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茧趣事     
钟诚 《科学课》2009,(5):27-27
我和孩子们在收获蚕茧的一周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让我受益匪浅。 1.“提前降临”的蚕茧 通常,蚕的一生要经过四次蜕皮,到五龄蚕后,便会吐丝结茧了。我们在养蚕过程中,却只观察到蚕的两次蜕皮,后面的蜕皮持续了近一周的时间。正当我纳闷这些肥胖能吃的“宝贝”怎么还不见“眠”的迹象时,有学生来向我报告:“有两条蚕吐丝了!”  相似文献   

2.
收茧趣事     
我和孩子们在收获蚕茧的一周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让我受益匪浅。 1.“提前降临”的蚕茧 通常,蚕的一生要经过四次蜕皮,到五龄蚕后,便会吐丝结茧了。我们在养蚕过程中,却只观察到蚕的两次蜕皮,后面的蜕皮持续了近一周的时间。正当我纳闷这些肥胖能吃的“宝贝”怎么还不见“眠”的迹象时,有学生来向我报告:“有两条蚕吐丝了!”  相似文献   

3.
和学生一起养蚕时,对于“双胞胎”蚕茧的研究令我们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2013,(6):119-119
在《蚕变了新模样》一课中,教材安排了观察蚕茧和蚕丝的内容,提出了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的科学概念,教科书第28页设计了一组卡通对话(“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吧”,  相似文献   

5.
有些孩子一到夏天就厌食,身体逐渐消瘦,至秋凉后方好转。有的孩子第二年还会重发,甚至连发数年。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疰夏”,亦称“瘦夏”或“消夏”。预防疰夏的方法有:①蚕茧20只,红枣20枚,煎汤代  相似文献   

6.
蜕变     
(一)绕丝·蚕茧 “累么?”母亲端进来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摆在我的桌前。“唔。”我漫不经心地挤出一个音节,依旧低头地与“压强”、“浮力”之类的问题作斗争。  相似文献   

7.
提起“白玉米”“黄玉米”,说到“黑芝麻”“白芝麻”,你可能知道一点,但说起彩色的小麦、棉花、蚕茧……你可能闻所未闻,说不定还会吃惊得张大了嘴呢!  相似文献   

8.
和学生一起养蚕时,对于“双胞胎”蚕茧的研究令我们大开眼界。一、发现“双蚕合织茧”当多数的蚕开始吐丝结茧时,一个学生跑来对我说:“老师,好奇  相似文献   

9.
父亲赶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未吐蕊时,华蓥山脚下的桑树已报出了春芽。春天是从那冬天剪过的桑枝的绿苞儿里逸出来的。 一夜之间,蚕茧公司由于长期亏空而拍卖了。父亲成了下岗职工。 端着一杯苦涩的茶水,望着远山那一片苍青中几团开得正白正粉的野山桃花,父亲的脸有些白,那是因为几个街混儿早晨抢白了几句:“想不到坐商店的也有没饭吃的日子!”父亲确实纳闷:一个干了二十多年蚕茧收购工作的老职工竟然上了刷在大庭广众之下的“下岗人员名单”里。搬出了埋在地下的封坛烧酒,抓了一碟泡咸菜,父亲喝得晕乎乎的。 阴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君泽公司最近利用覆盖在蚕茧表面的蛋白质“丝胶”开发出保湿性良好的内衣。 丝胶在制作蚕丝时往往被视为废物而弃之。这家公司则利用这种物质的保湿功能,用螃蟹甲壳等组织中含有的多糖类物质脱乙酰壳多糖做粘接剂,使蚕茧蛋白成功地附着在内衣表面。为了进一步增强内衣的保湿性,公司还将动物胶原蛋白加入衣料表面。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保湿性内衣,穿着舒适,耐洗涤。 日本开发出蚕茧蛋白保湿内衣  相似文献   

11.
乡村农技校 富民立大功汪志清“八五”期间,四川省垫江县乡、村农技校坚持“以农为本,为农育人,助农致富奔小康”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粮猪安县,两树(果树、桑树)富民”和大兴蚕桑“双十”(10万亩桑园、10万担蚕茧)工程,畜牧“一一五”...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蚕丝是银色的,蚕茧是白色的,洁白的丝绸经过化工印染,才变得五彩缤纷。看了本文的标题,你一定觉得新奇吧?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于2003年7月,找到了适合家蚕食用的植酸酶色素。将这种色素添加在蚕宝宝的人工饲料或桑叶中,它们吃了以后就会改变丝腺的着色性能。根据添加的植酸酶色素的不同,蚕宝宝吐出的丝便呈现不同的色彩。目前,蚕茧的颜色主要有4种,分别为红、橙、黄与绿。彩色蚕茧价格高,而供蚕食用的色素价格低廉,添加技术简单,所以容易推广。天然彩色丝绸很快就要问世了!这种彩丝蚕还不够“正宗”,科学家们正在利用家蚕基…  相似文献   

13.
《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今若断斯织也”和“何异断斯织乎”中的“织”字,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未加注释,也许是因为这个词人人都认识,个个会解释吧。现在,我们一般都把“织”字作动词用,已经习以为常,不足为怪了。正由于此,在备课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等考据“纸”确实起源于至少战国时期的蚕茧缫丝业。西汉“纸”充其量是自然麻絮纸。然各类絮纸均无法代替简帛,只有东汉蔡伦的捣浆法才使纸业达到批量化、社会化的程度,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相似文献   

15.
丁立梅 《新读写》2013,(7):86-86
家里的晚秋蚕养完了,父亲计划着进城来玩玩。“给你妈买双皮鞋,我自己也买件衣服。”父亲说。卖了蚕茧,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奢侈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调整专业设置 促进农村“产业链”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专业设置促进农村“产业链”发展周奇迹,平培元,张益农一、根据农村“产业链”需求,联合办学、调整专业浙江省杭嘉湖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1997年,人均占有粮食55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4430元,居全省第一。蚕茧生产占全省产量的40...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里.反义词堪称丰富.它的运用也颇有讲究。如今使用频繁的“硬”和“软”这一对反义词。说起来不失趣味性。比如有“硬件”就有“软件”.有“硬化”又有“软化”.可是我们只说“硬气”却不说“软气”,只有“硬说”却没有“软说”。  相似文献   

18.
佟希仁 《少年月刊》2010,(12):17-18
蚕茧 我是一只过冬的蚕茧,深秋,藏进这小黑屋里是为了躲避严冬风雪的皮鞭。可我总不能在这里呼呼睡觉,我也有自己金色的理想与期盼。  相似文献   

19.
一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两处“点睛”之笔.这往往是理解和领会全文的关键.人们常常称之为“文眼”.我认为.好课也应该有“课眼”.有“眼”的课才有灵气。一堂课.如果没有“课眼”.就如同画龙没有点睛.顿时失去了灵性。“课眼”既是课堂教学的切人点.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聚焦点.  相似文献   

20.
蚕茧铃兰     
<正>小朋友们,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做手工,下面就准备好材料,开始制作吧!1 用剪刀把一枚蚕茧剪成图示的样子。2把其中一半蚕茧清理干净,并按图示撕开尖角,做成花瓣状。3再将涂上绿色颜料的铁丝穿过蚕茧,并折弯铁丝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