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设计意图 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那些情感愉快的作品由于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容易被幼儿所感知和接受,我们通常会选择这一类型的作品让孩子欣赏.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丈夫长期在外,妻子带领孩子在家生活。例如部分军人、海员、地质工作者、援外工程技术人员的家庭。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大批到外地打工、在外经商及劳务输出人员,他们的家庭也属于这一类。为了区别那些因婚姻破裂而带领孩子生活的单亲家庭,我们姑且称这类家庭为“准单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意图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那些情感愉快的作品由于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容易被幼儿所感知和接受,我们通常会选择这一类型的作品让孩子欣赏。自从幼儿园组织慰问孤儿院系列活动后,我班幼  相似文献   

4.
亲子共读是幼儿文学最基本的传达方式.家长在选择亲子共读材料时,不能仅仅关注作品的教育功能,或将选择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孩子,选择的作品不应一味地浅俗直白、体裁单一,数量也并非多多益善.而应当在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实际阅读水平、阅读兴趣的前提下,考虑其阅读能力发展的趋势,选择那些能够推动孩子现有阅读水平增长的作品,让孩子在享受阅读快乐的同时,益智而又陶情.  相似文献   

5.
教育感悟881:表扬孩子努力,孩子可能会更加努力;表扬孩子聪明,孩子可能会逃避困难。斯坦福大学在实验中发现,在第一轮拼图测试中被表扬努力的孩子,在第二轮测试中,90%会选择难度较大的任务,而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选择简单的任务。那些所谓聪明的孩子,为了保持聪明害怕出且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最怕的是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较常见的是病毒感冒。幼儿高热不退,且热度时有反覆,病程连续几天,常弄得成人束手无策。据我平日的观察,一些看上去健壮结实的孩子极易生此病,这与平日的饮食结构很有关系。食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酸性食物,如动物肉类。一类是碱性食物,如蔬菜等。而那些貌似强壮胖乎乎的孩子就喜欢吃酸性食物,如鸡腿、烤鸭、拆烧、鱼虾;不喜欢吃碱性食物,碗里有一点青菜也要拣出来。人体内过多摄取酸性食物,给病毒侵入人体  相似文献   

7.
玩具不仅仅是“嬉戏”的工具,它们还富有启发儿童心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功效。您可根据以下几点来为您的小宝贝选择玩具:1.选择能激发孩子智力的玩具。带有启发性的玩具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推理能力,这一类的玩具,常见的如积木、拼图、塑泥等。积木可以培养孩子数与量的概念;拼图可以培养孩子辨识物体形状的能力;塑泥则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创造力。2.注意孩子的人格倾向。假使孩子是属于内向型人格,则应选择富于理性、好奇性的玩具,如走迷宫、七巧板、九宫格等。假使孩子是属于外向型人格,则应选择能培养注意力、耐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市场上品种和花样最多的应属儿童食品。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儿童食品,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喜欢吃,不分时间、品种、数量及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些家长认为吃零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等,所以孩子根本吃不到什么零食。以上两种做法均有些欠妥,孩子的零食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少得可怜。如何为您的宝宝选择零食呢?孩  相似文献   

9.
与孩子共玩     
为人父母,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好爸爸或好妈妈。其实,这并非难事,只要你肯成为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玩,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么,怎样与孩子玩呢?首先,要投其所好。也就是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选择孩子喜欢的事物或游戏。当然,投其所好,一定要保证“好”的正确性,不能因为孩子爱打游戏机,就让其玩个痛快,而应选那些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如爬山、拼插玩具、玩娃娃家等。  相似文献   

10.
我们总被媒体报道的一个个夭折的生命而震撼:死亡为什么选择了尚处花季的少年?是啊,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本应该正在享受童年美好时光.可是,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却用自己的生命选择了逃避,或者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选择了怨气的发泄.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适合男孩玩的玩具 心理学家认为,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对自己的性别进行认同了,但在行为方面还没有太多的男女区别。孩子到了5岁左右,性别意识变得强烈,开始以自己的性别角色去适应社会生活,表现为男孩喜欢玩男孩的游戏,如打仗、开汽车、开飞机。因而,家长在为孩子购买玩具时要有所选择,选择那些与成人男子生活结合比较紧密的玩具。  相似文献   

12.
许多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在课余为孩子请个辅导老师,也已经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了。以往,对于家庭教师,我们更多谈论的是要不要请,以及比较请家教的利弊得失。但是在了解了各方面的意见以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认为请家教好的人都是那些善于分析孩子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家庭教师的父母。而所有那些请家教的弊端,并不是请家教本身带来的,而是父母没有从孩子实际出发,盲目为孩子请家庭教师和不切实的期望造成的。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要不要给孩子请家教,而是父母该如何为孩子请到合适的家教。当然,并不是所有的…  相似文献   

13.
儿童最好的老师是家长,最称职的家长是那些爱护孩子的好奇心、满足孩子求知欲的家长,而不是那些过早让孩子学习文化课程、过早地在“教”上下功夫的家长。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家长有所疏忽,就可能贻误孩子终身。请听——  相似文献   

14.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的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表现的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来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的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表现的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来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正>冰心曾这样说:"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在幼儿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在家庭,那些表现突出的孩子得到的总是鲜花和掌声,而一些不善表现的孩子会不断受到家长的批评与责难……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和能力一般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与家长的关爱与激励。笔者通过尝试,发现将"孩子,你最棒了"、"没关系,下次再加油喔"等一些激励性语言传递给孩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孩子意外伤害的分类中,跌落、坠落都是归于跌落一类的,它们指孩子从不同高度掉下来而导致的意外伤害。家长需要学会判断孩子的受伤程度,以便恰当处理。轻伤:平地跌倒、桌角磕碰、跑步摔倒、物体绊倒等,一般不会伤得太重。此时多见伤口较小,有少许出血,局部磕出个青包等情况。这样的跌伤后孩子表现为哭闹、诉说疼痛,但一会儿就恢复常  相似文献   

18.
杨再隋教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练语习文的。”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是有部分孩子积极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还有部分孩子则选择沉默,甘做绿叶。长久下去,那些选择沉默的孩子则失去了很多听说读写能力的机会,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差强人意了。不能让绝大部分的孩子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不完美,不充实的。  相似文献   

19.
差不多每个孩子在幼儿时期都喜欢听故事。可是,那些常给孩子讲故事的爸爸妈妈是否注意到,给孩子讲故事可大有学问。首先,要注意故事内容的选择。也就是在每次讲故事之前,要选择一下内容,看这个故事是否适合你的孩子;这个故事讲过之后能让你  相似文献   

20.
有的教师爱孩子,是爱成绩好,听话的孩子;是爱衣服整洁,相貌逗人喜爱的孩子.他们可以爱班里大部份同学,但就是不爱那些后进生,不爱那些沾染上不良习气的学生.由于情感不同,因而有意无意地会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对那些偏爱的同学,关怀备至,常给予鼓励、赞扬.而对那些“差生”却漠不关心,甚至厌恶、嫌弃,不时采取讽刺嘲笑或粗暴训斥的态度.结果呢?受教师偏爱的那些学生当然积极性高,进步快.而厌恶的那部份“差生”呢,更为消极,更为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