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外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一种语言的词汇能完全自给自足,它必定含有其他语言的外来词——借词,——“借词”这个术语本身就是借词.来自英文borrowed word——自然是有借无还。拿英语为说,很大一部分词汇是“外来户”,其中包括绝大多数抽象词诸如naturc(自然),phcnomina(现象)government(政府)等等,只有那些具体的、从原始社会时代至今必不可少的词汇才是地地道道的盎格鲁·萨克逊语。  相似文献   

2.
所谓“美式英语”是指英语来到北美洲以后(十六世纪末)与英国英语并行发展而形成英语分支,它与原英语的差别明显地体现在词汇方面.美式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外来语影响,特别是印地安语的影响.通过词汇来考查一种语言,不难发现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纯正(不受外来语影响)”的语言.英语曾因其大量地借入外来语词汇而备受责难,而现在事实证明如今所有的语言都无一例外地因为借入外来语词汇而扩充了其词汇,甚至作为当今欧洲及西亚语言渊源的印欧语系也早在四千年以前就借入过芬兰乌戈尔族语的词汇.一种语言借入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其主要目的是扩充和吸取原语言中所没有的全新的内容、意义和概念.毫无疑问,当一个民族迁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时,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语言交流的问题.于是,当十五世纪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偶然踏上北美大陆时,只好“用武力抓住几个印地安土著,并强迫他们与我们交流,结果时间不长,通过手势、(?)和词汇,我们就互相有所了解了”(《美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3.
彭玲霞 《考试周刊》2007,(50):47-48
英语词汇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词汇,从世界上50多种语言中借词,现代英语词汇中70%是借词。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自己的词汇。语汇借用是语言交流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融合和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介绍了英语借词的主要产生来源及类型,并分析了英语借词对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借词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某民族语言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手段之一。随着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借词在语言学中已经愈来愈引起学者的注意,特别是在词汇学中已经成为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汉民族语言是世界上历史最长、发展最完备、词汇量最多、表现力最强的语言之一。然而它的发展和吸收外来语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就其本质来说是思维的外壳,同时也是人们对自然、社会认识的结果。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不断发展,要求语言作出相应的反映。由于各民族发展不平衡,某一民族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发展也不尽相同,借词就成为语言取长补短的一种必然。这在汉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浅谈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钟家芬我们知道各种语言的词汇中除了本民族固有的词外,由于民族间的接触,由于文化方面的影响,还会吸收一些其他民族语言的词为本民族语言服各,丰富本民族语言,这种词我们叫做借同。汉语中有大量的借词,如:从英语中规划来的有“咖啡”,从...  相似文献   

6.
英汉词汇系统理据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单纯词汇、合成词汇和外来语。英汉语的单纯词汇存在语音理据和文字理据两种不同的理据类型,理据性程度差异很大;合成词汇在理据性方面颇多相似之处;而在外来语方面,英语借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的情况又有很大不同。本文依据英汉语单纯词汇、合成词汇和外来语的理据性及其在各自词汇系统中的比例和重要性,认为英语词汇系统整体的理据性比较低,而汉语词汇系统整体的理据性很高。词汇系统理据性类型和程度的不同情况,会对语言自身和语言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浅谈英语词汇中的借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词汇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词汇,因为它从世界上50多种语言中借词,现代英语词汇中70%是借词。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自己的词汇。英语中的许多借词来自拉丁语、希腊语和法语等。英语中存在如此多借词有地理、历史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在21世纪,英语借词的现象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8.
刘冰 《考试周刊》2009,(36):46-47
所有现在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历史发展变化的结果。作为现在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语的英语,相互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借词现象,而且这些借词已经逐渐成为该语言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英语中所借用的汉语词汇,以及汉语中所借用的英语词汇,提出语言中所使用的借词会对语言和社会带来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英语外来语词汇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因为它在形成的过程中大量地吸收了外来语词汇 ,致使世界无论哪种语言都可以从中发现本民族的东西 ,这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比拟的。本文论述了英语的形成与其过程中的外来语词汇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俄语中存在大量外来语词汇,拉丁语借词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涉及到了各个学科领域。本文首先说明了俄语中拉丁语借词在语义上的分布,简要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拉丁语借词,并从语音的角度分析了拉丁语在借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仡佬语在与汉语长期接触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来丰富自己的词汇系统,其中"同音借译"是一种特殊的借词方式,它在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中普遍存在,在构成特征上具有独特之处,在功能上也不同于一般的借词手段,是保持本民族语言特色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庄亦周 《考试周刊》2009,(36):45-46
借词是各种语言中共有的现象。英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借词,其中不乏汉语词汇。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看,中国在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语言成分的相互吸收和借用,是各民族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词的吸收又是语言成分吸收中最普遍的现象,因为这是语言词汇得以丰富、发展的一条途径。词汇组成按来源分,可分为本族语词和外来词。本民族语言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就叫外来词。外来词的吸收是语言词汇里的一种“借用”,所以外来词也叫做“借用语”或“借贷词”。汉语源远流长,从其历史来看,从古到今,汉族和别的民族的交际和往来,是广泛而又复杂的;汉语从外国或别的民族语言里输进和借用的词是很多的,被外国或别的民族语  相似文献   

14.
域外借词指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等诸语言在历史上从汉语借入的字词。域外借词数量巨大,保存了借用时代的汉语词义,是汉语历史词汇的活化石,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汉语词汇史、方言词汇和域外借词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嘉戎语中的汉语借词从借贷的时间上来看,可以分为旧汉语借词和新汉语借词两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借词的数量增多、借贷范围宽广、形式多样化。以往不少藏语借词现用汉借词来替代,现在嘉戎语中的汉语借词已达30%以上;过去旧的汉语借词主要是名词,现在范围已经扩大到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嘉戎语因受汉语借词的影响,增加了“f”“h”“e”三个音位和“高平+中平”的声调模式。但嘉戎语中汉语借词的大量增加并没有造成嘉戎语功能的衰退,更没有造成语言濒危。现在,嘉戎语和汉语在社区中是“各尽其职,相互补充,和谐共存”。因此可以认为汉语借词丰富发展了嘉戎语,增强了其语言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邹莹 《考试周刊》2010,(54):139-140
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为丰富的语言。借词(或称外来词)在英语词汇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追溯了借词的来源、历史,探讨了英语向外借词的方式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魏伟 《考试周刊》2007,(9):75-76
英语是世界上现存的5,000多种语言中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如果加上无数学科的专门用语和俚语、方言、新词,英语的词汇远远超过200万个。然而,据粗略统计,英语词汇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是外来词。本文通过对英语借词的三大来源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及英语借词特点的分析,试图说明外来语在英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词汇是受语言接触影响最大的语言要素,服饰词汇是基本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汉语言接触对各自的服饰词汇系统都带来巨大挑战并产生了较大影响。满汉服饰词汇在语言接触中,一方面体现了自身的民族服饰文化特色,突显了原有满汉服饰词汇指称体系不对等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展示出强大的语言调节能力,通过借词和再构新词的方式,满足了文化交融过程中对服饰名物的指称需求,促进了文化融合与语言发展。满汉服饰新词产生的方式既受本民族词汇系统的制约,又受接触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有很多外来语,其中不少来自英语.当英汉翻译中出现英语词汇在汉语词汇中找不到对应的说法时,便产生了借词现象,英语外来语便是这一现象的产物.本文重点讨论了英语借词这一现象的历史渊源、引进方式、及其语言学和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汉语词汇、日语词汇相互借用,互相渗透。近现代大量的日语借词进入汉语,成为了汉语词汇的一部分,为中国引进、吸收现代文明提供了便利。日语借词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对汉语词义和语法都产生了影响。汉语在吸收日语词汇的过程中,对日语借词进行了改造和同化。日语借词的不断进入,会增加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需要开展日语借词使用的规范工作,以提高语言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