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本土电影在展现新疆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同时,以一个大写的"人"体现了电影背后广博的乡土情怀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对新疆本土文化的传播和新疆形象的塑造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新疆的本土电影来说,如何能够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实现突围,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展更广阔的传播平台?……,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徐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83-84
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适时地开展英语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与本土文化迥异的西方文化,使本土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互相渗透和交融,甚至互补互惠,从而使学生走出"中国式英语"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从翻译诗歌的接受到本土原创诗歌的兴盛,日本近代诗歌经历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而与日本近代小说被中国学者大量译介的盛况相比,日本诗歌为何始终"养在深闺人未识"。究其原因,除了同时期中国本土诗歌的蓬勃发展之外,与中日诗歌译介方面的"艰辛"及诸多社会文化因素都是不无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王锐  于晔 《林区教学》2011,(4):134-135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少数民族原始音乐文化异常绚丽多彩,如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的"摩苏昆"等都是我省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原始音乐文化,然而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广大人民缺少对本土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认知,也未能真正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并且随着现代文明的涌入,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音乐正受到严重冲击。故此,推广、传播少数民族原始音乐文化是保护与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在民众中扩大、普及少数民族原始音乐文化教育,增强人民本土文化的自觉意识是传承、发扬本土少数民族原始音乐文化的必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乡土文学实质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介入和中华民族自身立足"本土"对乡土经验进行修理调整后的一种表述形式,其核心是乡土意识这样一种文化或心理结构,因此乡土意识对乡土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本土价值,也应具有新内涵。"乡土意识"是现代性冲击下的20世纪乡土中国变迁的有效研究范畴,在此视角下,可以更为合理地审视20世纪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嬗变、思想演进等。基于"乡土意识"对应"现代性"的本土意义,无论在方法论和价值论上,都应重视并拓宽"乡土意识"研究范畴,这对文化艺术研究和乡土中国变迁的阐释将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琉球于清光绪五年(1879)被日本吞并置县为冲绳县至今百余年间,随着日本本土文化和欧美文化的盛行,一度在冲绳占据主流的儒家文化日渐式微,冲绳的社会主流文化发生了"异位"。但是,透过日本本土和欧美现代文明主导下的冲绳社会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仍是现代冲绳社会道德准则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冲绳社会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与其他文化共同构筑了现代冲绳社会的多元文明。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变异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是继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论争之后的又一个热门话题。西方的文化研究传入中国内地之后,迅速地与本土的大众文化思潮相融合,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逐渐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研究,此种变异在中国当前的文化语境之中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当我们把教育定位在只是"脱贫致富"的手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它没有重视"人",没有从文化特色和具体情况出发来发展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出"共生教育"理念。所谓"共生教育",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类自身的生长同它外部世界的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共生互补的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在与其它民族、其它文化相处以及对待自己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中形成的文化"共生"。一个是自然"共生"、一个是文化上的"共生"。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与源头,它形成于一定地域和历代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个性特征。因而,保护、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已成为当今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其纳入课程视野,有利于幼儿从小形成对自己成长环境和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把九江本土文化资源作为艺术设计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它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在艺术设计全球化的今天,本土化的设计成为"和而不同"设计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本文以九江民间文化和社会环境为背景,对现代设计与本土化融合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的雏形"汉画"以"简淡素朴"为美的审美原则,具有强烈的本土仙道思想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印度佛教美术的影响,在龟兹古国又形成了一种着色浓烈的西域画风.以汉画"简淡素朴"为美的中土画风和以"浓烈为尚"的西域画风,其着色都是一种观念之色,一种心象之色.两种画风不断融合而形成着色浓烈的晋唐画风.汉画所展现的笔墨趣味性成为一种带有强烈本土文化倾向的传统,为唐代文人、仕宦画家所继承发展为水墨画.从此千载不移,这种选择与本土哲学文化和社会思潮有着极深的渊源.以黑、白成像的南宗画与本土哲学思想的核心相吻合,与文人的人生观相契合.因此"色彩观"即思想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圣愚文化是俄罗斯宗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固有的"疯癫与虔诚"的双重性品格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肯定性"与"否定性"内容,如对永恒救赎的肯定、对世俗权力的否定等;同时也对其文学形式发生着结构性作用,如审美满足的延迟处理、自我指涉性的嘲讽以及微观叙事形态下的宏大叙事风格。圣愚文化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中介是受到圣愚文化陶冶的俄罗斯民族性及其代表人物——作家群体。因此,对这些复杂关系的研究将能更好地发掘出俄罗斯文学经典的普世意义和审美价值,并对我们本土文化的建设提供一种参照系统。  相似文献   

13.
建筑人类学是研究少数民族建筑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对侗族干阑建筑榫卯间架结构的研究,能找到一个民族的原思维方式、生命意识、生存法则、文化模式和民族精神。干阑建筑的鸳鸯榫、龙舌榫和狗鞭挂等连接体,通过"类比取象"思维,唤醒了人的"类生命意识",这种榫卯间架结构逻辑深度阐述了干阑建筑文化逻辑和人类生命逻辑,使干阑建筑榫卯间结构与文化功能完美地统一。"干阑式"既是一种"宇宙观范式",又是一种"本土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称自己为"中国文学的游牧民族"的一员,自然是带点戏言意味的。这其中有我的几许苦恼和几许乐趣。我想,像我这样游散于祖国本土之外、在地球各隅以华语写作的人,会体味我的苦乐参半的感受。所谓"游牧"无非是指我们从地理到心理的社会位置:既游离于母语主流,又处于别族文化的边缘。游牧部落自古至今从不被别族文化彻底认同,因此也从不被异种文化彻底同化。  相似文献   

15.
孝感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厚重的城市,挖掘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本土文化精品,对于孝文化名城的建设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举。文章以云梦睡虎地秦简为例,就如何依托云梦睡虎地秦简这一本土文化资源,推进孝感市孝文化名城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华裔文学成为文学研究的热点和中外文学课程的必读书目。但中外华裔文学的讲授却存在一个共性顽疾:即教学囿于族裔性的"本土中心主义"文化批评视角,忽视了文学固有的审美价值。华裔新作品内含的超越族裔性的普适伦理价值观及生态思想等文学审美因素,证明了华裔文学教学研究走出单一"唯文化批评",转向多元批评的可能性。"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实现这一可能提供了可行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是英语的国别变体,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提升"中国英语"的认知是中国的英语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前提,而现行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本土文化几乎呈缺失状态。建议从政策导向、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三个层面构建适合"中国英语"发展的高校教学模式,顺应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叶亿培 《贺州学院学报》2011,27(4):54-56,71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来自警察和法庭的讯问,有拒绝回答和保持沉默的权利。在中国是否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其争议为"肯定说"、"否定说"、"折衷说"。结合国际环境与本土国情,我们认为采取"折衷说"可以促进侦查程序的公正和文明执法。  相似文献   

19.
"龙灯吉利"是流传于侗族北部方言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在侗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机交融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侗族民间传统说唱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成都“大生活”作家的地方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以车辐、乔瑜、罗清和、王跃、文迪、老樵、骆平、桑格格等为代表的小说作家,以描写成都人的"大生活"(乔瑜语)来展示成都故事,形成了一个带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家群体。他们对成都本土文化有本能的崇尚意识和自觉的理性透视精神,传达出特别鲜明的婉约阴柔、飘逸旷达的"蜀水文化"特征。成都人的生存本相都能从他们的笔端勾勒出明晰的具备了地域文化风情的生存图景,可以说是一幅成都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