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根源在于它回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呼唤,反映了我国民众生存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教育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最突出的核心就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黄炎培的这一理念的提出,一改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手脑分离、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教育改革。本文将分析这一理念的丰富内涵,从教育宗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期望将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发扬光大,并对当今的职业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贯通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训育方针和德育标准、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其内涵要义是服务社会、服务平民,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手脑联动、做学合一。这一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有效途径,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和创造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现代研究成果也表明,创造教育主体的实现,其主要途径是通过人的头脑和双手的大量活动。本文由此阐发开去,提出了引导学生手脑并用,有效地进行创造教育的五项原则:基础性、层次性、民主性、启发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深入和普及,我们普遍认识到“手脑并用”的重要性。但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怎样发挥幼儿“手脑并用”的作用,发挥人的个体价值,缺乏足够认识。于是,我在学习了有关陶行知理论后,尝试着以“手脑并用”理论为抓手,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培养发展其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培养“手脑并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目的和内容来看,“手脑并用”的理念倡导和要求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注重技能。从教学原则来看,“手脑并用”的理念倡导和要求职业教育手脑联动、做学融通,“手脑并用”作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它倡导和要求的是做学合一、知行统一、智能并重。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一生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名字和我国职业教育在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本文仅就其职业教育的教学思想方面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黄炎培非常重视手脑联合训练,依据职业教育自身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明确提出了“手脑并用”的教学原则,并把实习做为手脑联合训  相似文献   

8.
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脑并用"和"做学合一"是黄炎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最基本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的形成受<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以及参加赴美实业团和对南洋诸国考察的影响,是对国外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对封建旧观念的摒弃,对清末实业教育的反思."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原则在中华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得以贯彻,并获得成功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厦门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始于1920年,当时黄炎培先生受陈嘉庚先生之托创办集美航海科、集美商科等,按“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要求和“实习是重”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厦门中职教育的工学结合随着经济特区的建设与发展而得到了迅速的开展。2006年10月,教育部在青岛市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会上印发的教育部文件公布了全国107所中职学校作为首批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试点院校。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中考题中与圆有关内容的命题,已经开始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模拟探究”、“手脑并用”已成为中考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书籍编辑工作中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是著作权纠纷问题,解决著作权纠纷应采取如下应对之策:签订出版合同;审稿中尽"合理注意义务";稿件加工整理中应注意"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诗经>中的"文"作为"文德"之义,是周人的创造,有特定的内涵是天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和襟怀,是人的品德的最高境界."文"起源于"赋",其中有远古宗教色彩,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的许多观念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有重要影响。佛教的"涅槃"观念是在吸收借鉴和改造奥义书中"解脱"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以"有我论"为基础,而佛教的涅槃观念则以缘起论和无我论为基础。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而佛教的涅槃观念也是此教教义的主要成分。二者都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特色理论,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