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是创造力的基点,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巴甫洛夫曾说,科学研究就是要"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能力是智力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认知过程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而感觉和知觉所得到的信息就是依靠观察。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2.
观察是创造力的基点,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巴甫洛夫曾说,科学研究就是要"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能力是智力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认知过程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而感觉和知觉所得到的信息就是依靠观察。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3.
一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人们认识事物,始于感知。感觉与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感觉与知觉的统一,通称感知,而观察便是感知的持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由于它是认识之始,所以带有探索性质。现代科学说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十之八九主要来自视觉与听觉,旁及触觉与嗅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启蒙,也是教育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开端,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关系很大。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和教学应该贯彻生动、活泼、主动的原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乐于接受接受教育。三、四岁孩子的教育重点,在于发展感觉和知觉能力。这个时期的孩子要靠感觉和知觉去认识世界。同时,这个时期孩子的好奇心、模仿性、求知欲都特别强。比如,孩子上街,看见行驶着的汽车,回家以后,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人类认识事物有一个心理过程,它表现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一过程不可颠倒,记忆、思维和想象,都必须建立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之上,没有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都将是空中楼阁。整体感知实际上就是阅读者对作品的感觉和知觉,是阅读欣赏的基础。目前语文教学在繁重的教学任务的驱使下,  相似文献   

8.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事物的各个侧面和事物的外部联系,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我主要抓了以下三点: (一)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儿童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和意志,却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起兴奋。因此要让儿童主动自觉地观察事物,必须激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及评价华东师大教学法研究所胡继飞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一、对观察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  相似文献   

10.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我们知道,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是思维的直接基础,而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具有和知觉一样的对当前事物反映的直观性,又具有比一般知觉更大的理解性。因为在观察前要明确目的任务;在观察中要分出事物中不甚显著的特性及各特性之间的联系;在观察后要进行总结。整个观察过程,都需要有思维积极的参加。因此,观察也称为“思维的知觉”。  相似文献   

11.
肖圆 《家庭教育》2007,(7X):34-36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感觉是由感觉器官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主观感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知觉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个体从外界刺激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幼儿感知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幼儿感知觉发展的阶段和顺序,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从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上升到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固有规律.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已经得到近现代多学科(例如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论证和认同.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孩子们那里却感到疑惑不解的个中缘由——因为孩子们缺少感性认识的积累.孩子的年龄越小,其思维就越是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上.一直到小学高年级,才开始比较明显地表现出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征象.  相似文献   

13.
学习数学有无数学感觉极为重要,同样教数学也要有数学感觉,因此学好和教好数学与是否有良好的数学感觉相关性极大.心理学所说的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个重要论述:一切知识生于感觉,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数学感觉就是对数学研究的对象的内在规律或内在联系的把握程度,一个有数学感觉的数学教师能把握数学的本质,对数学有深刻的认识,弄清数学究竟是什么,数学研究是如何进行的,为何学数学,明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的生活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相似文献   

14.
中考开始了,家长也开始忙碌起来。一是督促孩子好好温习,二是打探与孩子前途相关的学校谁有关系。校长们则惶惶不可终日。躲人、躲电话,还躲条子,据说某校除了一个副校长知道校长的去向,其他人的感觉就是校长失踪了,不少校长感觉这是一年里最难熬的两个月。其实,家长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谁不盼着孩子考个好中学呢?于是择校就是家长的首选,也是家里压倒一切的任务。托关系、找门路,调动自己的所有关系,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的、拐了八道弯认识的,总之只要认识校长的人,家长都动员起来为其游说。如果说考场是孩子的第一战场,…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知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前导,是思维活动的源泉。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而后转化成思维的。由此可以看出,感知是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整体以及外部联系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认识整体必先以认识个体或局部的属性为基础。一、男女生感知差异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功能有差异,大脑左半球主管高级、抽象的言语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空间和图像感知能力等非言语思维。男女两性的智力活动在大脑两半球的反应部…  相似文献   

16.
认知心理学对感知觉的新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对感觉和知觉的传统定义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过程.导致对感觉和知觉的实质和过程的理解发生变化。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sensation)是对刺激的觉察;知觉(perception)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1 对数学观察能力的认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各种方式呈现的教学材料的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感知觉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并由此引起随后的一系列的信息加工活动 .感知觉可谓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最基本、最初级的认识过程 ,其对教学材料的信息的感性加工状况 ,会对随后高级的认知过程的理性加工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 ,首先要通过感知觉 ,没有感知觉 ,心理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感知觉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水平 :感觉水平 ,知觉水平 ,观察水平 .而观察是最高级的感知觉水平 ,观察也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的形成过程,往往是对某一事物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过程,作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一、从观察入手,指导学生认识周围事物。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开始的,而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过程。是人对现实对象直接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儿童要写所见所闻,经历过的事,必须要对周围的事物有所认识,而要认识周围的事物,必须要从观察入手。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三年级的一堂观察作文指导课,是写“一串红”,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观察能力是指有思维参与的感知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稳定认识特点。小学是儿童智力、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小学生要学会学习,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学会观察,发展观察力。所以,小学教育不但要发展儿童一般的感知觉,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尤其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因本人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对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有关问题产生了兴趣,现在谈谈个人浅显的看法。一、何谓“他人知觉”心理学把主体对客体世界的了解过程谓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想象等都是具体的认知形式。这些形式各有其功能。主体通过感觉可对客体的个别特征获得认识;通过知觉可对客体的内部特征及其规律获得认知;通过记忆可再现过去的认识成果;通过想象可对客本的发展进行预测,也可对客体进行间接认识。人们对gF$世界的认识都是从了解具体事物的外部特征开始的。无疑,知觉是了解事物之外部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