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人善于在第二天早晨记忆头一天学过的内容 ,而且只看一遍就可以牢牢地记住 ;有的习惯于边听边记 ;有的人学习时 ,非得找个热闹的地方不可……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当选择一种得心应手的学习方法。劳逸结合是科学用脑的主要方法。实践证明 ,大脑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因此 ,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进行适当的休息 ,以保证脑功能的恢复 ,增强学习效果。分散学习或交替学习也是科学用脑的有效方法。长时间地学习一门课程 ,会使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 ,降低大脑的兴奋度 ,影响记忆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2.
巧用课间十分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神经系统活动分“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这两种过程无时不在进行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有规律性的运动。如果长时间地学习,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种单调、持久的刺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势必会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使大脑进入抑制状态。为了消除抑制,让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再处于兴奋状态,这就需要通过课间10分钟的自由活动来调节。从多学科的学习活动来讲,不同学科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会有不同侧重,有的学科运用具体形象思维较多,有的学科运用抽象逻辑思维较多,而思维方式的转换需要有一个过程。要排…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育》2012,(14):25
用脑不可随心所欲在脑力活动时,大脑主管的视、听,读、写及有关记忆功能区高度兴奋,其他区域则相对抑制,处于休息状态,加上用脑时多采取静坐姿势。这样,紧张的脑力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血液,而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器官系统的机能却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都很清楚,学习离不开大脑。大脑是聪明才智的源泉,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要维护和促进大脑的健康,就要讲究用脑科学。一、勤于用脑更聪明俗活说得好“利器不用会变钝,机器不用要生锈”。大脑也是同样用进废退。勤用脑,增加各种信息传入大脑的机会,促进了大脑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保持脑神经细胞结构与机能正常,就能使大脑有  相似文献   

5.
科学用脑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保护大脑。那么,怎样才算科学用脑呢?下面几点,供同学们参考。不宜长时间连续用脑医学研究发现,健康孩子如果连续用脑30分钟,血糖浓度在120毫克以上,这时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连续用脑90分钟,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左右,则反应迟钝,思维能力差;如果连续用脑210分钟,血糖浓度就会降至50毫克左右,这时便会头昏、头痛,可能暂时失去学习能力。因此,不宜长时间用脑。研究人员把一批学生分为两组,要求两组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一组学生在学习中间可以获得5分钟休息,另一组学生连续学习不休息。结果发现,休息的一组学生记忆力…  相似文献   

6.
一、具有培养和发展少年儿童智力因素的作用   1 有利于调节大脑功能 ,促进智力发展。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佩里 ,研究探明了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表明人的语言、数学、逻辑等是由大脑左半球负责的 ,俗称“数字脑” ;而图象、音乐及其它非语言信息则由大脑右半球管理 ,俗称“模拟脑”。而大脑皮质的活动表现为兴奋与抑制的过程。如果大脑的某个部分长期处于兴奋状态 ,就会引起疲劳而转化为抑制 ,工作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在紧张的科学思维之后有一个轻松的文娱活动 ,就能转换兴奋中心 ,使左半球大脑皮质迅速进入抑制状态 ,心理学上称为…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课堂时态 教育心理学资料表明,每节课可出现三个时空状态,即:最佳时态、始抑时态和近闭时态。最佳时态指学生上课初对新知识新事物产生好奇,大脑兴奋呈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始抑时态指学生随着学习过程的延长,大脑兴奋程度降低,思维开始抑制。近闭时态指学乍对学习过程的再延长感到疲劳,大脑兴奋消失,思维接近关闭。  相似文献   

8.
学习效率的高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与学习过程中大脑兴奋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一个中学生大脑自然兴奋(即表现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持续时间约二十五分钟左右,随着学习过程的增长,大脑自然兴奋逐渐降低,大脑开始抑制思维和疲倦,注意力开始分散,兴趣开始转移.这就要求我们掌握这个变化过程,给予必要的调节引导,使思维重新集中活跃,达到思维的最佳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科学用脑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保护大脑。那么,怎样才算科学用脑呢?首先,不要长时间连续用脑。医学研究发现,健康孩子如果连续用脑30分钟,血糖浓度在120毫克以上,这时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如果连续用脑90分钟,血糖浓度则降至60毫克左右,这时反应迟钝,思维能力差;如果连续用脑210分钟,血糖浓度就会降至50毫克左右,这时便会头昏、头痛,可能暂时失去学习能力。因此,不宜长时间用脑。医务人员建议:在学习中间注意适当休息,可消除大脑疲劳,减少遗忘。所以,同学们一次做功课或看书学习的连续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课间休息的道理就在于此。第二,五官并…  相似文献   

10.
“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将溶质加入溶剂中,当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心理饱和”则是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人的大脑一般有个抑制、兴奋的过程,当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情绪就较高,学习、工作注意力也就集中,但这个兴奋期不可能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过程中大脑兴奋的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一个中学生大脑自然兴奋 (即表现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 )持续时间约 20分钟, (一个小学生大脑自然兴奋持续时间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要短一些 )随着学习过程的持续,大脑自然兴奋逐渐降低,开始出现疲劳现象和思维抑制,注意力开始分散,兴趣开始转移。因此,在长达 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不会维持在同一水平上,而是从始至终呈递减态势。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发现学生上课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段状态 (简称“时态” )…  相似文献   

12.
紧张的复习竞争实际上是脑力的竞争,复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大脑皮层所处的状态。因此,考生要学会科学用脑。科学用脑重要的一条,就是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最佳学习时间段。人在一天的不同时期,大脑活动的效率是不同的,学习时间的最佳选择应该是一天中大脑最清醒的时候。那么,什么时候是一天中大脑最清醒的时间呢?  相似文献   

13.
兴奋和抑制是大脑思维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所谓抑制,是指大脑思维从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分别转入相对静止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就其发生而言,可分为条件抑制与非条件抑制。本文主要谈条件抑制规律,即经过教育而产生一种抑制过程,并在这种新的思维活动状...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 ,有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参加。这些心理活动紧张进行的时候 ,也就是大脑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候。可是 ,长时间单一学习同一知识内容 ,一是会使大脑皮层某一部分 ,长期兴奋 ,消耗过大 ,由此引起大脑保护性抑制 ,导致脑力下降 ,表现为头晕 ,注意力分散 ,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二是学习内容间的各部分相互干扰 ,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如果适时更换学习内容 ,可使大脑皮层原有的兴奋性产生抑制 ,得到休息 ,而后原有的抑制形成一个新的兴奋中心。这样 ,兴奋抑制两者交替进行 ,使大脑神经活…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研究的首要问题。下面我就政治课教学如何调控课堂时态,谈点体会和认识。一、必须正确认识和划分课堂时态教育心理学资料表明:每节课堂可出现三个时空状态。即:最佳时态、始抑时态、近闭时态。最佳时态指学生在上课初对新知识新事物产生好奇,因大脑兴奋而呈现出良好学习状态。始抑时态指学生随着学习过程的延长,大脑兴奋程度降低,思维开始受抑制。近闭时态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再延长感到疲劳,大脑兴奋消失,思维接近闭关。由此…  相似文献   

16.
人人都想聪慧、机敏,并且人人都会为此而采取自认为有益、有助的措施。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因素和人们的用脑习惯,对大脑智力却有着不利的影响。懒散少用脑:有道是“脑子越用越灵敏”。科学合理地多用大脑,能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并通过神经系统对机体功能产生调节与控制作用,从而达到健脑益寿之目的。假如懒懒散散不常用脑,则对大脑和身体的健康都是不利的。胡思乱用脑:“脑子越用越机灵”是建立在科学用脑的基础上的,倘若过分紧张焦虑,或是不切合实际地殚思竭虑,则对大脑和身体也有不利影响。带病强用脑:在身体欠佳或患病时,勉强坚持学…  相似文献   

17.
体育锻炼要适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婷 《考试》2011,(5):33-33
高考在即,紧张的复习使身体特别是大脑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极大影响学习效果。要想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用脑最重要。体育锻炼是很有效的减压方式,新陈代谢加快,心率和血液流通速度会提高,可以让大脑从疲劳状态中解脱出来,使脑力活动的效率提高。所以,每天见缝插针地抽出半小时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和施行正规教育的场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儿童身心发育发展的特点、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儿童在一节课、一天、一周、一学期乃至一年中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情况,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科学地实施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很有指导意义。一、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大脑工作能力的一般变化规律。大脑的工作能力包括大脑工作的速度和大脑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持续工作的能力三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高级神经功能的状态。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大脑的工作能力并不是永远均衡发挥作用的,而是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一些…  相似文献   

19.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疲劳,活动能力降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频繁,长时间用脑血液往往供不应求,脑细胞生理功能就会降低,由兴奋转为抑制,于是学生感到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现象就是脑力疲劳。学生出现脑力疲劳后,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防止学生脑力疲劳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20.
【活动背景】脑科学是21世纪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逐渐有了学习的内在动机,但往往忽视科学用脑的重要性,缺少科学用脑的知识和方法,由于不注重用脑卫生,常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大脑和学习的关系及大脑的加工模式并不十分了解,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但并不系统。本课通过创设“全脑马拉松”的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用脑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科学用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