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班级公共生活不仅为解决班级公共事务而存在,还为培养班级成员的公共理性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解决班级成员人际交往冲突而存在。接力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可以达到实现班级公共生活的和谐理想的状态,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将语文教育与班级公共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一、接力日记———语文教育与班级公共生  相似文献   

2.
家庭群落阅读是指在家庭内部阅读的基础上,不同家庭之间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方面交流的小群体阅读活动,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共同学习和不同家庭之间的共同学习。这种阅读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和家长的阅读热情,有助于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谢丽丽 《班主任》2014,(11):22-23
教育需要对话交流。没有对话交流,也就没有教育,特别是对于面临巨大高考压力的高三学生来说,更需要精神情感的力量。我班的班级“接力”日记因此而诞生。“接力”日记,顾名思义就是班级日记一人记一天,轮流往下传。具体实施方法是:按学号顺序,每天由一名学生任值日班长,负责一天的班级管理并记好班级日记。值日班长要认真观察、细心记录,日记内容务求真实,写真情实感;动笔之前要认真阅读其他值日班长写的班级日记,与同学进行一次心贴心的交流。班主任每周至少阅读一次班级日记,并将针对某一科任教师的日记推荐给该教师阅读。高三毕业时,将所有班级日记进行整理、打印,送给全班学生做纪念。  相似文献   

4.
阅读期待是接受美学经常引用的概念,它指的是阅读主体的认知结构和阅读需求。或者说,任何读者总是怀着自己的认知图式、带着自己的阅读目标去阅读的,这种阅读期待成为阅读的心理动力,支配着阅读活动的全过程。基于阅读期待的阅读策略在班级读书会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刘波 《考试周刊》2007,(34):49-50
任何一篇英语文章中既有新信息又有大量的冗余信息。冗余信息能把文章中的信息不断地传递给读者,同时又在阅读中给读者造成了阻碍。因此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关注和利用冗余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排除理解上的障碍,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书接力传递”是成形文书中途传递的一种形式,这种传递在秦汉时期尤为典型,并在出土简牍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由于简牍材料数量、完整性的不足以及与传统史料的属性差异,使学界在秦汉文书接力传递的认识上频现分歧。唐宋史料在全面、完整方面优于秦汉,考察唐宋时期文书接力传递的实情并与秦汉加以对比,将有助于澄清以往的模糊认识,化解分歧。  相似文献   

7.
孙剑 《学语文》2008,(4):40-4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读者求得对文本与作者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沟通与交流,其实质就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而此种对话应该是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生命对生命的深层对话。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够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8.
奈达提出的"读者反应论"以读者的心理反应为重点,认为一个译品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愿望或主观意志为标准,而是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来衡量。要达到让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反应基本对等,原作信息的完全传递是必要的。哀愁美作为中国唐代女诗人薛涛诗词中的美学信息是需要并且完全能够在译作中传递和再现的。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反应基本对等也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王启贤 《阅读与鉴赏》2007,(2):24-25,46
新课标主张阅读是阅读主体——学生与文本作者平等的对话交流。文本不是一堆僵死的符号,而是寄寓了至少包含作者的精神世界、文化境遇、生活阅历、艺术审美等层面的生命体验与思考的信息群,它是生命的承载。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当读者与文本构成阅读关系时,阅读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不断解读文本中的情感与体验、思想与感悟的密码并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说到底,文本只是桥梁,通过它来实现交流对话。因此,阅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种生命间——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就阅读主体而言,对话交流的过程和结…  相似文献   

10.
读者在阅读诗词时,除了探寻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心理以外,更重要的是个人阅读时所获得的审美体验,而这种体验不仅仅是读者美的历程,亦是作者某时某地情怀的郑重传递.从整体把握词境、溯源词作史境、理解词人心理三个维度解读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披文入情,由文本而至词人生平、词人性情,将读者审美欣赏时的心灵感动与词人彼时的情感起伏相合,从而获得一种读者与词人之间的审美共鸣.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08,(3)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奥运会的前奏,是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间强有力的连接,是仅次于奥运会本身的最重要的传播工具。火炬接力在100多天的传递活动中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友谊与和平的信息,点燃人们对奥运会的激情。  相似文献   

12.
从本质上说,阅读活动,是一种存在差异的交流活动。由于每个人经验和个性等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判断、评价,不仅不同时代的读者往往千差万别,同一时代的读者也不尽相同,甚至同班级的几十名同学也存在差异,更不用说师生之间的阅读理解的差异了。而且,由于作品描写的虚拟世界与读者的现实生活世界存在着差距,使阅读活动成为一种不对等的交流活动,作品与读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有差异的交流。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和消解,对陶冶学生创造个性品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就像有一定落差的水通过水能发电机…  相似文献   

13.
整本书阅读是生命成长的主要方式,本质是围绕生命主体多向度建立书籍与生活之间的内外关联。基于联结主义理论视域实施整本书阅读,可以保证阅读的完整度,实现阅读的深度,不断攀升阅读的高度,多角度映照生活,全方位观照生命的维度,达成书、人、生活的三维统合,能量聚合。  相似文献   

14.
我和冯骥才     
<正>《珍珠鸟》一课即将上完,对于"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同学们有了一定的体会。但从他们的阅读和交谈中看得出,他们更喜欢文中这只可爱的小珍珠鸟。我们经常说,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也许要真正理解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境界,从小珍珠鸟这个动物的角度来体会,一定会更深刻吧。再说,阅读本身不就是一种对话吗,这种对话可以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可以是读者与文中人物之间的,也可以是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可以是心灵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那就让文中的小珍珠鸟与我们来一个超越时空  相似文献   

15.
世界著名教育家伊瑟尔提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科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姚斯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界。”这两位大师不约而同地强调作家创作的作品与阅读过程中将作品具体化的读者之间的融合。那么读者是如何融入到作品之中,并赋予作品新的意义的呢?笔者将引入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即“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6.
王静宇 《成才之路》2012,(32):20-20
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的心灵上的互相沟通、互相对话的过程。简单地讲,阅读其实就是读文章。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增长知识,它可以向我们传递有用有趣的信息,我们可以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享受与乐趣。爱阅读,会阅读,坚持阅读,也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因而我们语文老师如何教会学生阅读,爱上阅读,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教学课题,从小学生的角度来分析,阅读学习是学习语言、理解文章语义,掌握阅读的方法,汲取营养知识,不断提高认识,扩展思维空间,思想情感不断得到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研究通过将Goodman的心理阅读猜谜游戏理论与信息处理理论和简单阅读理论对比,以更深刻了解阅读过程中的信息解读和传递.方法:本文回顾了Goodman的主要文献,并将其与其他阅读模式进行了横向对比.结果:通过对不同阅读理论的对比,Goodman的阅读理论的不同之处是将读者看做阅读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更强调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的选取.以及信息选取对阅读内容解读的影响.结论:Goodman的心理猜谜游戏阅读理论更好的展示出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本身语言结构知识对阅读文本解读的影响.并且可以看出.阅读过程不单单是信息单向的传递,而是阅读者与文本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8.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接力版译者采用了明示、注解及简单解释等方法,对文本中的相斥文化词进行了翻译处理,将读者视域和文本视域之间的差距控制在了一定程度,为有效实现二者间的视域融合提供了可能,也为读者视域的扩展创造了机会,既为读者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体验,也为其视域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阶段,中国读者选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不同理论。中国读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阅读是一种随着时代变迁的政治性阅读;读者在依附与创造之间存在一种辩证法;不仅存在创造性阅读,也存在教条式阅读。我们一直在重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不管生活怎样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灵,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班级读书会:第一,班级共读不是课外自由阅读.教师对阅读的材料和阅读的时间都有相对统一要求,主要是为了方便全班的统一讨论.班级共同阅读可以放在课外,但一定要用正式的课时来进行讨论和进行延伸活动.第二,班级共读的阅读材料不同于课文.主要是整本书,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多以长篇为主.第三,班级共读与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有很大区别.讨论是其核心,是一群人在共同读完一本书后交流心得、碰撞观念,也是轻松地聊书.班级共读可以有带领人,但带领人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程序的安排者和维持者.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设计,但不必像传统的语文课那样过于精细,而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