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拇指姑娘》,到当下流行的童话《夏洛的网》《皮皮鲁总动员》《寻找快活林》等,一谈起童话,孩子们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童话,是孩子们最喜欢读的书,他们对童话可谓情有独钟。在孩子们心里占据一席之地的童话是如此的神采风扬,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却是"失落"的。童话,因何而"失落"?从成百上千的童话教学设  相似文献   

2.
“而”释     
《赤壁之战》“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一句中的“而”字,课本未作注释,也许作一般用法的词。因此一般译文都省去未译,有的为照顾语气完整,变通(或省去“而”另增补的)译成“怎么……呢?”我以为这个“而”字可训成副词“岂”,译成“难道……吗?”清·吴昌瑩《经词衍释》“而”字条下有云:“《博雅》曰:‘而,岂也。’此文《释词》不载.《孟子》:‘不贡而能之乎?’言岂能也。《论语》:‘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二十年:‘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言岂由人也。《襄二十四年》:‘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而,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的《乡愁》前三节的第一句话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都只表示时间.第四节的第一句话却不一样,在表示时间的"现在"一词前面加了一个"而"字,成了"而现在".这个"而"字里另有怎样的深意?课堂上,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生:是说"但是"的意思,"而"字起到转折作用. 生:不对,这里应该没有转折意味."而"起到递进作用,因为这里有更大更浓的乡愁."家国情怀"比"个人乡愁"更博大更深沉.  相似文献   

4.
"蟹六跪而二螯"出自《荀子·劝学篇》.跪,足,指蟹腿;螯,即蟹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螯.吃过螃蟹的人都知道,螃蟹实有十条腿,如果把两只螯算在外,也还有八条腿.在生物学上,螃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十足目,既是"十足目",自然典型特征就是十条腿.那为什么荀子要说"六跪"呢? 学界一般认为这里的"六"字乃"八"字之误.这可以称之为"讹文说".王先谦《荀子集解》"蟹六跪而二螯"注引卢文弨之说云: 案《说文》:"蠏有二敖八足."《大戴礼》亦同.此正文及注"六"字疑皆"八"字之讹.  相似文献   

5.
<正>许多人认为铭文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文赋》里的"博约而温润"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而刘禹锡的《陋室铭》也一直成为"博约而温润"的最好诠释和典范。但笔者认为《陋室铭》一文"博约"而不"温润"。  相似文献   

6.
《荀子》的《劝学》(节选)篇,一直入选高中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对于这一句的注释和翻译,各版教材向来基本一致,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的注释为例,注"见者远"为"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注"疾"为"强,这里指声音宏大";注"彰"为"清楚"。  相似文献   

7.
虚词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连词作为虚词中重要的一种,有着重要的语法作用,而典型连词"而"使用最为灵活,较能反映连词使用情况。本文以《孟子》中连词"而"作为研究对象,看其在表示语义关系、连接成分有什么的特点,对相关的复音节连词"而后""然而""而况"进行分析,并将《孟子》与《论语》中这些词使用情况进行比对,进一步了解上古汉语中这些连词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正杜老师:您好!平时,我们经常把胜利归来说是"凯旋而归"。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9组单元《献你一束花》中"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这句"凯旋"后面没有加"而归"。我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凯旋"是胜利归来的意思。所以我认为"凯旋"后面不应加"而归",不知这种想法对不对?安徽省安庆市经济开发区老峰镇第二小学何希六何希六老师:  相似文献   

9.
数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思维,数学课堂的根本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本人近几年来坚持通过开放性"变"式数学教学活动,力求做到思维迁移具有深刻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变式训练  相似文献   

10.
"道"是中国思想文化核心范畴之一。从古至今对《老子》的"道"的解读却有些粗略,没有真正指向"道"的本义。《老子》的"道"不是具有"生产"功能的实体,不是规律法则,不是辩证哲学观念,不是退隐生活情态,它不是"什么"。《老子》的"道"指向的是万事万物成为万事万物的"成为",是万事万物如何不被扭曲、遮蔽、掩盖,而如其本身一样地成为自身的"如何"。  相似文献   

11.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楚辞》最完整的注本,它把《渔父》中"鼓枻而去"的"枻"解释成"叩船舷"。本文根据文献证实,"枻"解释为"船桨"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引言"为X而X"是前后两个"X"相同的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表达形式。例如:"为艺术而艺术","为出国而出国","为考试而考试"等。吕淑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1]里讲到了"为……而……"这  相似文献   

13.
翁德森 《中文自修》2011,(10):42-43
独特的语言蕴含深刻的哲理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利),则有争心。"孔子这两句原本是谈为人  相似文献   

14.
"感于物而动"源于《乐记》中的《乐本篇》,是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论点,是"乐"产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思想渊源;只有把钢琴演奏技术与音乐表演美学相结合、演奏者弹奏形式与弹奏内容和谐统一,才能使得乐感使人心摇神驰,达到曲终情留的完美境界,真实体现"感于物而动"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韩非子.五蠹》篇中"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的解释历来存有不同的说法,本文重新考证"寡""趣""趋"等词的词义,对这句话提出了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句名言:当你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要学会知难而退。"退"就是换一种思考,"退"就是"退而思进"。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也要引导学生学会退,但不能只是退,还要回头看,这样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下面就以一节《退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课谈谈怎样"知难而退"。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有“而”字的句式,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子何恃而往(《为学》)。这一类“而”,一般中学语文译注资料都归纳为:连词,表承接。如华中师院的《中学古文注释》一书即持此说。我觉得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释“入而徐趋”之“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中"趋"字如何解释,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早期字书、词书、文献以及古注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从文化的角度加以印证,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19.
《论语》有云: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从人的发展角度解读人生的最高境界,能够随心所欲,却"不逾矩",这是何等的洒脱,又是何等的超越。由此,笔者联想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从心所欲,不逾矩"不也正是我们的教学追求吗?钟启泉教授在《课程的逻辑》中指出:"课堂教学本身应当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对话的实践。"也就是说,课堂本质上是一个对话的实践场域,而在课堂对话中,我们又必须遵循一定的"矩"。一、对话主题要循道理之矩"摆事实,讲道理"是思想品德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谢德三《墨子虚词用法诠释》认为"而"作指示代词犹"此"、作系词犹"乃"、作准系词犹"如"、作副词犹"乃、才",并根据译义把"而"归为介词和连词。这些"而"的语法功能都是连接前后两个谓词性结构,是连词。《墨子虚词用法诠释》忽略了"而"的语法功能,用强赋实义、翻译的方法,对"而"做出的词性归类是值得商榷的。《墨子》中的"然而"大部分都不是凝固结构,"而后""而况""而已""而已矣"都是词与词的组合,《墨子虚词用法诠释》把它们都归为熟语也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