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兰芳 《考试周刊》2013,(79):131-132
<正>在一篇报道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文字:有记者问:"什么是德育?"一位教师说:"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位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善待孩子、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善的引导。"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2.
杨震  王本贤  s 《下一代》2013,(5):15-17
"人之初,性本善",追求善良和美好是做人的根本。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为依托,以"日行一善"活动为切入点,不断丰富德育活动的内涵和载体,让"人人存善心、日日行善事"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信念和习惯,营造了"文明校园、礼仪校园、和谐校园"。寻善知源,让善的土壤孕育希望"日行一善"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倡导的,旨在教育和引导师生回归善的本  相似文献   

3.
海门包场初级中学始终坚持德育领先的办学思想,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德兴校的思路愈加清晰,尤其是近一年来,这种思路已逐渐演绎为"绿色"德育的理念。"绿色"德育是一种现代教育模式,它具有个性化、整体化、情景化的特点,它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绿色",且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元素的理念,它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结合"绿色"德育的实践,学忮逐步走出了一条细化德育、深化德育、强化德育的新路,学校也因此赢得了许多荣誉:"海门市文明单位"海门市安全文明单位"海门市五星窗口学校"海门市德育先进学校"海门市先进关工委学校"等奖牌接踵而至。学校先后涌现出"南通市德育先进工作者"1人,"海门市德育先进工作者"1人,"市优秀班主任"3人,"海门市师德标兵"1人,"海门市十佳少年"1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2人,"市综合治理先进个人"1人,"海门市教育先进工作者"50余人。广大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有力地巩固提高了教学成果,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100%、98%、99.1%。控辍工作受到上级好评,全校初中后升学率达86%,达到了市局下达的任务,比上年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我们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智育重要,德育也重要,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在实际工作中,"德育为先"与"教学中心"不是"有我没你"关系,而是"共生共长"关系。策划者说"德育为先"与"教学中心"是学校教育中耳熟能详的字眼。"德育为先"是我国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概括。中华民族素有重视德育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是将德育放在了诸育首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一书中指出:"我今天所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在《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一文中也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需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江西省泰和县实验小学始终把创建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育质量作为办学追求。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善正"德育为核心,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各项制度日趋健全,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影响均有显著提高。一、"善正"润化心灵学校本着"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传统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紧扣"善正"主题开展"善  相似文献   

7.
教育包含教学和育人.康德曾说,"良好的教育乃是孕育世间一切善的根源".但令人忧虑的是,在当前我国部分学校教育中,德育已经沦落为智育的"婢女",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这种倾向严重违背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同时也严重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德育的"婢女化",是当前教育界必须清醒反思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而要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关键在于教育。为此,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建设"十字德文化"(即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的教育理念,并把该思想渗透到学生德育中去。在教育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义"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它对容易叛逆的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义气"一词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围绕"义"的主题,笔者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德育活动。一、以文化环境影响人  相似文献   

9.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虽为人之根性,但是也要天天坚持反省、坚持行善,日久才能将本心之"善"擦拭明净,举止人前,变成品牌,形成习惯,是为"日行一善"。"日行一善"开展一学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现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0.
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曾经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有记者问,什么是德育?一位教师说,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位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如何善待孩子,如何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善的引导。德育主任说,德育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已成为每个学校和教师的共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自然也不例外。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的特点,比如教材中将《九章算术》列为教学内容等。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比较抽象、枯燥,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也相对较少。但是,数学也是人创造出来的知识体系,必然会打上社会的烙印,而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欣赏数学,依然具有人  相似文献   

12.
德育本义应指道德教育。在我国古代,德、育二字是分开的。《说文解字》释德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外得于人’说的是要正直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内得于己’,讲的是内心修养,也就是无愧于心。[1]可见德即道德。育在《说文》中的释义为养子使作善也,即熏陶涵育子弟使其为善,育同道德教育。事实上,德育这一概念的出现,从教育史上看,是起始于中国近代教育,多半是作为道德教育的简称和同义语。[2]  相似文献   

13.
德育工作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本文针对生活德育,在德育内容、方式以及价值三方面展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品德教学中"生活德育"的实践与探索,将陶先生的这一理念丰富化,为当前的德育工作提供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邹骋胤 《教师》2022,(9):24-26
德育是一门培养人的课程,"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德育有效性,共育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三乐"德育理念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将"三乐"德育理念融入育人实践主题活动,形成了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月相结合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具有"乐己、乐人、乐天...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江苏省实验小学,2009年成立教育集团,现有香港路、通榆路、新兴路三个校区。学校秉承"厚德至善,乐学博爱"的文化理念,践行尚善教育,以"成就至善教师,培养行善学生"为办学目标,以"日行一善"为校训,形成了"尚善扬善"的校风、"善教善研"的教风和"善学善思"的学风。  相似文献   

16.
<正>"真"是德育的最低要求,"善"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只有达到真与善,德育才能大美。如何让德育回归本真,是所有德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我认为,德育工作应做到"四真四为"。目的真教育全部和唯一的目的是人,真实德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真实的人。何谓真实的人?真实的人不仅是社会的人,也是个体的人;不仅是成长发展中的人,更是当下的人。其一,作为社会人,很多学生的问题往往都是社会问题的呈现。因此,不必过于苛责学  相似文献   

17.
白宏艳  殷岩 《辽宁教育》2013,(7X):17-20
<正>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优先。"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合适的德育、合适的方法可以给学生带来才幸福的人生。因此,只有根据小学德育工作的规律,创新德育方式,才能获取最大的德育实效。一、以"习惯养成"为基础,创新德育内容创新要有基点,德育也是如此。德育的基点在哪里?乌申斯基说:"良好的行为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德育资本"。可以说,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作为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  相似文献   

18.
<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智慧的评价自然能带来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智慧的学生。要做到智慧评价,我认为教师不仅在问题设计上要科学、精准、有思维力度,教师的评价也应该从"四善"上做文章,即善引领、善激励、善追问、善启迪。一、善引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一位教师在教学《桥》这一课时,开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对教育的定义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看来,教育的目的是要教人做善人与做善事。但这个定义只讲了教育的目的,并没有讲什么是教育,更没有讲我们应该如何在学校中开展教育工作,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教育要让孩子们从善,那就意味着在老师的心目中,一定有一个善的标准,或者善的形象。如果我们将善给以更加宽泛的理解,比如不仅仅是价值观层面的好人,还包括认知层面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探究孔子的德育思想体系就必须深入钻研《论语》。孔子的德育体系以他的"性相近,习相远"为人性论的基础,强调了人性中善的可能性;以"仁"为核心思想,把"仁"作为其他美德的基础;以"礼"为主要内容,"礼"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与形式;以"圣人君子"为培养目标;采用因材施教、躬行实践等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