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广泛性和可行性,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这方面,语文学科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课本中收录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的文章,对其思想内容加以挖掘,引申,联系,就能对学生进行切实的思想品质教育,而这种德育教育方式的主动性、形象性,又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并不存在“单纯的智育”,只有在知识转变并发展为信念的时候,才能谈得上教育。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优化人的素质、实施德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德育是语文教学必然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中的德育渗透枞阳县安凤中学朱俊华近年来,我努力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比如;我在教初二语文第四册中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先不忙着给予主题的分析,而是有意进行这样的提问:"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酷热难耐的夏日里,人们首先会想到些什么?干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黄文强 《教育》2008,(11):55-55
在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形势的当下,我们的语文课该怎样育人呢?现就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德育教育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文以载道”,原指文章本身是用来记载道理的。但在教学领域里,我认为还有一种“文以载道”,即教师所授的“文”必须“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道”,也就是必须渗透德育,关于这点,时贤之述备矣。在此,我只想就如何“载”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姑妄名之曰“渗透九法”,旨在引玉。一、正面析理法。有的教材文质兼美,如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近、现  相似文献   

6.
加强读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中美的形象,把学生吸引到课文的意境之中,引起感情共鸣。如讲《倔强的小红军》时,先让学生图文对照地默读,熟习课文内容;再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读出小红军的“倔强”,理解重点词句;然后安排学生分角色地朗读,领悟小红军宁愿牺牲自己,不愿拖累别人的宝贵精神,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段的分析,发掘其思想性,让学生不仅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而且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如讲《登山》的结尾,列宁说了一段含…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学科.我们必须发挥其优势,才有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在教学中点滴渗透,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那么,语文课渗透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呢?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教育工作者都应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认为,语文课渗透德育应坚持“七有”的原则:即“有数”、“有意”、“有机”、“有度”、“有情”“有恒”、“有效”.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品德教育,要把语文因素和思想因素结合起来,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达到语文课中渗透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处于依赖性与独立性、幼稚与成熟相矛盾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往往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行为举止极具模仿性,因此正确的德育指导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语文课堂作为中学教育的重点科目,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德育,能最大化地发挥育人的教学效果。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1.遵循初中生的成长特点。初中阶段是自我完善的核心时期,大多初中生都具备叛逆的心理,尚未形成稳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浙编中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注重审美情操、品格情操的熏陶与培养。过程的实践责任在于教师:即采用何种方法去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笔者认为:教育中必须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结,注重“音乐美、图画美、情境美、品格美”的熏陶与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新三字经》云:“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德为先”,可采取以下渗透方法: 一、审题入手,先声夺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课文,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文眼提问,就会收到高屋建瓴作用。譬如教学《一定要争气》,我就设问:“争气”是什么意思?“一定要争气”是什么意思?课文写谁“一定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他两次“争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应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让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就意味着对人才需求指向性有着改变,学校和教师方面应当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情操,并且关注其三观塑形,为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德育影响我国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全民性的水平提升发挥着其他方面无法比拟的优势作用,目前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该怎样健康持续发展,就此下文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课堂虽小,但处处有德育,只要做个有心人,语文课也可以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阵地。本文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规则礼仪等六个方面讲述了作者在语文课上进行德育教育的事例,角度虽小,但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的今天,中专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德育为前提,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以体育、美育、劳拉教育、心理教育为基本内容.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教学实践,全面地、系统地、极大地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个性品质,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等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作为中专教育内容之一的语文教育,应当如何跟上素质教育的时代旋律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思索、探讨的课题。这里,我仅从渗透教学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一、律…  相似文献   

16.
鉴于目前科任教师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现象较为普遍,笔者就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谈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实施重大转变。德育则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这样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通过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和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鉴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必须注重教书,尤其必须注重育人。这对我们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出了更为特殊的要求。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它首先是一门语言,是信息和思想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和思想。在当今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书本知识为解决实际生活中包括道德问题在内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通过教学双边活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一、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有许多材料渗透了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应充分挖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深刻理解课文蕴藏的道德美、伦理美,在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中,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审美观,激发起对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按照现行高中教学计划,除政治课以外的各科教学每周总课时为31节,政治课、班会、团队活动等为5节,其比例为86%:14%。由此可见,学科教学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丢了大头。从中学教育的实际出发,加强政治课教学,积极开展诸项有益的政治活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所以,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应该是政治课、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以及各科教学这两种形式。人们往往称前者为德育的显性形态,后者为德育的隐性形态(或渗透形态)。大家知道,在教学过程中,纯知识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教学的教育性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所认识的一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