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媒介市场化的逐步深化,新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日渐成为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新闻资源”,指的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包括新闻信息资源、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资源和新闻受众资源四个主要方面。新闻热线,从本义上说,只是新闻媒介物力资源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但热线作为媒介与受众直接沟通的平台,其存在的意义远远大于仅仅提供一条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2.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编织的新闻时空下,广播媒介开掘互动传播优势,主动构建受众、媒介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平台.自2002年以来,以河北台<阳光热线>为代表的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在国内广播新闻节目中蓬勃兴起,并迅速成长为各省级和地市级电台的"金牌栏目".这类由政府、广播电台和听众共同参与的节目样式,以沟通交流,接受咨询,受理投诉,协调解决问题为己任,重新掀起了公众参与的热潮.  相似文献   

4.
受众对于媒介角色的认知及其评介是科学建构媒介化社会的重要参照.调查显示,受众对于媒介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趋于赞同,而不同层次的受众对于媒介的可信度和媒介能否解决现实问题的认知情况并不明朗.对于媒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承担,受众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评价,也为信息传播与媒介发展提供了需要解决的一些领域.  相似文献   

5.
《新北方》于2004年10月开播后,迅速被观众认可,始终在央视索福瑞公司沈阳地区收视率调查中排名第一。新北方热线作为新北方与受众之间最稳固的交流平台,承担了媒介与受众之间顺畅交流、  相似文献   

6.
马琴 《新闻前哨》2013,(3):88-89
媒介融合使得受众身份发生了改变,而这主要源于受众话语权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受众的选择范围、参与程度都逐渐扩大和增强。由于网络、智能手机让受众有了更多参与的空间,给电视媒介增添了不小的压力。针对目前媒介融合的新形势,许多电视节目已改变了以往的宣教模式,增添了更多与受众接触互动的环节和内容,使得受众不仅可以和媒介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还成了节  相似文献   

7.
马宝增 《青年记者》2003,(5):50-50,55
施拉姆受众选择概率公式如下:可能得到的报偿÷需要付出的努力=选择的概率,是美国传播学大师威尔伯·施拉姆以经济学“最省力的原理”为基础提出的估计受众选择传播媒介的概率公式。它表述的含意为,受众为什么选择某种媒介为信息来源,以及某种媒介被受众选择的可能性的大小。经济学中“最省力的原则”,揭示了人的一  相似文献   

8.
《西游·降魔篇》背后的媒介影响涉及作者和读者两个层面。从作者层面看,数字化媒介为其创作塑造了新的创作空间:数字化媒介丰富了作者创作的表达方式,数字化媒介影响了作者的创作风格,网络热点为作者提供了创作素材。从受众层面看,数字化媒介对受众影像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影响了受众的信息接收行为,而且也影响了受众对媒介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当前,媒介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促成媒介融合、媒体抱团现象的产生.媒介融合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媒介需求"为目的,来满足受众心理,从而创造出共同的利益.这种"各取所需"的媒介抱团,也在无形中为受众建起了"围城",形成了另一种媒介传播中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0.
受众·公民·消费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媒介自诞生之始就必须面对受众,依存于受众,而媒介如何看待受众不但决定了媒介和受众的关系,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媒介的编辑方针、内容特点、风格定位、运作模式和操作方法,甚至进一步决定了媒介的发展方向和它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媒介受众观的衍变伴随着媒介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又互为因  相似文献   

11.
王蕾 《青年记者》2016,(32):39-40
现代化国家中,政治沟通成为社会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最主要的渠道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当今中国,各地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类节目发挥着重要的政治沟通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包头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媒介技术发展迅猛,对媒介形态产生深远影响,以广播这一媒介形态为例,网络、手机等新媒介技术的进步,对其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力,尤其在沟通方面,使广播节目与受众的沟通方式呈多样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愈发先进的数字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媒介种类,宽广了便捷的沟通平台,形成了人们使用媒介的普遍行为。而随着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大量涌现,大数据的来袭也在潜移默化中为深入了解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提供了可能,用户中心论的新型受众观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14.
"热线类"节目是广播媒体独有的特色节目形态,也是大众媒体中最具有操作意义的节目。历来"热线类"节目都与"民生类"节目和频道定位联系在一起,也能够更好地发挥电波媒介语境下,媒介机构和受众的"互动"。结合近几年来的"热线类"节目的一些制作及播出实际,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对于这些情况和问题的解决和思考,某种程度上又能加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化”的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我们对事物的感知、判断乃至行动,都会受到媒介的影响。“客观现实-媒介现实- 受众的心理现实”是传播学的核心命题,也就是说, 受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媒介现实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听众热线”是广播扬长避短、与其它媒体相抗衡的重要手段。听众通过电话直接参与节目使许多电台建立起一个介入大众生活与听众交流信息、分享信息的亲切可人形象。但是热线节目在显示出其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节目呈现媚俗倾向,主持人被参与的受众所左右等。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媒介人对热线广播节目的传播层次没有深刻的认识.以致于对传播层次的关系处理失当。广播是传播者向不确定的受众传播信息的一种大众传媒,因此广播节目都具有大众传播的特征。热线电话则使处于…  相似文献   

17.
"受众"身份历来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对象,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中,就有过大众、受众、公众等不同概念的争议,但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这些概念的阐释功能逐渐体现出局限性.本研究将"公民"身份作为受众研究的新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公民"的概念,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媒介公民"对公民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翟  朱颖 《声屏世界》2001,(12):34-35
早在30年前,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就提出了传媒是通过吸引受众注意力来实现经济效益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娱乐形式和新媒体相继出现,信息传播模式发生了急速转变,使传统媒介面临严峻的挑战。因特网这一新生事物犹如天之骄子步入社会生活,以其不可抵挡的魅力夺去了许多受众的注意力,它侵吞传统媒体的地盘,造成传统媒介的受众严重流失。传统媒体不甘失去长期以来在信息传播中的霸主地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想方设法对传播模式进行改革,与因特网展开了一场争夺受众的战争。 这是一场“眼球”之争。 报纸——传统绅士的镇…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新旧媒体的融合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受众地位,它的影响延伸到了社会生活,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不断重塑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本文从技术,信息生产和融合文化等视角阐释媒介融合,运用一些案例分析媒介融合影响下媒体行业内部环境变革和受众的表现、媒介行为、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8):46-51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需求表现更为复杂。本文从受众信息寻求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媒介幸福感视域下受众的三种信息寻求动机:工具性寻求、利益性寻求及自我保护性寻求,并对受众从媒介中寻求信息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激发受众主动进行信息寻求的行为。这为检视媒介如何促进受众的幸福感提供了分析工具,从而为研究如何提高受众的媒介幸福感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