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就业困难群体”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非理性因素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出发,探索在实践中培养非理性的积极作用,提升“就业困难群体”素质,促进再就业作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谈高职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在岗位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明确其就业问题的层次特性和内容,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职学生良好就业心理素质的对策,对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就业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生兼职已成为普遍现象,兼职经历是否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可以了解高职学生兼职与就业、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且有助于针对规范高职学生兼职、发挥高职学生兼职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高职体育应对学生就业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职体育在学生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对高职体育如何应对学生就业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化为大众教育,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已成为高职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从高职学生个体和高职院校两个层面,构建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的积极模式,引导高职学生培养积极的认知品质、情感品质和意志品质,帮助他们面对压力情境时动用自身拥有的积极策略和资源,提高就业压力应对能力,为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与发展提供支撑,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庆文  李毅 《广西教育》2012,(3):164-166
数据资料表明: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对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是间接的,通过提升学生感知授课质量和课外就业帮助进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构建并完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考核制度和多层次的激励体系是充分发挥"双师素质"教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作用的积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德育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理性的作用,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部分高职生进入职校后心理落差大,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容易产生偏执、抵触、逃避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对于德育教学积极课堂氛围的构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应重视非理性因素在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对积极课堂氛围的积极作用,并从心理契约、积极人格、认知图武、非理性评价标准等方面来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8.
在德育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理性的作用,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部分高职生进入职校后心理落差大,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容易产生偏执、抵触、逃避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对于德育教学积极课堂氛围的构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应重视非理性因素在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对积极课堂氛围的积极作用,并从心理契约、积极人格、认知图式、非理性评价标准等方面来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9.
高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形势也愈加严峻,通过分析研究,明确问题关键,找出高职学生的优势所在和不足之处,通过充分发挥我们传统强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方法手段,积极扩大职校优势,充分弥补学生不足,有效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新途径、新模式,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发挥政府、企业的资源优势,探索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新途径,对改革就业课程、实现学生就业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与狂热的宗教情绪、狭隘的民族意识、心理失衡、复仇本能、盲目的群体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有关。强化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可以在心理根源上消除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地域的选择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许多非理性的行为,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毕业生有限理性思考的三项因素,并结合对就业地域选择中出现的知识技能城市专用性特征、就业地域选择羊群效应以及毕业生自愿性失业与就业地滞留现象这三大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院校要积极调整,实现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街接与互动;毕业生应调整理性预期,制定好职业发展蓝图,实行多元化就业;职能部门要构建信息交流机制,助力毕业生就业的多项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历史原因及现有管理制度的因素,造成了教职工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比例不合理,制约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为解决“人才断层”的主要矛盾,从当前人才结构的规定和实际困难出发,提出了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师范生是高等师范教育和高职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加上高职师范生自身的"软肋",目前,高职师范生普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困境。透视就业市场的环境因素及高职师范生自身因素,寻求突破高职师范生就业困境的有效对策,有助于突破"弱势文凭"的困境,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封孝伦先生在《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一书中强调“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 ,并把审美中的非理性因素摆到应有的位置上 ,这是对强调理性的“实践美学”的超越。实践证明 ,审美中不仅有理性因素 ,而且有非理性因素 ,甚至有时非理性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因此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没有过时 ,而被当代精神生理学证明是科学的。强调审美中的非理性因素 ,对于抗击理性主义的重压 ,恢复人性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深刻地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评价机理,其功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其中积极影响的原因包括公共政策评价主体系统的缺陷催热网络问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消极影响的原因则是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角色定位不当;网络舆情的非理性。通过分析提出规范网络舆情发布,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增强政策的透明度等对策建议,来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积极影响。建立线上快速应急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以规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厘清保险公司青年员工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和结构维度,基于Maslach理论,以11名青年员工深度访谈文本为数据来源,采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笔者建构了保险公司青年员工职业倦怠概念模型。该模型揭示,个体因素与工作情景因素不匹配是诱发青年员工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阐明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不同组合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深化Maslach等人关于个体与情境匹配模型观点。由此,提出如下建议:掌握唤起积极情绪的能力,树立“界限”意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完善员工个人因素的重点;以岗定编,以考代训,实现富员强司,营造互助的职场氛围,帮助青年员工获得社会支持是夯实工作情景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从实习单位、高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分析大学生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研究模型,并以外语类大学生实习为例,通过136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与福利待遇,培训内容的数量和效果,实习前学校的指导和培训,个人在实习前积极搜集实习单位和工作内容的资料,实习中遇到问题向同事请教等因素,均对实习效果的提高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传统经济学当中的“理性人”假设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研究者提出了不平等厌恶理论、互惠性理论和双系统加工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非理性决策及其特性进行了阐述。目前关于非理性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实验前诱导的情绪状态、情绪调控策略等与情绪加工相关的视角进行;今后关于非理性决策的研究应致力于突破以往模型研究的局限,对非理性决策的神经机制进行探讨,并向实际应用发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艺术思潮及社会变革的影响下,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情感、想象和灵感等因素构成了视觉传达设计的非理性因素,并通过一定的内在机制形成一种合力,影响着设计的导向。非理性因素的情感冲动是想象境界的源泉,当想象境界的激情处于最高点时,便会引发灵感显现从而获取创新思维,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