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诗人保尔·艾吕雅(1895—1952)在德国法西斯占领的巴黎参加了地下组织“抵抗运动”,并在形势极其危急的1942年加入了共产不久,他写了《自由》。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特别。乍一看是一首爱情诗,写得动人,深情,但看到最后使人恍然大悟,深受感染。全诗21节,前20节的最后一句都是“我写作的名字”,直到最后一节才引出这个心爱的名字: “由于一个字的力量, 我重新开始了生活。我活着就是为了认识你, 为了叫你的名字:自由。”  相似文献   

2.
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1934年,他为逃离纳粹迫害而离开德国,移居美国。他一生著述很多,其代表作品有《逃避自由》、《爱的艺术》、《自为的人》、《超越幻想的锁链》、《健全的社会》、《人类的破坏性剖析》等。很多学者将弗洛姆归入法  相似文献   

3.
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的八年间,出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空前的"学术自由"盛况,不仅涌现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且还造就了许多杰出人才.本文主要探求当年出现"学术自由"盛况的成因:由于中国的近代大学是仿效西方而建,大学校长多由留学归国的传统士人担任,西方大学的思想自由原则在抗战前已成为三校的办学理念;中国知识分子本身也具有自由独立的学术传统,他们以学术创造为安身立命的重要方式,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还受到爱国主义的激励;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等人也从传统文化通识教育的层面来阐释学术自由,有效地调适了东西方文化,成为了西南联大师生进行学术创造的共同价值认可,演化为一种优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法国人民于1789年推翻了旧政权,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著名的“自由、平等、博爱”。而对于法国革命者来说,平等又是三者中最重要的。为了平等,他们宁愿牺牲政治上的自由,当他们接受拿破仑一世的统治时即作出了让步。至于博爱,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他们也同样放弃了,最后总算赢得了法律上的平等。法国人为何渴求平等法国人渴望平等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1789年前旧政府完全不讲平等。贵族和教士是“特权阶层”,他们可以免缴象土地税这样的直接税,大部分赋税是由“第三等级”交付的。第三等级包括农民、手工艺工人、商人和雇用人员。即便在这些人之间,税收也是不平等的。有的省份免征诸如盐税  相似文献   

5.
三百零五英尺高、举世无双的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利坚合众国自由的象征,耸立在纽约港。然而,你知道是谁雕塑了这尊自由女神像的吗? 他就是十九世纪末的一位富于创造力的著名艺术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蒂。巴托尔蒂于1834年8月2日生于法国,是早年移居法国的一个意大利人的后裔。巴托尔蒂在青年时代就专注于雕刻艺术。在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于12月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的那天,他走上巴黎街头,目睹了使他终生难忘的景象:一群共和党人在街上设置了路障,当夜幕降临时,一个少女手擎火把,高  相似文献   

6.
胡其柱 《寻根》2008,(4):106-113
在人的社会里,有主流与边缘之分;在词的世界里,亦有核心与辅助之别。有些词汇星光闪耀,牢牢占据着词语世界的中心;有些词汇则默默无闻,只能充当核心概念的点缀。但是,词语有时候就像人生一样,不会祖祖辈辈役于人下,也不会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前现代社会一些不引人注意的旧词,到了现代则有可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新锐。“自由”一词便是再明显不过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君主政治下人的自由问题关涉到传统型和谐社会的可能性与限度,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辨析。本文认为,在古代中国社会,个人的自由意志得不到道德和法律的明确尊重,但"宽猛相济"、"世重世轻"的立法精神和执法理念以及受政府管理方式、管理能力、分散的乡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人的自由意志也能够以曲折、隐晦、合法半合法的形式存在和实现;另外,个人对自由的需要程度比较低,和与君主政治相协调的社会心理等因素,都使个人的自由意志不与君主政治发生尖锐冲突。这是传统型和谐社会出现的一种基础,同时也是传统型和谐社会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庄子那个时候,没有自由这个词。自由这个词,是舶来品,是洋玩艺。但在庄子那里,却有自由的含意。自由就是道,就是逍遥游。在《庄子》中,庄子用了大量的篇幅和智慧来讨论自由。  相似文献   

9.
两位最伟大的德国诗人之一约翰·弗雷德里希·席勒(Johann Friedrich Schiller),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颂自由的诗人。他对自由的热情是在童年时代即孕育于心的。在他刚降临人间的年代里,大部分日耳曼小城邦中的老百姓正处于暴政的沉重压迫之下。这些公国的君主们用苛捐  相似文献   

10.
1837年,美国著名反奴隶制出版人伊莱贾洛夫乔伊在捍卫自己的印刷厂时遭暴徒枪杀,这一事件在美国后来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1964年,伊利诺伊州的州参议员保罗西门为洛夫乔伊作传,称其为“自由的殉道者”。1994年,已荣升为联邦参议员的西门将《自由的殉道者》改名为《自由的斗士》,再次出版,一时洛阳纸贵,成为当时的畅销书籍之一。从此,争取公民出版自由权的洛夫乔伊被传作英雄,在美国的言论自由史上占据了与约翰.曾格一样的地位,小人物影响大历史的现象再次重演。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1月,國民黨體制内的改革派雷震等人,在胡適支持下,於臺北創辦政論性雜誌《自由中國》半月刊,以"憲政民主"爲追求目標。初期,得到國民黨當局的鼓勵和支持,但創刊後,多篇文章觸犯臺灣國民黨當局,雷震并企圖組織"反對黨"。1957年,臺灣當局通過《出版法修正案》,規定行政機關可以不經司法機關判决,徑行取締出版品。1960年,蔣介石7次召見警總司令黄杰,决定不以"言論偏激",而以"保證匪諜入境"爲理由逮捕雷震。10月,臺灣當局通過"軍事法庭",判處雷震徒刑十年。胡通認爲,《自由中國》一直是"臺灣新聞自由的象徵",當局此舉必將"蒙摧殘言論之惡名"。他在面見蔣介石時批評此案"發生了狠不好的影饗",對外則稱:"大失望,大失望。"1970年,雷震刑滿出獄。1979年去世,葬於自建的自由墓園。  相似文献   

12.
戴震伦理学的知性特征及其近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清代思想家,戴震在认识论上一方面接受了程朱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另一方面又批评了朱子学中的冥心以求理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在伦理学领域,戴震批评了宋明儒者的理欲对立说,突出了人的道德基础物质性需求的合理性,同时又反对过份张扬人的物质欲望,提出了"欲而不私"的思想;他还对朱子哲学中自然与必然两个概念进行改造,将其变成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尽其自然而归于必然,使人的自然属性从属于社会法则的约束,同时,约束人的物质欲望的法则又体现出重视人的个性与人性发展的充分性,包含了对人性自由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今世界,自由绝对是个时髦语汇,但自由紧密地渗入我们的生活其实是现代以后的事。此前,自由只是依附于政治、宗教等重大议题的小小注脚,直到启蒙运动时期才形成概念。彼时的欧洲,教会式微,皇权岌岌,社会各阶层人人思变,自由的观念遂被推到前台。因此,对启蒙自由的理解有助于厘清自由的历史演进与意义内涵。本文就从人文艺术角度入手,由对花园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自由而战的作家理查德·赖特黄维合编译理查德·赖特(RichardWright)能够写出几部20世纪最受欢迎、最有影响的作品,并使自己名扬四海,这实在令人惊异。这个奴隶的后代于1908年出生在密西西比的乡村,后来成为美国最著名的“黑鬼”作家。他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产生的语境,形成于春秋末年。这时能够产生中国哲学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语境皆已形成。老子以“天”为契入点,开辟了讲哲学的一条进路;孔子以“人”为契入点,开辟了讲哲学的另一条进路;墨子找到了讲哲学的第三条进路。在中国哲学起步阶段,哲学家讨论的主要话题是天人关系问题、治乱问题和群己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瑞典文学院在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公报中,称赞安妮·埃尔诺“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称她“用简单、干净的语言进行书写,描述了羞耻、羞辱、嫉妒,其行为令人钦佩”。法国总统马克龙表达了对埃尔诺的祝贺,赞誉她是“女性自由和那个世纪被遗忘者的代言人”,“50年来一直在书写一部关于国家集体和亲密记忆的小说”,并恭喜她“通过这次加冕典礼进入法国文学界的诺贝尔奖大圈”。  相似文献   

17.
在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奴隶制与自由之间的分界,既是一道鸿沟,又是一条窄线。那时的自由黑人,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北方各州的自由黑人,对此是再清楚不过的了。这些自由州里的居民不但了解奴隶制,而且了解自由。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在南方当过奴隶,还有一些人的亲友仍处于南方奴隶制的束缚之下。因为他们酷爱自由,他们所享受的那点受到法律和风俗约束的有限的自由则更显得微不足道。他们的杰出领导人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马丁·德拉尼和哈里特·塔布曼,曾强烈地指出过自由的意义和在南、北方把桎梏自由的枷锁彻底砸碎的必要性。他们要  相似文献   

18.
全民参与阅读书籍德国人爱读书,即使是进入电视和因特网等现代媒体十分发达的时代,他们依旧保持着爱读书的传统,而社会提供的服务又使他们读书十分便利。统计数据表明,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50%以上的人定期买书,1/3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在德国,买书很方便。无论城市乡村,书店都极容易找到。德国人口8200多万,书店就多达5000多家。除书店之外,一些综合性超市和加油站也卖书。在某些大型仓储超市,最新的畅销书、减价书以及报刊等总是摆放在货架最显著的位置。无论在地铁列车,还是公园草坪,甚至在医院的候诊  相似文献   

19.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9,(10):12-14
18~19世纪.托尔斯泰家族中超尘拔俗的人物为数不少,有作家、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等,但也有闻名遐迩却令人担惊不安的人物,此人全名是费多尔.伊凡诺维奇·托尔斯泰(1782-1846)。他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堂房叔父。费多尔在世时流传着许多传奇轶事。列夫·托尔斯泰对他这位堂叔有过颇为全面而公允的评价:“他是一个行为不轨却魅力四射的人,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经常置人类道德规范于不顾,而且还屡屡漠视刑律,但他却是一个勇敢、机智、有教养、讲信义的挚友。”  相似文献   

20.
我的民主观     
因为我不愿当奴隶,因而也不愿为人主,这就是我的民主观。无论有多少种其它不同的解释,只要与此不同,即不能谓之民主。“自由”的定义的难题……世界从未对“自由”一词作出很好的定义,而现在,美国人民恰恰十分需要这样一个定义。我们都在为“自由”而大喊大叫,然而在使用该同一词时,其含义却又各不相同。一些人认为“自由”的含义是每个人对自己和自己的劳动成果均可随心所欲;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由”是他们可以对其他人及他人的劳动成果随心所欲。这里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