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信     
家信肖鸿每次收到家信,我的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这一封封家信,我把它奉为珍宝一样地收藏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信笺,一股浓浓的亲情便飘然而来,父亲那朴实的话语如春天的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他那高大的身影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父亲是一位朴朴实实的...  相似文献   

2.
家信     
流浪是我的一种选择,不知何时爱上文学的我就这样认为。于是,便随同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在每个陌生的站台张望、守候。也曾试着猜想了种种关于流浪的憧憬,而根本不会料到等待家信、阅读家信会成为我流浪季节的心情故事,在求学的道路上现实地演绎。  相似文献   

3.
家信     
用炊烟写成的文字在我渐渐朦胧的眼中冉冉升起弥漫四野母亲伏守灶台的姿势不变父亲背着泥锄早早走出家门山高度依旧田块还是没有规律地罗列着赵二爷的羊群认真地啃着野草池塘边的槐树叶将故乡的记忆挂满枝头一页布满皱纹的信笺背景在亲切地延伸我固执地驻足终于看见黄昏时安详的小村口旁父亲在眺望着我家信@刘永涛!湖南  相似文献   

4.
家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虽然知道这是夸张的手法,但也太能夸张了,就算烽火真的连烧它三个月,一封薄薄的家书,又怎能抵万金呢? 就在这次赴俄求学的临行前,我依然无所谓地对家人说:“不用给我写信。”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知道了,临行前是不该说那句话的。 我所在的城市——伊尔库茨克,离家并不远,乘国际列  相似文献   

5.
家信     
林希 《神州学人》2005,(3):45-45
出了国,家信便成了连接海外游子和国内亲人的纽带。刚到德国的时候,柏林墙还未倒塌。还记得那一年圣诞将近.正是漫天大雪,天地茫茫。我顶风踏雪带着写好的一大叠信,带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许多思乡的游子一起,排在长长的过境的队伍里,等待着到东柏林去投邮。这是当时中国留学生常使用的方法,因为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邮费。  相似文献   

6.
家信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孤独便从屋里的每个角落爬上心头,就增添了几分身在异乡倍思亲的感觉。想起母亲来,便产生了浓浓的爱。我拿出纸和笔写信,此刻,才体会到母亲挂念子女的心情。  相似文献   

7.
除夕家信     
我对书信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展开,那熟悉的字体让心里为之一暖;阅读,浓浓的亲情在字里行间流淌。更重要的是,一见到书信,便会勾起我对过去的同忆。  相似文献   

8.
写家信     
人物行为寄寓褒贬感情。父亲把烟头一掐——父亲批评我;双手在衣服上用力地蹭了好几下——父亲表扬我。掐和蹭成就了此文。  相似文献   

9.
写家信     
刚来曲啤工作的那阵子,通信是我与家里联络感情的惟一途径。每次写好信,塞人邮筒,感觉像是寄出了一份希望,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数日子,盼回信。记得第二次收到家里的来信,竟是母亲写给我的,整整5大灭。在我到外地工作以前,都是当教师的父亲写信。这次,捧读母亲亲笔写的家信,我顿悟: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30多年没有动笔写字了,这次竟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写下了近2000字。我当时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足一句便泪流满面了。模糊的视野中,慈祥的母亲就像在眼前。如今,我来曲啤已是近3个年头,同时,也在曲啤安家立业。自安装了住宅电…  相似文献   

10.
三封家信     
明天学校就要放假了,今天下午大扫除,后天坐五个小时的汽车就可以到家了。“爸爸的关节炎治好了吗?两个月前我从杂志上抄下来的治关节炎的偏方,寄回去不知派上用场了没有……”“妈妈身体虚弱最易感冒,现在不知身体怎样……”“远在天津的奶奶身体还结实吗?爸爸是经常去信问候的,不知回信了没有……”归心似箭啊……今天上午宿舍里空荡荡的,同学们都出去了。我坐在床边,从枕头底下摸出父亲寄来的尚未细读的两封信,按时间的先后细细看起来。“吾儿,我把你考上县重点高中的消息去信告诉了你奶奶……集体食堂的伙食一定比家里差些,…  相似文献   

11.
一封家信     
下课了,“沉寂”了一节课的同志们也得到了“解放”。一个个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别提多惬意了。“喂”“小灵通”胡涂小姐吆喝的声音“镇压”群雄,群雄们也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胡涂小姐,胡涂小姐大步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接着喊到:“娃子,谁叫娃子?”  相似文献   

12.
家信难写     
是一缕剪不断的亲情,提起笔;是一种理不清的思绪;难下笔。家呀!多年缠绕的情结,陌生又熟悉,贴近又遥远。家信难写,写了撕,撕了又写。家信难写@董翠月  相似文献   

13.
一封家信     
  相似文献   

14.
了二射线强度空间分布曲线存在上述的“r’上f变化过程.通过归一化处理,获得了It时——0.204口6口.810回.2卫怂刻之前诊断孔软X射线透过率随时问的时间V八s变化规律,如图6所示朱东润先生家信手迹~~  相似文献   

15.
父亲很少给子女写信,可是父亲的信棒极了,带着故事温暖着我。那年的十月,我十七岁,到济南一所大学去读书。本来和父亲商量好的,只陪我到武汉站办中转。可临行父亲却变了卦,陪我去济南。记得我很不高兴,一路嘟着小嘴,很少搭理父亲,而却父亲一路小心地陪着笑脸。  相似文献   

16.
3年的军旅生活道路,我是读着父亲的信走过来的。父亲的信,使我增长无穷的勇气,坚定必胜的信心;也使我在橄榄绿的方阵中锻铸成一名全面过得硬的武警战士。父亲的信,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炒菜中的盐,缺了它,就没有滋味。如果长时间收不到父亲的信,我就会焦灼不安。  相似文献   

17.
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并无更多的高明之处,却能风靡全国,是因为它那情真意切,朴挚无华的语句,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这说明人间唤真情,真情暖人心。由此,我想到了我曾拥有的一封家信,我不敢说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但可以肯定,它能称得上百万甚至千万里挑一。那是几年前,春节将至,接到家中一封来信。打开后,大生疑窦。里面并无信笺,却另装有一信封,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父亲的工作地址及姓名,并贴足了邮资。面对这信封及信封上父亲自己写上的他的地址姓名,疑惑不解,估计内里还有文  相似文献   

18.
青春的年龄,收到远方朋友的来信是最大的欣喜,抚平兴奋的心情,当你迫不及待地铺开信纸与好友淋淳尽致地诉说一番时,朋友,请别忘了──有空,写封家信  室友们哄然离去,寂寞的寝室惟剩我一人沉浸在书海中。不知过了多久,急促的电话铃声使我一跃而起。“喂,我是春华的爸爸,春华在吗?”“是伯父呀,春华她出去了,您有什么事要我转告吗?”“哦,也没什么事,等春华回来,你告诉她有空往家写封信,她妈妈想她……”放下电话,我已没了看书的心情。开学两个月了,也许是已在外漂泊了三四年,习惯了想家的那份情愫;抑或是认为每两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留学生,上可追踪到清朝的容闳及其率领的包括詹天佑在内的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他们大多数在未成年之时便背负社会家庭的重托和自己未来的期望,作别严父慈母,远赴海外读中小学,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种异样的文化,执着于人生修为和科技知识的双重求索,是中国留学长河的一道风景。但对小留学生历来争论纷纷,褒贬不一。纵观历史与现实,抛开抱残守缺  相似文献   

20.
爷爷工作在北京,电话安进家里来,我写给他一封信,两地连线传佳音。报吉家里新变化,让他知道心高兴。放台大彩电. 日日喜见天安门;地里甘蔗甜咱心,千山方水隔不断,搬进新搂喜盈盈;壮家心连北京城!写封家信寄北京@罗绮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