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一本很好玩的书。梅子涵先生认为,儿童文学要“好玩”,就是让孩子读了感觉挺有趣,看了有滋味,这种“玩”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孩子们喜欢“好玩”,书籍需要这样的姿态,阅读也需要这样的姿态。我多年来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一直坚信,阅读真正的吸引力是来自书籍本身的魅力,也一直相信,让孩子爱上阅读最好...  相似文献   

2.
李丽 《现代语文》2007,(2):69-7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及参考答案的拟定都由教师“霸”持,学生的阅读只是被老师预设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发现、设计问题和提出观点的权利,因此很难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么,课外阅读,走出校门后的阅读,会有老师帮助设计问题、启发引导他们理解问题吗?其次,对同一文章、同一问题,学生就不能有不同的看法?再者,从阅读的情感看,学生得不到思考快感的阅读能算是成功的阅读吗?从这三方面思考,我深刻认识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高明,决心还学生阅读思考的权利,于是,我尝试了一下“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出题、拟答案,反过来考老师和同学,在意见相左时,说出理由,进行探讨。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借助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现就新形式下如何做好课外阅读浅谈一二。一、激发阅读积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那么如何激发阅读的兴趣呢?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四点:1、常讲有趣故事引导兴趣。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等符合低年级孩子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2.确立榜样激发兴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平时,我就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  相似文献   

4.
阅读郑老师的这个案例,我们似乎觉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由“肤浅”走向“深入”,一步步由“表层意义”走向文本本然的“深刻意义”。学生也在用最后一次的阅读理解来“反省”自己初读、二读的肤浅。但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学生起初的阅读就是肤浅或者错误的吗?学生反复阅读后的见解就是深刻的或者正确的吗?后来的反复阅读后的理解,就是对起初阅读理解的否定吗?我觉得未必!尤其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未必!其一,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阅读特别强调“感性、感觉、感悟”。时序上,“感性、感觉、感悟”一般处在“理性、理解、分析”之前,这可能…  相似文献   

5.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3,(28):16-1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的教与学,需要在理论的天空中打雷,更需要在实践的田野里落雨。让我们走进实践、走进学生,共同分享他们的个性化阅读。[案例一](《群鸟学艺》)师:如果说《群鸟学艺》中的凤凰是一位老师,群鸟是她的学生,那么,凤凰是一位好老师吗?她的学生呢?请大家仔细默读课文,从课文中读出你的想法来。十分钟以后,大家交流各自的看法,好吗?(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认真地批注,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写下了异彩纷呈的读书体会。)师:请自由发表自己的读书体会,让大家共同分享,好吗?生1:凤凰是一位好老师。表现在她…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都重视“三分钟”的精彩,即在导入新课时变着花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却忽略了在初读后他们是否还具有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一旦了解课文内容后,“期待”就消失了,渐渐失去了预习、初读时的兴趣,阅读就如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所以,教师要在不同的环节中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给他们新的“期待”.有了这种“期待”,阅读才会是一壶好茶,越品越有味.那教师该如何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相似文献   

7.
经典如何“嵌”在学生脑海?一种思路是,让阅读教学放下严肃的面孔,让课堂学习充满儿童生活的情趣与滋味,使学生处在其中觉得非常“好玩”。“好玩”即有趣、有意思、能引起兴趣。对于“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话题,学生尚未触及,尚未思考。如果学生在“思考”后,再读课文,教学就能体现出“好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方面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在不懈探讨的问题之一。只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才能让学生爱阅读并积极投入阅读。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达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是无法实现的。任何一种技能的形成都需要千锤百炼,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也都需要日积月累,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尤其如此。课内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要保障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教师还必须开发利用课外资源,做到课内外结合,引领学生学会阅读。近年来,我在培养学生阅读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0.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主要场所还是在课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方法,也就是不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是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教”是为达到用不着“教”,“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要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怎样才能完成这一使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呢?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元阅读”是“元认知”在阅读学习领域生成的一个新概念。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1976年提出的认知概念。阅读学习是学生学习新知、发展能力、丰富感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阅读学习是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并促成元阅读能力的生成,在教学中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在个性化阅读上。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能使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享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分享教师的阅读经历,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启迪,并体会分享阅读的快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当下语文教学中,学生总是要问,学这篇文章有什么用呢?高考能考到吗?老师在讲题的时候也是反复联系高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高考,都是为了让学生能考高分,考上大学。高考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唯一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没有哪位老师仅仅依靠课堂就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的。要学好语文,必须开放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形成全面丰富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阅读教学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快乐而有效地阅读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激发、呵护并扶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保证阅读效率的关键。一、进行定向选择常见的阅读主张是多读书。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令人神往。但是,在以“知识经济”为特色的新世纪,每年出版发行的报纸、刊物数以千计,每年出版的图书种类数以万计,学生面对茫茫书海,真…  相似文献   

15.
“绘本”又叫“图画书”.图画书,是一种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书,他们一般只有三十几页,开本有大有小,依靠一连串的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即图文合奏来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阅读图画书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阅读图画书的好处和《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不谋而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图画书是有趣的,图画书是好玩的.那就从有趣的、好玩的图画书开始,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吧.  相似文献   

16.
从新中考、新高考的卷面占比来看,阅读总占比约50%,古诗文阅读约占22%,现代文阅读约占28%,可见阅读的江湖地位不低。那么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有多强呢?农村校的老师肯定都不敢铿锵有力的回答说:“不错!”综上所述如何让农村学生保质保量,有效的阅读是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下面,笔者将从老师是最好的激趣者;制定阅读计划,有目的的阅读;运用方法,深入阅读;注重激励与反馈等角度出发,浅谈如何让农村学生有效的阅读。  相似文献   

17.
老师们:请问一下,你在你的语文教学中感动过吗?你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曾经泪流满面吗?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仅仅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说到底不是一个推理过程,而是一个形象感知、情意感悟的过程.模式化、公式化的“阅读理解”只会使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文字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上.坚持阅读过程的实践性、训练性,把教学的重点从内容的理解转移到语言行为的实践和语文基本功的形成.从思想上明确:课文内容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材料”.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是为了让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传统阅读课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如何让学生在熟知“经典”故事的同时,体会一种遇到急事不慌张、动脑筋的好品质,从小渐成“沉着”、“急中生智”的素养?笔者在学生学习了文本13个认读字、6个会认会写字,并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一、设计主体性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和同学吗?你在课文中能感觉、体会到一点什么呢?辅助性问题:1郾你体会到的内容是从哪些段、哪些词句中感受出来的?2郾司马光没有慌,怎…  相似文献   

20.
尹辉 《考试周刊》2014,(1):44-44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从孩子的特性出发,在课堂上创设一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在情景交融中,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快速进入到阅读的角色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兴趣,读出语文的魅力。一、巧引新课,让学生爱上课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很关键,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入导语,能让学生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兴趣十足地跟随老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