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邱华栋作品既具有新生代作家作品中表现出的共同特点,即对物欲的迷恋,但更有一种内省的批判精神,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状态,真实地表现了现代人的心理,而这种表现手法主要是从城市写实和城市隐喻,写实和虚构两方面产生的张力形成的,从而使邱华栋的城市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2.
邱华栋的城市小说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阐释空间.学术界对邱华栋城市小说的研究始于1996年,如今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与突破.文章对近年来邱华栋城市小说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归纳和简要的评述,并指出了研究的盲区和软肋.  相似文献   

3.
邱华栋的文本展示出一幅特有的都市意象。都市是欲望得以膨胀的场所,是扼杀个性的刽子手,是死亡的憩息之地。  相似文献   

4.
邱华栋的部分小说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异化这三方面表现了异化主题,呈现了现代性对人的生命力的挤压,这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但也存在着局限性:情节、结构过于单一造成自我重复;批判深度与力度的不足、哲理思考的缺乏、对人的生命本体以及人的死亡等终极命题思考的匮乏,造成了虚伪批判。  相似文献   

5.
邱华栋在描摹现代都市的生存景观中的贡献是塑造了一批在思维、行为方式方面与主流社会大众迥然不同的人物。他在写作中也揉合了西方化的一些特质,但这并未影响他创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本。与其它写作都市题材本的当代作家比较起来,邱华栋有意于意义的重建,这使他的本具有了指向诗意人生的向度。  相似文献   

6.
周克平 《莆田学院学报》2003,10(1):65-69,94
从小说的源头、兴起以及现实主义、现代派小说的发展轨迹,考察小说的本体特性;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小说,以语言的形式呈现,符号化的存在决定着小说对自身文本世界的创造与虚构,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得出了小说的本体特性是虚构,而不是写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邱华栋是“新市民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新市民小说”最大限度地传达了对城市生活的认同,因而成为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的标杆.邱华栋的“新市民小说”集中体现了“新市民”的爱情观,最关注的是“新市民”爱情的缺席.欲望书写与讲故事的叙事策略,显示了以邱华栋为代表的“新市民小说”的优长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邱华栋的文本展示出一幅特有的都市意象.都市是欲望得以膨胀的场所,是扼杀个性的刽子手,是死亡的憩息之地.  相似文献   

9.
闫士委  张婷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81-82,91
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生代"作家,邱华栋和徐坤的小说大多都取材于城市,城市在两人的笔下都充满了欲望和无奈,但面对相同城市风景,他们在作品中却表现出了不同的理解与困惑,邱华栋主要表现欲望中物的围困,而徐坤则热衷于表现欲望中情的落寞,他们共同呈现出了五彩缤纷而又荆棘丛生的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0.
邱华栋创作的北京形象不再是以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形象。小说运用了符号、隐喻等修辞方式,以特殊的"外乡人"视角塑造了被物质化的北京形象,并考察了现代人与北京这座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被符号化的北京形象,显示了现代都市人生存的挣扎与困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小说批评史上,邱炜菱是大胆为小说批评张目、为小说批评家争学术地位的第一人。在康门弟子中,他是“小说界革命”酝酿阶段有志于此道的骨干。在对古典小说的评价方面,邱炜菱持论比梁启超宏通、公允,显示出史家的素养与识见。其品评新小说作品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梁启超留下的历史缺憾。然而,一个世纪以来,邱炜蒸在小说批评方面的成就,却被梁启超的巨大历史光环所遮蔽。  相似文献   

12.
《春秋纬》对《春秋》经的阐释,主要集中在释成书、释星象灾异、析义理和疏经义四个方面,其间所存留的资料,可与《春秋》三传相补充,是汉代《春秋》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上海城市书写的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兴盛景象,展现出上海城市发展与变迁的历史,突现出城市人的精神状态与心理性格,揭示出城市生活种种的矛盾与病态。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缺憾:关注物欲社会的欲望书写,缺乏对于精神世界崇高境界的关注;关注都市世界的自我追求,缺乏对于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注重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叙事,缺乏对于文学形式的创新探索实验。在文学不断平面化、通俗化的语境中,仍然应该追求文学的深度与典雅,创作出更多内涵厚重、形式新颖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人们历来对小说的虚构讳莫如深,“真实”、“真实性”之类的概念充塞着小说理论,批评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一部作品的成败得失。我国在20世纪中期,这种对“真实”的崇尚发展到了极致。现代小说家们对“虚构”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理直气壮地为“虚构”正名。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对客观现实存在的模写,把虚构推到了一个极端的位置上,并转向从内心世界开掘主观真实。现代哲学为现代小说虚构的真实性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笔下的城市小说由于作者自身独特的历史观、人物观,对城市内在灵魂的揭示,对爱情固有缺陷的反应和她散文化、抒情性的语言风格,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城市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杰出的小说总是移情卷入和超然审视的对立一体,是人道视野与天道眼光的矛盾统一,因而具有深广的审美张力空间,内含着耐人回味的审美意蕴。古典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重于移情而缺乏超然审视;现代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重于超然审视而缺乏移情观照;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失败之作,则主要是因为过度移情于时代,毫无超然反观的轻灵。因此,它们都匮乏深广的审美张力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19世纪初俄罗斯文学背景,探讨了俄罗斯长篇小说文体最初的演变和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普希金、莱蒙托夫和果戈理的长篇小说在文体上的形态和特性,论述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在俄罗斯长篇小说文体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通俗小说快速发展,当时的主流言情小说和社会小说都已发展成熟并实现了合流,这其中既有文化生态、读者群、作家群变化的诱因,又有新文学、西方文学的影响因素。合流之后的社会言情小说在创作模式、小说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形态。本文针对社会小说与言情小说整合的诱因与整合之后的形态进行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9.
邱华栋的都市新小说创造了一系列富有现代都市特色的女性形象。这些系列形象把都市女性普遍化为“新美人”内涵的文化符号。作家在这些小说中用单一的情节、男性的话语为都市女性塑像,即使这些系列形象具有明显的符号化嫌疑,又缺失了作家应有的深度思考和对个体的尊重。本文将对其小说的情节设置、叙述方式、话语表达进行分析,以探求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塑造都市女性形象的符号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向本贵是我国当代著名苗族作家。他的乡土小说不但忠实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注意刻画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与描写精彩感人的生活细节,而且着力于乡土特色的渲染,注意将浓郁的乡风民俗描写与民族的审美趣味融合在一起,从而呈现了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