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经历前工业文明时期的家传世学和学徒制教育、工业文明时期的职业学校教育、后工业文明时期的校企合作教育等发展阶段,不断实现着价值主体由社会取向到个体取向、价值内容由生存取向到发展取向、价值理想由功利取向到人本取向的转变。在此演进历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动态性、相对性、生成性和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远程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价值取向反映着人们对教育及其价值的认知、理解、选择与追求,是人们对教育及其价值的主观判断、情感体验和意志保证及其综合,也就是对教育与个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特定关系的根本性认识。教育价值决定着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人们的教育行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势必带来教育在实现其价值过程中的现实走向的偏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发展。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远程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形态经历了家传世学、学徒制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和多样化办学形态并存的过程,逐步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实然层面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应然层面的学理性分析可以得出,多样化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形态的基本特征。多样化办学形态的存在离不开完善的保障机制,需要从理念、资金和制度等角度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4.
历代家训与古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国古代家训,产生于西周,成熟于隋唐,完善于明清。纵观历代家训,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予以肯定的积极方面有:修身、齐家与治国相结合,重爱国主义教育。其消极方面有:第一,灌输愚忠愚孝、男遵女卑等封建思想;第二,灌输学优而仕、兴祖耀宗的名位思想;第三,灌输免祸、保身的处世哲学;第四,实行棍棒主义,与灌输宗法专制思想相适应。中国历代家训自始至终都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的,这种价值取向又表现在:第一,重义轻利的非功利主义价值观;第二,重家长权威和社会价值而轻个人价值的价值取向;第三,重教育的政治作用而轻经济作用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以谁为价值主体,为该价值主体谋求什么价值,以什么标准为尺度衡量其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化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价值主体的合理化选择。以个人和社会为主体并以个人为主。二是价值理想的合理化追求。社会层面追求社会政治认同、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生态和谐;个人层面追求个人物质和精神、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三是价值标准的合理化定位。根本标准与具体标准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在建国后60年的嬗变历程中,先后经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政治与经济二中心,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与知识价值共存等三个阶段.至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仍旧没有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与知识价值等"三元"价值的有机整合.坚持"学、研、产"一体化进程,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是实现"三元"价值有机整合的良策.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是由多元价值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其价值取向分社会、企业、学校、个人等的价值取向,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职业教育要满足多元价值主体的各种合理需求,就必须优化调节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确定导向性的价值目标;科学合理地使用职业教育资源;目标定位于创业型职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价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从价值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教育价值的概念、内涵及功能,对职业教育价值的概念、职业教育价值分类和表现形式及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理想和实践的分野,职业教育的“教育”本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的应然状态,要求职业教育追求教育公平、拓展知识价值、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其价值取向的实然状态,指明了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来源、检验标准和发展路径.在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不断解构和建构过程中,需要以追寻理想来加强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以立足实践去区分价值取向的层次和发展阶段,不断实现理想价值取向与实践价值取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中反映儒家教育价值观的“学而优则仕”,其教育价值取向究竟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对此有争论。从“学而优则仕”的语义、“学”与“仕”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背景下其本身的理论缺憾等3个方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蕴涵的是一种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在中国兴起,其暴露出工具理性主义思维,过度关注“功能与效用”,忽视“价值与意义”。从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治理手段和价值选择上看,其凸显出较强的工具化取向、工程化取向和国家中心取向,暴露出工具价值对内在价值的僭越、就业需要对生长需要的僭越、员工身份对学生身份的僭越等理性危机。现代学徒制亟需价值理性的回归,平衡育人中的功利化倾向,以实现职业教育的“善”的旨归。  相似文献   

12.
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标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对于教育目标而言,人们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在教育的总目标上,或选择实现社会价值,或选择个人价值,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二是当确定了总的价值取向后,侧重于某一方面的选择,如选择了社会价值,有的人注重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的人则强调政治效益,有的人则可能注重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职业教育有家传世学、学徒制、师徒授业三种形式。因材施教、学教关系密切、学生质量高、动手能力强是其突出优点,不利于技术的交流与普及是其不足。而现代职教模式效率高、利于技术的普及推广,但质量相对较低,动手能力较弱。现代职教应继承传统职业教育精神,提倡子承父业,鼓励职教师生建立和加深师生情谊,弘扬企业荣耀感;因材施教,严格治学,加强实践和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训课,适当采用实行学徒培训制;举行拜师仪式以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崇敬,增强学生对师者的崇敬,提高现代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出路。运用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时空脉络、热点以及未来可能的方向进行计量学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学者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研究可分为奠基期、繁荣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研究阶段中,不断重建的农村教育内涵,对"离农"与"为农"产生原因、表现和危害的学术争论,以及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厘定三个方面是学者们最关注的研究热点。未来的研究着眼点将主要以城乡教育一体化为目标,持续探讨"教育本体论"视角下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理论建构和现实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都起着导向作用.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人的教育行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势必带来教育在实现其价值过程中的现实走向的偏差.因而,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并就我国创新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学术前沿     
《职教论坛》2012,(19):50-54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取向:基于历史与文化的分析徐国庆在《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要准确把握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必须把相关问题放到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中去考察。职业教育课程应确立三个核心价值取向:一是课程目标要定位于复杂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回顾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史,作者指出职业教育究竟要培养  相似文献   

17.
民族预科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我国民族预科教育经历了"过渡适应中探索""加速变革求发展""巩固深化中创新"三个阶段,整体表现为"社会本位""以人为本""差别化"三种价值取向,呈现出"外推式向内涵式""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价值表征,完善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可以从明确定位、坚持以生为本、确保政策执行效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解决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即合理把握课程的价值取向。职业教育作为类的教育,应坚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现实功能相匹配的价值取向。过于理想化的价值取向,本质上是人们在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迷失方向的本能反应,无益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起源于古代的学徒制。西欧中世纪的学徒制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一时期学徒制的兴衰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总结这种制度存在价值及其历史局限性,对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是由多元价值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其价值取向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一些。为了使分析讨论精简扼要,本文以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的需求作为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