊”或“司母辛”大方鼎的史实,在教学参考书中大都把其中的“司”解释为“祭祀”。《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试用课本》教学参考书中说:“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因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司’就是‘祀’,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之于祖庚为祭祀母亲(名戊)而铸造的”。《中学政治课教材词语解释》、《初级中学社会发展简史(上册)教学参考书》的历次版本,对“司”均持“祭祀”之说。但笔者却有一些疑问,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3.
对于孟子的宇宙观,通行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是“儒家哲学思想向唯心主义的发展”(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145页),是“把孔子天命思想进一步主观观念化”(杨荣国主编《简明中国哲学史》第29页),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任继愈  相似文献   

14.
由于孔子主张“爱人”(《论语·颜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于是,学术界有人认为孔子主张“爱人”,肯定尊重人的价值,因而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在孔子那里已经有了,孔子的思想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甚至有人认为孔子的人道主义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同样伟大的意义。这些观点抹杀了孔子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性质,混淆了孔子儒家关于人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唐代大政治家陆贽的奏议“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东坡七集·奏议集》卷十三《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且“真意笃挚,反复曲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翰苑集”条),“纡馀委备”、“正实切事”(《艺概》卷一)。无论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都堪为“一代典章”(《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十九),因此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宝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陆贽的治国思想、理财之道,于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为整理陆贽的著作,笔者对陆集的版本情况作了初步探索。现根据所见到的陆集版本和诸家书目的记载,将其流变过程略述于次。  相似文献   

16.
“仁”,是孔子树立的一面旗帜,也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在这面旗帜上,写着两个显目的大字——维新。它一方面要求“仍旧贯”(《论语·先进》),反对人民群众犯上作乱,极力维护等级制;另一方面,又认为“迅雷风烈必变”(《论语·乡党》),主张对礼进行“损益”和“变易”(《论语·为政微子》)。它终结了古代天神宗教独占思想阵地的蒙昧时代,迎来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春天,准备了汉武帝以后儒学独尊的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7.
《原君》是十七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的政论集《明夷待访录》的开宗明义篇。全书包括《原君》、《原臣》、《原法》等阐发民主、平等思想的篇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君主专制及其理论基础的论著,它鲜明地体现了近代民主思想。作者幻想以“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原臣》),为臣“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原臣》),及建立“为天下之万民”的“天下之法”(《原法》)等政见,得到  相似文献   

18.
十一月上旬,纪念王船山逝世三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将在我市召开。我校有八位教师应邀参加会议,他们的论文题目是:《论王船山伦理思想的世界意义——兼与西方近代伦理比较》(王泽应),《王船山尊黄思想的历史评价》(邓乐群),《王船山“诗”的社会功能评议》(周示行),《论王船山史论中的军事思想》(王椿梧),《王船山对孔子史学观的继承和发展》(曾也鲁),《王  相似文献   

19.
颜之推(公元531—约590以后),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他曾在南朝的梁朝和北朝的北齐朝做官,后来又做隋朝的学士,是当时最博通和最有思想的学者。他的著作最出名的是《颜氏家训》20篇。在《勉学》篇里集中地表现了他的教育思想,而“早教”和“晚学”则是他在“教”和“学”问题上的思想精华。关于“早教”,颜之推认为:对于儿童应当及早地给予教育。他说:“圣王有胎教之法”(《颜氏家训·教子》以下只注篇名),即使普通人难于达到“胎教”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文选》的发表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是一部内容丰富、涉及经济、军事、党建、文艺、统战等广泛领域,汇集邓小平同志有关精辟思想的重要文献。贯穿全书的中心问题就是现代化和改革。国外评论说:“邓小平是一个头脑冷静的改革者”(美联社记者格雷厄姆),《邓小平文选》“通篇贯穿要实现现代化的意志”(日本共同社特派记者篆越),“邓的书实质上是今天制订国家政策的思想大纲”(意大利《共和报》)。一位西方外交官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