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讯员郭炳南报道:为了改革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工科无机化学教材编审小组于1985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研讨会。会上对选出的15个实验进行了大会交流。这15个实验题目为:1.未知物的研究(通过一系列试管反应确定研究对象);2.生成金属赘合物的电化学研究;3.电导法测定硫酸钡溶度积,4.无水氯化亚锡制备及其性质研究;5.电极电位的测定;6.  相似文献   

2.
在室温下,用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扩散三乙胺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5)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水的含量,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MNMOF-6的形貌为纳米颗粒的聚集体,每个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0-100纳米,样品MNMOF-7,MNMOF-8和MNMOF-9的形貌分别为棒状、针状和带状,我们对不同形貌的MOF-5纳微米颗粒的氮气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李秀梅,女,1969年出生,吉林省白山市人,2006年6月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评为副教授,2012年被评为教授。主要担任"无机化学""基础化学""中级无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从事"无机-有机杂化配合物"的课题研究,近三年在《无机化学学报》《结构化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超级电容器在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电极材料的研制越来越受到产业与科学界的关注.通过金属-有机骨架(MOFs)设计了制备超级电容器用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实验,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相应的电化学分析.该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MOFs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电容器的储能原理和测...  相似文献   

5.
金属有机化学是一门前沿学科,是研究含有碳-金属键的化学,它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了蓬勃的发展.它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界限,又与理论化学、合成化学、催化、结构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等交织在一起,成为近代化学前沿领域之一.过渡金属有机催化剂或试剂提供了众多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方法,使有机合成技术提高到崭新的水平.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医药、农业、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D,L-丙氨酸(D,L-Alanine)和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为有机配体,与硝酸锌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金属-有机超分子聚合物[Zn5(D,L-Alaninato)4(Terephthalate)3]n(1).在该化合物中,Zn(Ⅱ)离子与对苯二甲酸相互作用形成了二维的金属-有机配位层状框架,丙氨酸桥联Zn(II)离子形成了一维的配位链状结构.配位层与配位链之间通过氨基酸的桥联作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三维的超分子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7.
功能金属配合物与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设计、控制合成一直是无机化学等领域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不仅可以丰富合成化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而且为新型分子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提供新思路。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院长、实验室主任陈  相似文献   

8.
院士寄语     
《中国研究生》2007,(4):1-1
洪茂椿无机化学家。1953年生于福建莆田。197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硕士学位。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用化学自组装法设计合成金属一有机纳米笼、管及线;宏量制备了多种新型原子团簇;系统地合成了金属石墨状聚合物、具有纳米孔洞的金属—有机聚合物和新型稀土与过渡金属混合聚合物,并研究它们的结构与其性能关系。在"纳米功能分子"和"新型无机—有机聚合物"的无机前沿领域做出贡献。他在新型无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规律与性能研究方面的工作曾获多项奖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9.
正项目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等配位聚合物为研究平台,对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构筑和性能调控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展了配位空间构筑新策略和新方法,发现了新的调控机制,实现了该类材料的功能拓展,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主要有:1.发展了配位空间的构筑方法学:提出了利用无机-有机杂化体系中多种相互作用及组分  相似文献   

10.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8):F0003-F0003
多孔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是一类晶态孔材料,在气体吸附和存储、离子交换、分子识别、催化、化合物选择性分离和手性分离以及光、电、磁等领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已经发展成为沸石、分子筛和碳纳米管之外的又一类重要的新型多孔材料,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化学分支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传统上,人们认为晶态孔材料的框架是刚性不变的,然而,MOF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现象:MOF晶态孔材料的框架是柔性可变的,MOF的孔道尺寸、形态会随着客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存在所谓的“模板效应”和“动态框架”。这类效应不仅可以用于合成特定结构的MOF、调控MOF的孔径,而且产生了很多新奇的性质,以及诸如分子开关、传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无机精细化工与无机化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了以无机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与无机化学各章节的内容恰当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并适时讲解文献检索知识,配合理论课开设精细化学品合成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硼烷因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一直是无机化学研究的热点。五硼烷(B5H9)结构的讨论是研究硼烷分子结构特殊性的典型例证,但无机化学教科书中给出的五硼烷(B5H9)结构按照五种成键规律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通过推导、计算和分析对五硼烷(B5H9)分子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给出了三种合理的五硼烷(B5H9)的分子结构,对分子中"含有闭合式的五中心六电子(5c-6e)硼键"的结构提出质疑,供各位同行在理论研究和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研性实验在物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关于“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性质表征及在碳酸二甲酯合成中的催化性能评价”的科研性教学实验,该实验综合了物理化学学科内有关领域的知识与技术以及物理化学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相关的知识与技术。科研型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也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14.
基础化学是皖西学院非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较大影响。为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基础化学教学应充分考虑各专业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便进一步提高基础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近年来,在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等项目支持下,笔者从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浅析无机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平衡内容在无机化学课程中,涉及诸多章节,占较大篇幅。正确理解平衡概念和掌握相关计算技巧,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它会影响到本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学习。由于学习的阶段性,大多数无机化学教材对这部分内容分章节介绍,学生难以将有关内容进行联系融合,学习有难度。本文将无机化学中有关化学平衡问题进行浅析、综合,目的是使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对该内容更易理解、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运用。应用多媒体技术于无机化学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应该考虑的重要环节,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影响到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的推广和应用。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无机化学教学中的特点,多媒体在无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并对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几种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工科院校无机化学的教学现状,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四大化学之间的联系,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无机化学学科的掌握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8.
化学元素与基础理论的化学知识是无机化学的重要内容,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基础理论部分与元素的化学知识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元素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掺杂纳米氧化锡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实验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通过模拟科研流程的专业实验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及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