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临"机器换人",中职教育必须积极应对,科学创新,以办学的新思维构建转型的新方略,创造发展的新常态。首先是"机器换人"的时代性问题。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机器换人"连带出来的职教就业难题,科学认识"机器换人"的时代特征:1.行业区域特征。目前的"机器换人"现象仅出现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整体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中的部分企业,集中在加工制造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在东部沿海省份逐步深入,这既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种社会变革。随着"机器换人"对部分技术技能型岗位的替代,对职业教育的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职业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结构、培养方式等放慢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机器换人",职业教育必须在专业结构与布局,产教融合,功能拓展以及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改革与优化。  相似文献   

3.
<正>"机器换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带动企业内涵扩张的重大引擎。它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种经济的变革,更是一场社会的变革,对承担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主要表现在:一、低端劳动力吸纳能力下降,职业教育与培训需求增大所谓机器换人,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背景下资本有机构成快速提高与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评《"机器换人":总有一些机会属于职业教育》(2016年第9期,作者:王寿斌)职业教育应该始终以肯定职业性为前提,对人才进行全面、协调培养。"机器换人"作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必定会冲击某些行业企业的发展,也必定会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这种影响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导致“机器换人”迭代攀升,故为职业教育带来诸多挑战。然“机器换人”是一柄双刃剑,有弊亦有利,诚如潘多拉魔盒里有灾难亦有希望。设若生产过剩、思维能力受损、人口红利降低是“机器换人”之弊,则同时衍生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红利上升之益。基于“机器换人”的新挑战,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度复合型人才、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均衡人口红利与技术红利等策略使其扬长避短,并从鉴赏力和“工匠精神”方面剖析“机器换人”之核,且在人与机器“敌友之间”、“共存之道”和“终极之战”等张力中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6.
<正>"机器换人"战略的实施,不仅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效应,而且给技术技能领域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机遇一:机器换人只是换掉了"低水平"的劳动力,对于学历层次、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依然是敞开大门。据浙江省企业用工监测数据显示,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占缺工总人数的22.22%,呈明显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7.
<正>一、"机器换人"是不是必然导致失业率上升?现在很多人讨论"机器换人"时的口吻仿佛这是世界和中国从未遇到过的新现象,实际上工业革命开始后机器就一直在取代体力劳动;新中国工业化开始后也快速进行了机械化、电气化,但这些过程不仅没有提高失业率,反而创造了经济繁荣,让更多人就业。担心"机器换人"会造成失业的人大概是对传统宏观经济学中的"三驾马车"理论太熟悉了,忘记了技  相似文献   

8.
以"机器换人"为契机,研究切合"机器换人"需求的机电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分析"机器换人"给高校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采用Benchmarking基准化分析法明确专业错位发展、优化专业定位、确保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探索协同创新、CDIO等先进理念以及SPOC、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将创新思维与先进教学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力助推"机器换人"。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揭示出英国机械“机器换人”完成后的人机关系样态,认为无限的“人与人”竞争基础上的机器使用是人机关系陷于“机器为害于工人”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制度与文化双重进路中开展以暴力革命性“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运动,消灭无限的“人与人”竞争是人机关系复归“机器造福于工人”的突围路径。针对国内学界关于机械“机器换人”认知传统,基于技术史视域发现机械“机器换人”与智能“机器换人”存在双重共性:“机器替代工人体力与智力”是两种“机器换人”共同的技术后果,“机器类人功能的增强”是两种“机器换人”共同的技术前提。立足于“社会-技术”集成的视角,中国智能“机器换人”进程中人机关系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不当的“人与人”竞争趋势下的智能机器使用,重要原因是机器智能增强背景下“人与机”竞争的不断凸显。一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方案控制“人与人”竞争,另一方面构建“人机互补”的智能“机器换人”设计伦理与使用伦理化解“人与机”竞争,人机关系风险可以实现有效与及时治理。  相似文献   

10.
机器换人是宁波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目前宁波市推进“机器换人”的机制体制不断完善、“机器换人”成效明显、发展基础较好;同时也存在着“机器换人”实施的成本较高、“机器换人”政策激励力度不够、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人才、缺乏专业化服务机构等瓶颈,促进中小企业“机器换人”的对策建议有:制定推进“机器换人”的差别化扶持政策、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大力培育“机器人”产业、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出台《宁波“机器换人”指导目录》、实施“机器换人”人才培养工程和提供相应的个性化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突出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突出中职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战略地位,实施面向未成年人的学历与职业生涯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但一些地方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片面理解为重点发展普通高中,使中职成为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短板。  相似文献   

12.
中职教育的现状是招生难、生源素质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观念偏差、中职教学条件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体制落后,其中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体制落后。要破解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就要打造一个由"中等职业学校——高职大专、本科——工程技术类研究生——工程博士"所构成的完整的职业教育链条,从而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浙南的山区现代工业落后,社会经济发展较差,这引起了该区域中职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较低,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职教育的"技术浪费"问题,从职业教育的微观方面找策略,以谋求更好的发展该区域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推进中职与高职、本科、研究生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衔接,培养各层次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不等于低学历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和胜任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层次是必然要求,中高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是有效路径。应该尽快破除职校生升学不务正业、只有普高生升学才是正道的陈腐观念。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浙江省农业厅印发《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推进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提出,该省将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工程,通过三年努力,创建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10个、示范乡镇(园区)100个、示范基地300个;到2018年,智慧农机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新增各类农机装备30万台(套),农业各产业、产业各环节机械化、设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而早在两年之前,该省就已发布《浙江省经信委关于2014年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工作的意  相似文献   

16.
高翰 《广西教育》2014,(26):1-1
正日前,广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指出,广西将出台多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校企合作、中职改革方面的新举措,重点在于通过招生制度的改革,打通三大通道。一是从中职、高职到研究生的升学通道,二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互通通道,三是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贯通通道。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步入社会、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中高端技术人才,传承技术技  相似文献   

17.
钱大庆  张健 《江苏教育》2012,(30):15-18
目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建立起本科高职、专科高职、中职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人们认为上中职校没有出息、有失体面、缺少发展机会;同时,本科高职不发展、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带来了大学生就业困难。为此,以中职为基础,培养"专科高级工""本科技师",培养高等学历和高级职业资格双重资格人才,构建高、中等职教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破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大学生就业困难、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所需人才的必然培训方式。因此,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了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投入力度。在职业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职业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丰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发展和企业经营提供更优质的人才资源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文章立足中职教育中《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客观地分析了当前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就翻转课堂应用于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的可行性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既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落实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培养职业精神的必要举措。当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面临理论和现实层面的诸多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有效路径,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校的"三创教育"是创意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的简称。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要大力挖掘"三创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鼓励和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在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播下学生创新和创业的种子,促进学生的创新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