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听课过程中,时常会发现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课堂按着预先的设计"讲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反应,后排有学生睡觉,教师也视而不见;学生听没听懂,教师也不管,只顾按照教案将"讲课"进行到底。这使"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体验和创造生成,遏制了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这样的课堂显然是无效的。一、精彩、灵动的课堂1.需要目中有人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意识,要坚持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谈课堂生成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许多老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并按着教案上课.但是,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3.
行动一: "校本教研行动",锤炼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备课教研.实行个性化的教案设计,从而走出备课上课两层皮的误区,使备课真正为上课服务."反思教学设计"的思路是:从课堂实际需要而设计教案内容.步骤:思考教材、学生--思考课堂实际需要--落笔写教案.即你认为课堂用什么,你就写什么或做什么.在一课教案的后面,要留出空白处,待一课结束后做补充设计,即"二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教案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案,它是教师备课时根据教材内容单方面为自己怎么上课进行的设计。它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而且容易使教师养成教学过程死守教案的习惯,只要把教案上设计的程序演练完毕,课堂就算完成任务。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王海燕 《广西教育》2014,(43):129-13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教师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可采取"教材—教案—课件—讲课"的"四步法":吃透教材,把握好党中央的精神,使教学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编写逻辑清晰、重难点突出的教案,使教学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制作图、文、声、影于一体,素材丰富的课件,使教学不枯燥;声情并茂的讲述,用真理打动学生,用真情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6.
上好一堂课,课前备课尤为重要.目前,多数教师的备课呈现往往还停留在教案阶段.其实"教案"无论从字面或者内容、形式已经框定了以教师为中心,已经严重偏离了"生本教育"的航向.因此,既然课堂已经以学生为主人,已经以学习为重心,已经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的备课何不将"教案"变成"学案",教学何不将"教堂"变成"学堂"?用以学生为主本的"学案"逐步替代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教案",用备课内容的改革促进课堂改革,促进师生改革,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范辛 《广西教育》2009,(32):15-16
不少教师把上课当作执行教案,使课堂成为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任主角,学生任配角或观众,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者在课堂上受制于教材,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8.
导学案的产生,标志着教学正在由传统的"师本"课堂向现代的"生本"课堂转变,由教师主体在向学生主体转变,由教中心在向学中心转变.其巨大价值在于它将教师、学生和课堂有机融合在一起,将课前、课中和课后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自主、合作、探究有效结合在一起,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实在发展. 一、导学案使教师、学生和课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传统教案是教师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是教学实施和知识单向传递的工具,学生在这样的教案里没有主体地位.这就从根本上注定了教案无法让教师、学生与课堂有效融合.而导学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的学生主体思想和它本身的结构、内容使三者的有机融合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实效的"教案学案一体化",既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实现素质教育,教案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进行了"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概念界定,并依据相关的理论对"教案学案一体化"的编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课堂即时生成的动态资源,是认识的飞跃,是个性的张扬与价值观的呈现,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实现从"实施教案"到"即时备课"的有效转变,使课堂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五一 《学周刊C版》2013,(30):116-1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转变目前单一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新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课本为例,学生为主体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重在"活动","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真知。它不同于教案,教案的执行者是教师,而  相似文献   

12.
正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最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同学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受到压抑和扼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动脑思考,质疑问难,而使课堂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学生必将学习得更深更好。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预习课的环节包括"一板"—"独学"—"对学、群学"—"二板",展示课的环节包括"一板"—"独学"—"对学、群学"(备展)—"展示"—"二板"(随堂检测)。原来的教案变成了导学案,教师的角色也就随之转变,由原来的"讲师"变为"导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自己一节观摩课前后的经历发表对教学艺术的看法。在新课程导引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个人认为教学艺术不是用备好的教案去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环节,而是要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实际反映情况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重组教学环节。课堂创造性地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文言文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老师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当语文课堂出现了跟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不一致的"教学意外"时,很多语文老师作出的决策是忽视"教学意外",强迫学生的思路跟着教案走,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教案的精心设计是十分必要的,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弹性的"动态生成性"的教学方案,课堂不应该是教案的翻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努力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7.
时下,学校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教案。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填写是否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是备课评估的依据。为此,许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抄写教案以应付检查。虽然学校要求教师持教案进课堂,然而,"进课堂"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即学生)的状况.这表现在教学设计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设置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在"走"教案似的教学中,"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时代呼唤新的数学课堂,学生需要新的数学课堂,而新的数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只有在生成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课堂能否进行高效率授课,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否做到默契配合,教师能否让一节课的内容合理分布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这些都有赖于教师的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整体情况。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提前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反应进行预想;还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引导者"和"先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文锋 《考试周刊》2015,(22):139-140
<正>随着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计算机及网络纷纷走进教师备课室和学生课堂,为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搜索、丰富教学手段等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不少教师走向了一个极端:或者滋生了惰性,在备课时依赖网络下载教案和课件应付课堂,使课堂质量难以保证;或者不能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盲目在内容、音乐、图像、视频等方面下工夫,使课件形式重于内容。一、集体备课与电子教案很多学校都有教案检查制度,以此衡量教师备课的认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